海外蓝筹启示录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xz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蓝筹公司的形成有什么路径依赖是绕不开的,那就是持久的经营历史。
  一个美国富商在英国看到城堡里的一片草坪长得非常别致,就问园丁:“怎么才能在美国也种出这样的草坪来?”园丁回答说:“这个简单,只要特别的种子、殷勤地浇灌、精心地护理......”富商很高兴,说这些都能买到。“不过,这块草坪我们这样做了400年。”园丁慢悠悠地说。
  “长寿”蓝筹
  短寿,几乎是多数企业的宿命。有专业机构在分析了多数公司的兴衰历程后指出:40%的新建公司活不到10年便夭折,一般的公司寿命为7~8年,一个跨国公司的平均生命周期是40到50年。1970年跻身《财富》“全球500强”的跨国公司,其中的l/3于1982年后销声匿迹。另一项研究也显示:在日本与欧洲,所有大大小小的公司平均寿命只有12.5年。
  而与此相对的是,蓝筹公司普遍有着长寿的特征。
  A.D. Chandler将美国的商业史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90-1840)是以因市场扩张而导致的分工专业化为特征的传统经济阶段。在这个阶段产生的蓝筹公司有4家,包括2家金融企业与2家制造企业。第二阶段(1840-1880)是以铁路、电报及无烟煤的广泛使用为特征的技术进步时代,其间有4家蓝筹公司诞生,主要集中在通讯与运输业。第三阶段(1880-1920)是以企业横向纵向一体化的普遍化为特征的摩根时代,其间伴随着职业经理阶层的地位提升以及所有权经营权的分离过程。在这个阶段有15家蓝筹企业诞生。第四阶段(1920-1980)为现代商业阶段,有7家蓝筹企业诞生。
  上述四个阶段所产生的30家蓝筹企业中历史最长的公司建于1799年,最短的公司建于1978年,平均历史为112年,其中百年公司有20家,占总数的2/3。
  而我们的考查是以道指30蓝筹公司这个奇迹般的公司群落为样本的(见表)。在道琼斯工业指数的30家样本公司里面,有17家已经超过了100岁,平均寿命达到了105岁。寿命最长的是杜邦公司,已经是202岁高龄;最年轻的是家居仓储公司(Home Depot),刚刚进入26岁。
  如此看来,似乎没有持久经营历史的公司,不足以成为真正的蓝筹公司;而要成为蓝筹公司的公司,必须致力于积累持久的经营历史。
  历史的魅力
  对企业来说,经营历史意味着什么?
  首先,经营历史的品牌和公信力效应。足够长的经营历史表明公司的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适者生存能力久经考验,更容易博取用户和社会的信心和信任,形成强大的品牌和公信力,从而拉动市场客户和经营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物质资源)向公司靠拢。大前研一曾说:日本企业花在品牌上的金钱和时间,是生产制造的好几倍。
  其次,经营历史的效率效应。持久的经营历史能使企业形成一些特殊的竞争优势或效率来源,比如:经验曲线、组织资本、试错学习效应、历史上摸索积累起来的工艺KNOW-HOW、世代传承的技术层进、继承了前辈经验和做法的熟练员工等。
  举一个工艺KNOW-HOW方面的例子来说,乐凯胶片的某种产品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就其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来说已经可用于我国载人航天飞行所要求的世界最尖端水准。但乐凯批量生产这种产品的时候,废品率一直居高不下,导致成品成本偏高。而同样的产品和技术,柯达公司早年有类似的情况,但现在没有了,因为柯达公司拥有一项工艺KNOW-HOW,彻底解决了废品率问题。专家们知道,类似的工艺只能依靠足够长的制造历史才能得以掌握,除了时间之外没有任何别的路径能够产生类似的工艺。而柯达正是因为有足够长的历史才掌握这一工艺的。最近10来年西方经济学里兴起的组织资本理论,也很能折射出经营历史的效率效应。
  再次,经营历史的组织效应。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工作生命是有局限和极限的,可持续成功的企业总是体现为对这种局限和极限的持续突破。那些长寿的蓝筹公司,都是超越个人英雄主义和突破个人局限及极限方面的典范,它们以一种有着独立生命的组织化运营体系和文化精神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然而组织运营系统和文化精神的发育、发展和最终形成是需要借助于时间和过程的,其间必然要经历“构建—塑造—运行—改良—变革—再塑造—再运行”的反复塑造甚至是千锤百炼。正因为这样,只有那些有着持久的经营历史的企业,才有着生命力强大的组织运营体系和系统效率。
  组织的学习能力,也只有在漫长的时间过程中才能形成。没有足够经营历史的当今中国企业,大多逃不过企业首脑的“换代之劫”。而那些百年蓝筹公司,却在历史上一次次的换代震荡中“学习”到了处理这一问题的能力,从而首脑换代问题再也不会成为它们的生死之劫了。
  最后,经营历史的文化效应。有人说:所谓贵族气度,就是在漫长的时间里花大量金钱累积起来的那些日常生活中琐细而隐秘的细节,比如:伊顿公学一届届学生中流传的“切口”,欧洲王室时代对花边样式的细腻选择等等。
  


  企业文化也是用一年又一年的兴旺与衰退、一次又一次的冲突与协调、一轮又一轮的打破和树立、一关又一关的危机与再生慢慢积淀和养成的。企业的经营哲学、价值理念、文化风格、行为准则、对环境及产业变迁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等等,无不需要借助于漫长岁月的打造方能得以最终形成。
  一个80岁的日本董事长对东软董事长刘积仁说:“一个企业走过10年,才刚刚开始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后来一位日本企业家又跟他说:“10年不算长,干了40年我还不知道要做什么。”
  距离可以追赶,时间却无法压缩。人之一生,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十岁呢?二十岁呢?孔老夫子没说,也许根本就不觉得这点年纪有什么好说的。企业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少不更事、年少如新的企业,在通往百年蓝筹的艰难拼杀中更多地只能沦为“路遗白骨”。在竞争的市场经济里,每一个蓝筹公司的造就,无非都是演绎了一遍那“一将成名万骨枯”的故事。
