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2574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学习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动力,是学生学习内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教师就应注意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天赋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作法:
  
  一、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不仅能顺应当今各科教学的潮流,也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我在上七年级下册日本一节时,首先用多媒体展示日本的国花——樱花,以一首优美的歌曲《樱花》走进课堂,学生兴趣浓厚,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学过程中,我还利用多媒体展示日本的地形图、阪神地震图、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碰撞动画图、多幅防震救灾图等,使学生多种感官均受刺激,在快乐中度过40分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课后,一位叫王林保的学生主动找到我说:“老师,能不能每节课都到多媒体教室上?”我以本课参加全县中学地理调教,受到评委及学生的一致好评,获得一等奖。
  
  二、导入兴趣法
  
  在每节新课的开头,我总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如在讲述南极洲一节时引入脑筋急转弯的题目:什么鹅放在冰箱里不死?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企鹅。教师接着问:企鹅是哪个大洲的主人?学生答:南极洲。我接着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时,也可用故事引入。如在上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水资源一节时,我引入这么一个故事:“在我国西北部的一个村落,缺水问题十分严重,生活用水全靠军车从几十公里外的地方运送。有一天,一头母牛站在路中间,挡住了运水车的去路,任凭官兵们怎么驱赶,这头母牛就是一动不动,眼睁睁看着车上水桶中的水。官兵们理解了母牛的来意,马上端下一盆水,这头母牛一声呼喊,呼出了躺在土丘后因为口渴奄奄一息的小牛,呼噜呼噜喝下了一大盆水,然后母子扬长而去。”使学生达到兴趣激发之目的,学生顺着兴趣和悬念,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新意境。
  
  三、注意教态,语言生动
  
  教师的教学语言、教态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影响。教师教态好,语言幽默、风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高。反之,学生就不喜欢,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如讲授南极洲气候时,说明南极洲气候酷冷,冰川广布,降水稀少而干燥,我这样讲述:南极大陆虽有“千里冰封”,但没有“万里雪飘”这种景象。我在上七年级地理讲述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时,引用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让学生辨别诗中蕴涵的意思,从而区别天气与气候。如学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我引入“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在学习中亚地区气候特色时,我出示诗句或民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梅熟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让学生辨认哪句说的是中亚的气候。在学到俄罗斯奥伊米亚康的气候时,我这样阐述:“这里是北半球的寒极,最低气温达-73°。放在露天的钢铁会失去韧性,变得像冰一样脆,很容易折断。新来的人鼻毛不出一秒已被冻僵,吸气时都能感觉鼻毛在弯腰,更出奇的是能看到自己的呼吸,听到它变成冰。”学生兴趣浓,记忆深。
  
  四、设计练习题应难度适中,面对全体
  
  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应紧扣本节所学内容,难度适中,因材施教。在安排练习时,我根据学生实际,有时事先把不同层次的习题写在小卡上递给程度不同的学生。回答问题时,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人人感受到成功后的愉悦,兴趣浓厚。
  
  五、充分利用挂图、插图,阅读材料及实地、实物演示,调节学生注意力,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
  
  在上七年级地图一节时,我让每位学生准备了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块,分组动手制作了等高线地形图及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一片讨论声、笑声中结束了本课。在上日本一节时,为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我让几组学生进行演示,搬上已准备好的教具(盆子等),假设地震发生时,他们分别在教室、家里、操场、地下商场里,然后插放地震警笛声,学生有的手抱头钻进桌子下,有的手抱头躲到教室墙角,有的用盆盖住头部……教室里笑声不断。既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又提高了学生防震救灾的意识。2007年6月,我县举行获政府特殊津贴教师选拔赛,我在屯昌中学上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势和地形”一节的示范课,当时是上午抽课题,下午上课,我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用不同厚度的泡沫材料赶制中国地势、地形图进行演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非常直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猎奇激趣,效果显著
  
