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曾国藩与艾柯卡的“为臣之道”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国藩自解湘军
  
  清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十六日,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攻克太平天国首都南京,洪秀全病死,忠王李秀成被俘,幼主洪天贵福被杀。历经咸丰和同治两任皇帝、长达12年的剿灭太平天国战争,清廷终于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值此欢庆时刻,“第一功臣”曾国藩深知:他即将要面对的将不是朝廷的封赏,而是对他的猜忌。稍有不慎,自己就会遭遇兔死狗烹的厄运。很显然,曾国藩的政治判断是正确的。当时满清朝廷虽然下令曾国藩筹组湘军镇压太平天国,但对他的疑虑却始终未曾削减。于是曾国藩以“湘军作战年久,暮气已深”为由,主动向朝廷请旨裁减湘军,以此来向皇帝和朝廷表示:我曾某人不是吴三桂,无意拥军自立,不是个谋私利的野心家,而是位忠于清廷的卫士。
  而耐人寻味的是,曾国藩在奏折中虽然大声请求遣散湘军,却对他个人的去留问题只字不提。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在奏折中说要求留在朝廷效力,必将落下贪权恋栈之疑;如果自己在奏折中明确请求解职回乡,又会产生多方面的猜疑,比如:可能给清廷以他不愿继续为朝廷效力尽忠的印象,同时也有可能被许多湘军将领奉为幕后领袖而招致清廷猜忌。
  
  艾柯卡横遭解雇
  
  1978 年的一天,美国著名企业家、时任著名汽车企业福特公司总裁之职的李·艾柯卡,遭遇了他职业生涯最惨重的“滑铁卢”:在他事业的颠峰时刻,他却被福特公司突然解职!而且一撸到底。
  艾柯卡1946年进入福特汽车公司,作了一名普通推销员。20世纪60年代初,福特公司面临危机,濒临倒闭。艾柯卡主动请缨,要求推出“野马”(Mustang)系列。此时执掌福特的亨利·福特二世(创始人亨利·福特的孙子)虽对此全新概念车并不“感冒”,但形势逼人,只好采纳。谁知“野马”系列一经推出,便很快成为市场竞相追捧的“宠儿”,当年便创下总销售量418812辆的记录,净赚35亿美元,书写下福特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艾柯卡仅靠“野马”的销售奇迹,便拯救了整个福特公司。于是,艾柯卡几乎同时成为《时代》、《新闻周刊》两大知名杂志的封面人物。
  1970年,当艾柯卡被任命为总裁,正式成为福特这个美国第二大汽车王国的第二号人物时,老板福特二世还对艾柯卡非常倚重。但自从艾柯卡当了总裁,在个性张扬、威风凛凛的同时开始“功高盖主”之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直到某一天风云突变。
  
  截然不同的命运
  
  同是立下赫赫之功,曾国藩和艾柯卡的命运却大相径庭。原因是曾国藩深切了解到:官场上最避讳的就是功高盖主。因而在事业达到巅峰之际,他懂得收敛自已的锋芒,主动裁减他的政治资本——湘军,成为他官场生涯的代表作之一。
  主动裁军之举,的确在相当程度上解除了朝廷对他的猜忌,而曾国藩最终也可保位极人臣的官位。其实,太平天国被镇压下去之后,清廷就准备解决曾国藩的问题。因为他拥有一支朝廷不能调动而且远比八旗兵更有作战能力的强悍军队,对清廷当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威胁。保守、多疑的清廷是不会放过他的,毕竟当年吴三桂拥兵谋反是清廷抹不去的痛。如果曾国藩不先下手,而等到清廷动手,不仅湘军依然保不住(除非果然谋反),而且他自己的地位也保不住,结局不会比服毒自尽的宋江好多少。
  而正在朝廷琢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曾国藩的主动请求,则正中统治者们的下怀,于是顺水推舟同意遣散大部分湘军。又由于这个问题是曾国藩主动提出来的,因此仍然委任他为握有实权的两江总督。而这,其实也正是曾国藩自己要达到的目的。
  相比之下,艾柯卡在福特的结局却可谓天上地下。
  尽管艾柯卡每年替福特公司赚取利润数十亿美元,艾柯卡依旧遭遇到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打击。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外姓人”目中无人、功高盖主,令亨利·福特二世及其家族势力感到了巨大的威胁。1978年10月,在艾柯卡54岁正当年时被福特二世突然解职。而且福特还有意让他难堪,让他只作为一般职员在一间黑黑的库房里上班,他深感这是对他的最大侮辱。“我不知道我将要干什么,但我知道明天绝不到这个地方来上班!”这是到新办公室上班当天艾柯卡的内心独白。
  
