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培训“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现状及思考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j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培训“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现状,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总体上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同时提出若干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从传统的理论教学向专题教学转变,设计和实施好课内实践教学,结合学生活动等做好课外实践教学,需要学生、教师和社会环境共同为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做出努力。
  【关键词】“骨干民族理论”课 教学现状 教学效果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培训中开设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以下简称“骨干民族理论”课),旨在培育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提高其对民族问题的认知和判断能力,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从而使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培训学员更自觉地服务于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那么,“骨干民族理论”课教学现状情况如何?鉴于国内目前相关研究和实践还十分缺乏,本文就此开展了调查研究。
  一、“骨干民族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基本情况
  2014年5月27—31日和2015年5月26—30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个别和集体访谈的形式,获得了第一手资料,较为真实地反映出的“骨干民族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对象为骨干1306-10、骨干1316-20和骨干1401-07,共发放问卷492份,全部收回,有效率达100%。就性别看,男性占49.2%,女性占50.8%;就民族成分来看,共有33个民族,其中土家族人数最多,有86人,按照人数依次递减,分别为蒙古族78人、汉族72人、苗族49人、回族40人、壮族30人、满族23人、藏族18人、维吾尔族16人、黎族13人、哈萨克族8人、侗族8人、白族6人、东乡族6人、土族6人、达斡尔族4人、瑶族4人、仡佬族4人,其余为人数为2人的布依族、傣族、俄罗斯族、哈尼族、纳西族、撒拉族,以及1人的朝鲜族、鄂温克族、赫哲族、柯尔克孜族、黎族、仫佬族、怒族、水族、裕固族。年龄跨度较大,达到13年,最大的36周岁,最小的为23周岁。应届学生占78%,非应届学生占22%。生源地为我国五大民族自治区占53%,其他地区为47%。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培训学生层次高,已考取大连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985、211院校硕士研究生,学制只有一年,培训时间短,学生流动性强,总体呈现“两多一敏感”的特点,即民族成分多、民族团体多,民族问题极敏感。
  问卷调查的广泛性和深入性为本研究提供了保障,面对面访谈阶段,由于部分学生将在硕士阶段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少数民族史、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文学等相关专业为研究方向,或者在本科阶段曾接触过相关课程,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可操作性强,为该研究的理论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克服了问卷调查问题阶段回答顾虑性等问题。总之,这样的调查结果能够反映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培训“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现状。
  二、“骨干民族理论”课教学现状及思考
  在“你对本课教学内容满意吗”中,表示非常满意的有21%、比较满意52%、满意22%,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骨干民族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满意度比较高。在回答和访谈“针对教学现状的意见和建议”时,同学们畅所欲言,表达了各自的观点,集中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这些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当前“骨干民族理论”课的教学现状。
  一是从传统的理论教学向专题教学转变。专题式教学根据现有教材中各个章节内容基本理论,提炼出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并以问题为核心、综合教材内容后整合而成的教学方式。根据专题内容侧重点不同,以及学生思想层面上存在的理论困难、现实困惑等将专题教学划分为三个类型:理论精讲型、价值引导型、问题解析型。
  二是设计和实施好课内实践教学。一方面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性,另一方面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实现课堂翻转。理论课教学课内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需要授课教师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教学设计,例如让学生做PPT并在课堂上讲解就是一个好的选择。由少数民族学生自己讲少数民族的事情,亲切感和真实感既能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又能锻炼学生动手制作PPT和动嘴讲解的能力。PPT主题可以围绕少数民族英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民族地区优势产业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等展开,课前学生需要将完成的PPT提前发给任课教师,授课教师予以评判并从中选择优秀的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更为重要的是要注意对学生讲解内容做出评价和引导。
  三是结合学生活动等做好课外实践教学。骨干生学生活动可以作为骨干培养,学校在骨干生中开展的各项学生活动,包括读书报告会、民族知识竞赛、“爱我中华”文化周系列主题活动、“学雷锋”主题活动、民族团结周主题活动、主题征文活动、主题电影观后感等,均可纳入到“骨干民族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中,参与学生活动和在学生活动评比中获得不同的名次按照分值高低不同计入学生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得分,并最终计入总成绩,一般比例为10%。
  三、“骨干民族理论”课教学效果现状及思考
  影响“骨干民族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要素主要是课堂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要素,此外社会环境也是重要原因。为此,我们主要选取学生、教师、社会环境三个要素进行调查、座谈和调研,结果发现,影响本课程教学效果的要素按照重要性大小排列为:学生(49%)、教师(27%)、社会环境(20%)。
  学生方面,“是否喜欢”(61%),“是否重视”(35%)排在前面两位。虽然该课程已列为考试课,是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培训重要课程之一,但受到学生兴趣不足、前期知识储备不足等原因的影响,学生喜欢和重视的仍然不多,学生在课余时间一般不会花时间学习本课程。即使提供《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辅导与阅读材料》等参考资料让学生自学,但现实是:极少有学生去翻阅和学习;部分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到抚顺周边以至东三省旅游景点参观,间接接触到一些当地的民俗民风,对学好该门课程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但他们的出发点是旅游为主,学习为辅。
  教师方面,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是否生动形象”(48%)、“是否符合学生需要”(27%)、“是否应用多种教学方法”(22%)。由此来看,在教学方法上除多媒体授课外,还需要熟练掌握全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好视频短片、动画演示、信息链接、新闻点击等办法,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声影情并茂,提高教学的冲击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对于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讲课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除讲授清楚基本知识要点外,还要针对有关民族方面的社会热点有所涉猎和解读,对于学生平时作业的政治方向有准确的判断,结合学校所在的地理位置——辽宁省和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进行教材二次创新时要简单、易懂、易记。