  我上“世界人种”一课时,在学习完世界三种主要人种后,还向学生进一步说明:“在非洲丛林中,还生活着皮肤如树叶的绿色人种等。”在上“世界的民族”一节时,我向学生讲述世界上稀奇古怪的民族,如“越活年龄越小的民族”、“不会说话的民族”、“不会走路的民族”、“双目失明的民族”等。在学习“巴西”一节时,除了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外,还向学生介绍亚马逊流域的吃人鱼——“食人鲳”,树叶如船般大小的阔叶林。使学生拓展了知识面,激发了好奇心,提高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兴奋中学习,正如孔子所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使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中接受新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其他文献
在艺术歌曲领域,舒伯特是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创始者。可惜这位伟大的天才生不逢时,他出生得太晚,不能像贝多芬那样亲身经历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风暴,感受到强烈的自由和民主的空气;他又逝世得太早,未能看到震撼整个欧洲的1830年和1848年的革命热潮。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梅特涅(K.Metternich,1773—1859)当政之下压抑地度过的。正像他在一封致友人的信中所描写的那样:“没有作为的、
摘要: 人们通常认为的道德的一般律令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地域条件下表现为具体的道德规则。正确认识“具体”的道德及在正确认识基础上的道德教育都需要在道德的主体——人所生存的具体时间和地域的现实条件下来进行。脱离了人所生存的具体的时空,道德教育可能只是道德名词的教育而没有了具体的道德内容。  关键词: 道德 道德教育 地域性 时空    人们通常认为的道德的一般律令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地域条件下表现为具体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我们应当启发、解放小孩子的创造力。小学品德课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教育时,同样必须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习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教学情境,发展创新思维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可利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进行教学活动,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因此,教师
摘 要:政治课教学中加强热点专题资源有机整合的研究与指导,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正确引导学生评价时事,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显示政治教学的魅力。合理有效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时政热点专题内容归纳,既能轻松地实现教学目的,又能培养学生兴趣。  关键词:政治教学 热点专题 有机整合 兴趣    时政热点作为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版块,它的利用价值已被任课教师重视并以各种形式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随
摘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不断创新,探寻适合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注意力和兴趣,为培养和健全学生必备的政治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注意 兴趣    新课程理念倡导建构的学习,尤其突出强调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使课堂教学注定要
目的开展新型儿童保健服务,促进社区儿童健康成长,满足当前家长对育儿知识的需求。方法从2002年4月至2006年12月间参加新型儿童保健服务的4665名儿童中抽取1150名婴幼儿进行
高中开展了两年的新课程,其教材在结构、体例、选材、思维训练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在重编人教版必修1修订版的《导学练》第一、第二单元时,首先接触到了07版新教材的修订版,我就所编的第一、第二单元在结构体例、选材与谋篇和体系脉络等方面进行比较,与各同仁互勉。    一、在教科书的结构和编写体例方面    1.教科书的整体结构变动:原试行版目录安排上是世界史和中国史分别讲述,即先
季节的变化首先是一种天文现象,然后是地形和气候现象,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地理教学中也是重点难点。季节包括四季和节气,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而通常所说的季节一般指四季,本文谈的季节问题,也是指四季的问题。    一、四季的产生    所谓春、夏、秋、冬四季,严格地说只有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带才能出现。它们的差异主要是地面接受太阳光能量的多少,接受太阳能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太阳的高度,太阳高度越
为适应21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已实行新课程改革。作为基础学科的思想品德课,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观念、教学思想都有了崭新的变化。课改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化了实践性。可以说,教材的每一章节的内容都是从社会生活实践的案例中引出的,教材的理论呈现也依托实践展开,教材中设计的一系列活动如“交流”“探究”“感悟”“课外实践活动”都是结合实践完成的。
摘要: 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作了研究。  关键词: 好奇心 想象力 创新动机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科兴趣”的最佳时期,爱因斯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而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自然成为现代教学模式的主流。现代教学理论指出,学生的主体性的体现具有“三性”,即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三性”。  目前在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