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骏失落告诉中国企业什么?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个月前的唐骏还豪情万丈地对记者夸下海口:“在微软中国总裁的位置上,我最少会做3年”,将是微软中国公司在任时间最长的一位总裁,大有前无古人之势。然而仅几个月后,这位“总裁”已是大权旁落,不再负责微软中国的市场、销售、财务及人事诸项事务,转而负责上海的微软全球技术中心以及设在北京的中国技术中心的工作。
  那么,这仅仅是微软的又一次“人事地震”?还是这个软件业巨子的一次深层次管理变革?……
  
  风雨飘摇中的微软中国区
  蔡恩泽
  
  2003年10月18日,微软中国召开了一个由高层参加的内部会议。会议主题是调整微软中国的管理架构,其中涉及职权划分和人事调整计划。调整过后,现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唐骏的权力被大大削弱。
  除了唐骏的职权范围有很大的变动外,内部人士称,随后包括市场总监、财务总监等关键职位也将做出新的安排。
  在微软大中华区CEO陈永正10月17日发给全体微软(中国)内部员工的一封信中有如此表示:“通过取消在本地区复杂的沟通层面和组织结构,和客户与合作伙伴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在所有的业务组内和职能部门致力于加强组织效率和责任,在大中国区内拓展高级管理和领导技巧。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进行了结构调整。”这对微软(中国)的全体员工来说,无异于一场惊心动魄的变革。
  
  闪耀的流星
  
  把微软(中国)总裁比喻为“闪耀的流星”是再恰当不过了。微软(中国)总裁不好当,上有一言九鼎、日夜监控的全球总部和近在咫尺、虎视眈眈的大中华区,下有满肚是非、个个称雄的本土官僚,微软(中国)区注定是个经理人的是非之地,当一个名字和微软连在一起,他就无法变得不知名。一年多前,当微软(中国)总裁再次空缺时,唐骏的上任似乎成了众望所归,尽管当初他力辞,但最终“为了微软的利益”,唐骏还是接住了这个“烫手的山芋”。由于前任吴士宏和高群耀最后都多少有点悲剧色彩,很多人担心唐骏会步他们的后尘。可几个月前,唐骏还乐观自信。
  唐骏的自信也不无道理。唐骏在创建上海全球技术中心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卓越管理才华征服了比尔·盖茨的心。他领导下的全球技术中心员工的满意度达到91%,10项业务指标在全球五大技术支持中心中每一项都名列榜首。在1997年到2001年的四年间,位于上海的微软技术支持中心“连升三级”,从大中华区到亚洲区再到全球。他本人分别获得微软公司杰出贡献奖和比尔·盖茨亲自颁发的最高荣誉奖,成为微软公司全球5万员工中迄今为止第一位,也是惟一两次获得微软公司最高荣誉奖的杰出管理者。
  唐骏上任即招数迭出,相继推出军乐团计划、春耕计划和护航计划。在他的引领下,微软(中国)的形象更具有亲和力,为公司创造的价值也上升到新高度——在中国连获电子政务软件采购大单,并因而入选“2002年中国信息产业年度经济人物”。在上个财年,微软(中国)如期完成了向总部上报的指标,是去年微软全球增长最快的子公司之一。在微软全球对员工满意度的调查中,微软(中国)在亚太区15个国家中名列第一,并在《亚洲华尔街日报》和《远东经济评论》的一次权威评选中被选为亚洲最佳雇主和中国最佳雇主。
  或许正因为如此,唐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才充满信心地表示,在微软(中国)总裁的位子上,“我现在已经坐得挺好了”。唐骏还向记者勾画了他的雄心勃勃的计划:“未来三年成为微软全球业务增长最快、亚洲最大的子公司;五年内打入微软世界八强,收入接近或达到10亿美元;让微软(中国)成为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最受信赖的合作伙伴。”然而命运之神与唐骏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如今他的凌云壮志只有等待他的继任者付诸实施了。
  
  陈永正“削藩”
  