  社会环境方面,我们选取了四个指标,学生的选择分别是:“社会是否公平公正”占38%、“党和国家政策是否好”占25%、“党员干部是否为人民服务”占21%、“其他”16%。表面上看,“骨干民族理论”课教学效果——课堂是主要的(学生、教师合计近占80%),但实际上它受制于社会环境,最终指向一个指标,即党和国家做得怎么样(就是说、做、效果三者一致),尤其是党和国家具体民族政策的落实情况。所以,本课与现实联系极其密切,党和国家在涉及民族方面现在和今后做得怎么样,直接影响本课的教学效果。通过座谈会发现,自党和国家开展改进作风,落实“八项规定”以来,深得少数民族大学生拥护,“中国梦”和“民族梦”更是深入人心,相信随着在全党《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的贯彻和实施,会更加赢得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培训学员的支持。
  总之,开展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培训“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就是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这直接关系到国家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民族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曾毅,任爽.思政课也能“活”起来——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有实效[N].光明日报,2013-07-04(05).
  [2]刘贵占.专题式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3(05):92-94.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越来越快,在农转非的过程中由于牵涉广泛,因此在实施各项政策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人口众多,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很多农民会失去土地,这意味着多数农民的生活将无法保证,所以这部分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应该对其进行再就业的教育培训,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 失地农民 再就业
【摘 要】残疾职培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除了要面对因身体残疾带来的痛苦外,还承受着来自家庭、学习、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心理状况十分复杂。那么如何为残疾学生解开心忧,做好心理教育工作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残疾职培生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档案  残疾职培生由于存在生理上的一些缺陷,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在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着比健全人更多的来自心理健康方面的困惑和压力,
【摘 要】文章首先对职业指导、高校就业困难大学生进行概述,然后论述了加强高校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职业指导的重要意义,最后着重探讨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 职业指导 意义 对策  一、概述  职业指导就是对求职者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咨询、帮助的工作。从高校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来自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他们大多存在
【摘 要】教育好每一个孩子不仅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也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孩子是社会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因此做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非常重要。当然家庭教育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本文重点阐述家庭辅导教育。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家庭辅导教育也面临多方位的选择,人们不仅局限于上早教课堂、请家教、上辅导班,利用有线电视也可以实现家庭辅导教育。  【关键词】有线电视网 家庭辅导
【摘 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我院各年级共青团员进行抽样调查,结合相关资料对我院大学生共青团员的团员意识现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从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三方面阐述了我院大学生共青团员的团员意识现状。针对现状,提出了创新团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的对策。  【关键词】团员意识 组织建设 对策  团员意识是指在观念上自觉形成的区别于一般青年的意识,是团员在团内生活和社会活动中
【摘 要】网络教育的诸多属性,决定了只有实行学分制,才能更适合这类教育的本质需求和发展取向,学分制在我国各高校网院中已经广泛的开展起来,实施当下我国学分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误区。要真正推行学分制受到宏观环境及相关因素的制约,通过努力,积极创造条件,实现教学制度的改革,推进网络教育学分制进程。  【关键词】学分制 网络教育 选课制  一、核心概念  (一)学分及学分制  学分是用来统计学生在某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日益完善,研究型大学的总体教育质量有所提升。实质上,通过分析我国研究型大学机构当中课程体系改革方面的创新发展情况,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到我国以往大学课程设置中所存在的问题,再根据这些实际问题来探索教学课程改革之路,执行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并总结相关实践经验,以备我国未来教育事业发展所用。本文就针对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改革之路进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适时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迫切要求,又是时代发展对新时期人才素质的要求,所以,做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关键词】中职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途径  一、实施背景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其年龄一般在15到18岁之间,他们无论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并迅速向成年人过
【摘 要】幼儿是祖国的花朵,重视幼儿教育不单是幼教企业的专属责任,其整个社会都在为了幼儿健康茁壮的成长,德智体美劳能得到全面发展而努力着,由于我国地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为了满足各个地域的幼儿能够在最合适的年龄步入学习的起点,各个区域规模大小的幼儿机构成立起来,但是由于地域环境以及经济能力等各方面素质与条件的偏差,幼教基础能力不能做到均衡,尤其以农村和城市两个载体进行对比,在幼教技术上明显有所差异
【摘 要】电子信息类专业是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要求高校学生需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本文结合我院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现状,探索了构建自主学习模式下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递进式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体系。  【关键词】自主学习模式 电子信息类专业 递进式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体系  一、建立自主学习模式下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体系的背景  电子信息类各专业作为典型的工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