  企业年轮和经营历史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大到了我们几乎可以说:是历史造就未来!如果说蓝筹公司的形成有什么路径依赖是绕不开的,那么公司的经营历史就是这么一条你绕不开的路径。所以,要成为蓝筹公司者,必须致力于长期目标的追求,致力于营造可持久的因素,致力于积累持续的经营历史,而不是只看眼前的盈亏,为了短期的利益忽略长远和透支未来。
其他文献
生存至上    本质特点:四面八方都面临着比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必须在夹缝中求生存,随时都有破产倒闭的威胁,因此,只能把公司的生存及职工的生活保障放在第一位。  外在现象:陈旧的厂房、偏僻的店面、简陋的设备、普通的产品、小心谨慎的员工等等。这类公司多数是小企业。其“生存至上”的特征是:钻市场的空子、钻政策的空子、钻消费者不成熟的空子;或者借牌、借名、借技术;能忍受条件恶劣之苦,能接受利润稀薄之苦;
期刊
很多管理者每天都被纷繁复杂的琐事困扰,怎样从繁冗中抓住扼要?怎样在困境中把握住自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CEO伊梅尔特将为您做一次全面示范。    抓住产品和客户    对所有企业家而言,挑战都是如何带动增长。我刚刚上任的时候,为GE规划了一个蓝图,它是由五个方面构成的:投资于科技;继续扩大我们对客户的服务;更加注重客户,并且给客户带来价值;让我们公司更加全球化,从而保持全球范围的发展;不断发
期刊
几个月前的唐骏还豪情万丈地对记者夸下海口:“在微软中国总裁的位置上,我最少会做3年”,将是微软中国公司在任时间最长的一位总裁,大有前无古人之势。然而仅几个月后,这位“总裁”已是大权旁落,不再负责微软中国的市场、销售、财务及人事诸项事务,转而负责上海的微软全球技术中心以及设在北京的中国技术中心的工作。  那么,这仅仅是微软的又一次“人事地震”?还是这个软件业巨子的一次深层次管理变革?……    风雨
期刊
企业知识是有运动规律的。开展知识管理实际就是遵循知识运动的规律并采取措施来推动知识状态的转移。    “隐形”的困局    所有知识当中,只有20%是那些把对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看法表述出来,让大家看得到、听得到的显性知识,而另外80%的知识和经验深藏于员工的内心,是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随着员工的流失而流失,不仅造成了知识的浪费,同时也加大了企业对个人的依赖。  隐性知识引发的困局还不止于此。如同
期刊
中国大批正值迅速成长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如何使原先粗放随意的人力资源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和职业化的瓶颈,而考核更是其中难中之难。为此,从本期起,我们请我国人力资源诊断专家甄源泰先生为我们就如何有效考核,特别是对诸如“态度”等难以量化的内容进行有效考核,进行一次系统剖析。  作好员工绩效管理工作,最难的事莫过于教会“顶头上司”给他们的下属设计“绩效考核指标”。现在,谨就这件事里面的管理哲学与管理技术问
期刊
曾国藩自解湘军    清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十六日,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攻克太平天国首都南京,洪秀全病死,忠王李秀成被俘,幼主洪天贵福被杀。历经咸丰和同治两任皇帝、长达12年的剿灭太平天国战争,清廷终于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值此欢庆时刻,“第一功臣”曾国藩深知:他即将要面对的将不是朝廷的封赏,而是对他的猜忌。稍有不慎,自己就会遭遇兔死狗烹的厄运。很显然,曾国藩的政治判断是正确的。当时满清朝廷虽然
期刊
一方面中国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另一方面多年的赤字财政又使得政府很难全部负担庞大的建设费用;一方面中国企业(特别是民企)近年积累了一定的资本财富,另一方面却又受制于诸多产业的垄断门槛无处投资。于是,卸下包袱;于是,锯断门槛;于是,我们一起BOT。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经营-转让”方式,其涵义是指:国家或者地方政府部门通过特许权协议,授
期刊
在变动的时代,更要辨明哪些基本原则是不变的,就像鱼要深晓身边的水。否则,你很容易就会被最新的潮流击倒。    管理也存在泡沫    当中国台湾政治大学商学院教授兼院长吴思华面对《什么是管理》一书时,无限感慨地说:管理概念的大幅扩张,也为管理本身带来了危机。实际上,要让管理呈现原有的风貌,应回到基本面来思考,也就是回答“什么是管理”这个基本问题。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年代,几乎每个月都有
期刊
最近,我到西安、沈阳和青岛,与企业界朋友们交流了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我联想起1994年,江泽民同志指示要写《市场经济》与《科学技术》两本书,我是《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这本书第一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者,后来又把这一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了单行本。我在写这本书时,首先要弄清楚的正是科学的定义和内涵,于是我在走访了科学家,也翻
期刊
企业家荣海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自己是怎么看的呢?    荣总、荣老师、荣海  身为西安海星科技的董事长,如今是大名鼎鼎的商人。因为是教师出身,所以更喜欢别人称他为“荣老师”而不是“荣总”。这个称谓让他听起来浑身上下都感到舒服,他说这代表着人们对他的尊重,有一种亲切感。  但当他第一天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上EMBA时,有人对着他喊了一声“荣海”,他真是一激灵。这种情形已经多年不见了,这时他才发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