  从摩托罗拉“空降”到微软的陈永正是盖茨在中国大展宏图的一张新的王牌。早在今年8月,陈永正就任微软为他专门设置的微软大中华区CEO一职,人们就预感到微软中国要有一场地震。因为微软大中华区和微软(中国)权责不清,早有“权力之争”。微软大中华区只主管微软(香港)和微软(中国)的业务,这在微软内部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重复机构设置。正因为如此,微软大中华区总裁黄存义一直主张削弱微软(中国)权重,将其真正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
  今年6月,微软全球架构进行调整。微软(中国)市场总监陈国桂调职;微软(中国)北方区撤消。此举被认为是微软(中国)大调整的序幕。微软在亚洲乃至中国已经确立了重大的战略规划及实施决心,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唐骏与微软原大中华区总裁黄存义的“将帅之争”需要尽快了结。
  陈永正的到来使人事矛盾得以控制和化解,表面上看是“强势总裁”唐骏在政治斗争中取得阶段性胜利。然而,更加明显的事实却证明:陈永正是一个桥梁人物,他既换下了黄存义,也有可能暗中掣肘唐骏。借助陈永正,微软总部可以更好地控制大中华市场。
  2002年,在唐骏的周旋下,在完成62亿元政府公关后,微软形象被空前美化,而透过一系列“造神运动”,唐骏成为微软中国历史上“最强势总裁”。然而,陈永正到来后,很多人都意识到:一山不容二虎,微软在中国不需要两个精神领袖,总有一位要退到幕后。
  10月18日,唐骏被变相“流放”。有评论说:“唐骏的失落,说明微软总部必有高层极度欣赏陈永正,否则处事谨慎的陈不可能显得如此强势。”
  唐骏上任不久,频频亮相于媒体,特别是他的三个著名论断代替新官上任三把火:中国方式论,要做一个优秀的企业公民,服从中国政府的领导;合资友好论,因为微软(中国)以前跟本土同行结怨太深,树敌太多,必须以合资的方式来缓解矛盾;想做雷锋论,要通过加大对中国社会的回报来改变微软的形象。唐骏的口碑甚好,他的光辉掩盖了大中华区总裁的存在。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以地域政治将唐骏的影响力局限在华东,以分类管理将唐骏围在IT技术中间,以多线管理绕开中国区总裁的管理职能,陈永正的快速决策、果断决策说明他已经获得微软总部的暗示和授权。
  
  微软“巨轮转舵”
  