  要学会推恩施惠
  
  当今的经理人,似乎不同于当年“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的奴才;当今的企业,似乎也不同于一言生死的朝廷。但古往今来,只要自己不是一把手,就要永远面临“功高盖主”与“兔死狗烹”的问题。
  《黄石公兵法》中有一项“推恩施惠”的主张,颇有见地。意即:有功劳的时候,要懂得将功劳往上推;有利益的时候,则要懂得施惠给下面的人。这个做法很值得经理人参考。
  经理人要懂得向上“推恩”,才能获得上司的重视,更重要的是信任。上司会认为你不贪功,是可辅佐他的可用之才。反之,经理人如果处处和上司或老板抢功,老板一定会以为你野心太重,将来势力丰满必将难于驾驭。此时上司不但不会把你放在重要的位置,也不会将你列为接班的人选。
  当领导的总是要显示出在一切重大的事情上都比其他人高明。君王喜欢有人辅佐,却不喜欢被人超过。如果你某些事做得好,你应该表现得你只是做了他本来就知道只是偶尔忽视的事。可谓尽管星星都有光明,却不敢比太阳更亮。
  倘使你的才干远超过你的上司,则你将难免有愤愤不平的感觉,并让旁人闻知其事。而这样无异于自取失败。但是如果你的能力会成为上司或老板的荣誉,他就会认为你是他训练出来的,是他培养出来的。此时他对你还有什么不放心呢?
  除了懂得推恩之外,经理人也要懂得“施惠”,将恩惠布施给下属。如果你只顾自己享受,下属会认为:自己为公司做到手软,却没有受到激励,对组织的向心力自然变得薄弱,对你这个主管也会变得口服心不服。要知道,一个能接近你而又记恨你的部下,无疑是相当危险的。
  你可以让别人推你攀升,也可以让别人拉你攀升,方法虽然不同,但结果却是一样的。因此,把功劳让给下属,他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必然会助你成功。因为你的下一步成功,也就意味着他下一步的成功。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文献
知识管理与IT紧密相连,究竟在操作中难在何处?哪些环节容易走偏?对此,知识管理的先行者IBM公司如何认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不再是一般劳动力,也不是资本,而是知识,拥有和运用知识成为这个时代的真正动力。怎样才能实现知识的储存、交流和共享?中国企业在引进知识管理系统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的难点在哪儿?带着这些问题,本刊采访了知识管理资深专家——IBM大客
期刊
仔细地观察一下顾客是如何使用您的产品以及竞争对手的产品的;倾听他们所有关于那些产品的说法。然后将你看到和听到的转换成顾客需求,最终转入产品设计中。  L.L.Bean公司位于美国缅因州,是美国最大的生产和销售户外运动装备的企业。L.L.Bean公司一直奉行“优质产品,合理利润,善待客户,最终赢得客户忠诚”的价值观。目前公司产品达300余种,总资产超过10亿美元,持续30多年年增长率超过20%。为顾
期刊
众所周知,越是知识型企业,就越需要知识管理,因为“知识”不仅仅是他们的产品,还是“运载智慧的血液”。那么,作为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如何管理自己的知识金库?  今天,无论你身在美国,还是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无论你走进哪一家麦当劳餐厅,你享受到的都将是一样的服务和口味,因为麦当劳的服务和食品制作工艺都是标准化的。  同样,无论你找到世界各地的哪一家麦肯锡分公司,你也将享受到与其它80多家分公司同
期刊
命令与控制,一直被认为是管理企业必不可少的手段。然而,21世纪的企业还能够这样管理吗?毕竟,你不能命令员工达到最佳,你只能调动出他们想做到最佳的愿望。  旧的事物总是挥之不去。尽管我们身处巨变之中,我们却仍然坚持从前的工作方式。我们仍然把组织看作是机械性的,是可以进行更换与改装的零部件的总成。我们甚至把员工也当成了机器,像设计工程图一样规划他们的工作,期望他们以机器般的服从来实现我们想要的规格尺寸