  唐骏这位1962年出生于江苏常州的奇才,与前两任总裁不同之处在于:他如饥似渴地汲取了比尔·盖茨和史蒂夫·巴尔默的思想,而作为一种命运与报酬,唐骏在赢得盖茨和巴尔默认可和赞赏的同时,亦在巨大惯性与现实的中国社会平安落地、游刃有余。
  在外界看来,唐骏“下课”的理由主要是原微软亚太区总裁罗迈克已经调往微软日本任职,而罗迈克是一直力推唐骏的微软高层。其实唐骏的失落更多的是因为微软在中国要向服务型战略转变。盖茨要对微软动大手术,在微软战略布局的棋盘上,唐骏只好当作一个“车”而被无情地牺牲,尽管这样做有点绝情,有“卸磨杀驴”之嫌。
  事实上,微软对中国的调整早已在悄无声息中进行。这种变动将从微软的组织架构及业务架构开始。据微软内部人士透露:微软今后将不再以地区为单位将全球划分为北美、亚太、欧洲、拉美及中东五大区域,而是以产品线的不同划分成七个不同的产品部门,形成类似事业部的组织结构。为此,微软中国的组织架构也将进行相应的调整。
  据相关数据统计,微软有80%的营收来自操作系统,但微软Windows XP发布之后,其销售状况并不理想。由于中国许多消费者无钱购买微软正版产品,所以微软操作系统自XP之后版本升级乏力。微软要走出这种困境,除了转型之外,别无选择。但业内人士认为,要转型成一个服务型的公司,对微软来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为微软的文化将成为障碍。微软的Windows、Office是在市场上占垄断地位的强势产品,微软也正是凭借Windows在市场上的强势地位发家致富。也正因此,微软的文化中一直有种进攻性,甚至侵略性。正因如此,微软中国区总裁也就如走马灯般地更换。
  在此情势下,以技术开发为专长的唐骏,在微软中国向服务型转换的战略方向调整中,显然是不适合再担任总裁的重任的。而从经理人的履历看,微软总部更看重陈永正三年摩托罗拉中国总裁的履历,更有理由相信陈永正在中国市场的人脉网络和商业战略制定能力。
其他文献
美国卡内基培训中心是全世界享有盛誉的企业家摇篮,而它最热门,同时也是永讲不衰的两大课题,一是“如何成功实现持续成长”,二是“如何保持身心健康”。  不错,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状态是成功的基础。  但目前,我们企业经理人的“本钱”与“基础”却相当不令人乐观。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正在成为经理人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双重大敌。诚如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在最近发表的调查报告中所指出的:“心理压抑已成为21世纪人们健
期刊
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北京零点市场调查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网上调查方式对415位身处北京的公司白领(男性45.8%,女性54.2%)进行了一次关于工作压力的研究,并已形成《2003年白领工作压力研究报告》。调研结果显示:41.1%的白领们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61.4%的白领正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白领们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白领群体已呈现“精疲力竭”    工作压力大小体现着工作带给员
期刊
青岛啤酒通过产业整合联动资本运作,体现了当今产业时代一个产业领袖型企业走向成功的典型模式。但是目前青啤的盈利能力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影响了再融资的效率,收购的企业较多,战线较长,管理难度较大,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缺乏,将成为公司发展的瓶颈。因此,青啤仍处在粗放式经营时代。     产业扩张篇    从“发展战略混乱”到“外延性的粗放扩张”,再到“内涵式的做大做强”,青啤的产业扩张之路正有条不紊地铺开,扎
期刊
知识管理与IT紧密相连,究竟在操作中难在何处?哪些环节容易走偏?对此,知识管理的先行者IBM公司如何认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不再是一般劳动力,也不是资本,而是知识,拥有和运用知识成为这个时代的真正动力。怎样才能实现知识的储存、交流和共享?中国企业在引进知识管理系统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的难点在哪儿?带着这些问题,本刊采访了知识管理资深专家——IBM大客
期刊
仔细地观察一下顾客是如何使用您的产品以及竞争对手的产品的;倾听他们所有关于那些产品的说法。然后将你看到和听到的转换成顾客需求,最终转入产品设计中。  L.L.Bean公司位于美国缅因州,是美国最大的生产和销售户外运动装备的企业。L.L.Bean公司一直奉行“优质产品,合理利润,善待客户,最终赢得客户忠诚”的价值观。目前公司产品达300余种,总资产超过10亿美元,持续30多年年增长率超过20%。为顾
期刊
众所周知,越是知识型企业,就越需要知识管理,因为“知识”不仅仅是他们的产品,还是“运载智慧的血液”。那么,作为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如何管理自己的知识金库?  今天,无论你身在美国,还是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无论你走进哪一家麦当劳餐厅,你享受到的都将是一样的服务和口味,因为麦当劳的服务和食品制作工艺都是标准化的。  同样,无论你找到世界各地的哪一家麦肯锡分公司,你也将享受到与其它80多家分公司同
期刊
命令与控制,一直被认为是管理企业必不可少的手段。然而,21世纪的企业还能够这样管理吗?毕竟,你不能命令员工达到最佳,你只能调动出他们想做到最佳的愿望。  旧的事物总是挥之不去。尽管我们身处巨变之中,我们却仍然坚持从前的工作方式。我们仍然把组织看作是机械性的,是可以进行更换与改装的零部件的总成。我们甚至把员工也当成了机器,像设计工程图一样规划他们的工作,期望他们以机器般的服从来实现我们想要的规格尺寸
期刊
“强者”的压抑    这几年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的是为广大中小学生“减负”,因为他们的肩膀太弱,而他们的书包太沉。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的弱小是一目了然的,他们的负担也是一目了然的。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却忽略了对于众人眼中“强者”乃至“英雄”——企业白领的关怀,因为我们只看到了他们的财富、他们的光环、他们的豪迈,认为他们理应能够照顾好自己,而且还应责无旁贷地照顾好别人。殊不知,其实他们同样脆弱,同样
期刊
生存至上    本质特点:四面八方都面临着比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必须在夹缝中求生存,随时都有破产倒闭的威胁,因此,只能把公司的生存及职工的生活保障放在第一位。  外在现象:陈旧的厂房、偏僻的店面、简陋的设备、普通的产品、小心谨慎的员工等等。这类公司多数是小企业。其“生存至上”的特征是:钻市场的空子、钻政策的空子、钻消费者不成熟的空子;或者借牌、借名、借技术;能忍受条件恶劣之苦,能接受利润稀薄之苦;
期刊
很多管理者每天都被纷繁复杂的琐事困扰,怎样从繁冗中抓住扼要?怎样在困境中把握住自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CEO伊梅尔特将为您做一次全面示范。    抓住产品和客户    对所有企业家而言,挑战都是如何带动增长。我刚刚上任的时候,为GE规划了一个蓝图,它是由五个方面构成的:投资于科技;继续扩大我们对客户的服务;更加注重客户,并且给客户带来价值;让我们公司更加全球化,从而保持全球范围的发展;不断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