期刊
“强者”的压抑    这几年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的是为广大中小学生“减负”,因为他们的肩膀太弱,而他们的书包太沉。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的弱小是一目了然的,他们的负担也是一目了然的。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却忽略了对于众人眼中“强者”乃至“英雄”——企业白领的关怀,因为我们只看到了他们的财富、他们的光环、他们的豪迈,认为他们理应能够照顾好自己,而且还应责无旁贷地照顾好别人。殊不知,其实他们同样脆弱,同样
期刊
生存至上    本质特点:四面八方都面临着比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必须在夹缝中求生存,随时都有破产倒闭的威胁,因此,只能把公司的生存及职工的生活保障放在第一位。  外在现象:陈旧的厂房、偏僻的店面、简陋的设备、普通的产品、小心谨慎的员工等等。这类公司多数是小企业。其“生存至上”的特征是:钻市场的空子、钻政策的空子、钻消费者不成熟的空子;或者借牌、借名、借技术;能忍受条件恶劣之苦,能接受利润稀薄之苦;
期刊
很多管理者每天都被纷繁复杂的琐事困扰,怎样从繁冗中抓住扼要?怎样在困境中把握住自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CEO伊梅尔特将为您做一次全面示范。    抓住产品和客户    对所有企业家而言,挑战都是如何带动增长。我刚刚上任的时候,为GE规划了一个蓝图,它是由五个方面构成的:投资于科技;继续扩大我们对客户的服务;更加注重客户,并且给客户带来价值;让我们公司更加全球化,从而保持全球范围的发展;不断发
期刊
几个月前的唐骏还豪情万丈地对记者夸下海口:“在微软中国总裁的位置上,我最少会做3年”,将是微软中国公司在任时间最长的一位总裁,大有前无古人之势。然而仅几个月后,这位“总裁”已是大权旁落,不再负责微软中国的市场、销售、财务及人事诸项事务,转而负责上海的微软全球技术中心以及设在北京的中国技术中心的工作。  那么,这仅仅是微软的又一次“人事地震”?还是这个软件业巨子的一次深层次管理变革?……    风雨
期刊
企业知识是有运动规律的。开展知识管理实际就是遵循知识运动的规律并采取措施来推动知识状态的转移。    “隐形”的困局    所有知识当中,只有20%是那些把对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看法表述出来,让大家看得到、听得到的显性知识,而另外80%的知识和经验深藏于员工的内心,是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随着员工的流失而流失,不仅造成了知识的浪费,同时也加大了企业对个人的依赖。  隐性知识引发的困局还不止于此。如同
期刊
中国大批正值迅速成长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如何使原先粗放随意的人力资源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和职业化的瓶颈,而考核更是其中难中之难。为此,从本期起,我们请我国人力资源诊断专家甄源泰先生为我们就如何有效考核,特别是对诸如“态度”等难以量化的内容进行有效考核,进行一次系统剖析。  作好员工绩效管理工作,最难的事莫过于教会“顶头上司”给他们的下属设计“绩效考核指标”。现在,谨就这件事里面的管理哲学与管理技术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