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生成资源,焕发课堂激情

来源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iujyhb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强调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情景(问题)、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学过程远要比预定的、计划的生动、活泼、丰富得多。
   那么,如何使品德课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得到充分激发和利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呢?下面,我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浅显的体会。
   一、生活中诱发
   生活是现实的,具体的人的生活,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生活德育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我们可以把或自然发生或刻意安排的生活事件引入课堂,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使教材更开放,从而使教学过程留有更大的自由度,给生成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表达,真实自然地流露情感。
   在执教《擦亮眼睛》时,我设置了近20分钟时间让学生就生活中不懂的或想不通的现象质疑和释疑来组织教学。学生提出了以下颇有份量的疑问:
   “为什么人们总是在带‘8’的日子里办喜事、开商店?”
   “人们喜欢在车牌号、电话号码中带‘8’字,而厌恶‘4’字,这是不是迷信?”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有一次,我左眼皮跳,果真在路上捡到了钱。这是真的吗?”
   ……
   通过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在提出自己疑惑的同时引导学生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分析自己的生活,学生在对生活的反思中,对道德问题与生活现象创造性地观察、探究、解决发挥得淋漓尽致。最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过他自己的生活”,成为他自己生活的实践者、观察者、反思者、体验者和创造者。正是通过反思,我们的道德观念才能深入到学生主体潜意识层面,激活潜能,吸收、释放潜能,从而真正起到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目的。
   二、聆听中捕捉
   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敏捷地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不断重组从学生那里反馈而来的各种信息,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给予充分利用,为动态生成推波助澜。有些生成并非来自课堂教学内容,而是来自学生在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教师应从这些意外事件中寻找有价值的切入点,将其转变成为精彩的道德教育原点,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执教《我们和诚信在一起》一课,学生正在交流怎样做一个诚实的人时,忽然从教室的某处传来一位学生的自言自语声:“诚实要吃亏的。”说话声虽然很轻,但足以说明同学们在说做人要诚实时,有的同学并不认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这样的现象。不重视这个学生的实际问题,课堂教学的实效就会大打折扣。
   于是,我在片刻思考后,亲切地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告诉我们行吗?”学生看着教师,犹豫了一下,鼓起勇气说:“有一次,我考试考得很差,回家和父母实话实说后,就被爸爸狠狠地揍了一顿,妈妈还唠叨了好多天呢”。
   这位学生话音刚落,另一学生也鼓足勇气,站起来,讲述了自己的遭遇:“是啊,我也觉得诚实要吃亏的。有一次,我在小区玩时,不小心把别人停在那儿的自行车撞坏了。后来我站着等车主来进行道歉,可结果被车主大骂了一顿。”……一下子课堂里哗然了。
   我问其他学生的想法和他们是否一样。(四下传来“一样”、“不同意”的声音,有些孩子在座位上就开始了争辩。)
   此时,我说:“不如我们来个辩论会,同意他的观点的同学坐在教室右边为黄队,不同意他的观点的同学坐在教室左边为红队。如果在交流过程中,你发现自己有了新的想法,或者改变了主意,可以自由地调换座位。”
   接下来,教室里非常热闹。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逐渐明白了诚实是做人的基本素质,诚实的人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只有人人讲诚信,人与人之间才会和谐相处,生活才会美好幸福。
   三、活动中强化
   活动是人类生命、能力、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本能,活动和交往是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而品德课堂教学既是认识的过程又是活动的过程。教师必须积极开拓学生个体活动的领域,精心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适合个性发展的条件,帮助学生挖掘潜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和交往中生成自由而和谐发展的个性。
   例如《平安回家》这一主题,目的是让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上学和回家。了解安全常识,熟悉重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并发展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围绕这一主题的内容,我设计了许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在活动中发展能力,在活动中规范行为。
   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对周边交通状况的调查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外,在马路边观察社区内的交通状况,统计的调查过程中行人违纪的现象,访问交警,了解行人违纪的多发路段,行为等。让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知道我们的社区的交通状况,出行应注意的地方,社区内存在着惊人的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作为小学生,应从自己做起,从我们的身边做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同时,为强化学生对交通规则的认识,我还组织了模拟游戏。让学生轮流扮演交通民警,进行上学路上的模拟游戏,比如,听红绿灯指挥、避开汽车、走人行道等,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鼓励学生自己分配角色,还根据内容创设各种各样的情节内容,学生在模拟的交通状态中,掌握了交通安全的一些基本知识,养成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一位哲人说过,从平凡中看出神奇就是天才。在丑陋的毛虫、一只蛋和婴儿身上,天才能看到一只蝴蝶、一只雄鹰和一位哲人。也许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却需要练就天才的眼睛。学生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我们只有捕捉住课堂生成资源,把握好课堂生成资源,才能激活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才能真正使学生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小学部)】
其他文献
最近,笔者在批改一份试卷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题目。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病句,不是的在后面的括号里打“√”,是病句的打在后面的括号“×”,并在原句上修改。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全班同学都去操场做游戏了,只有小明一个人没有去。这显然是一个关于如何认识舛互修辞手法与“逻辑矛盾”的病句的题目。在批改这道题目时,老师们的意见很不一致。有的老师引经据典认为这不是一个病句,网上早就有过讨论,是一个用了“舛互”修辞
三甲综合性医院具备学科齐全、人才集中、设备先进等特点,同时肩负医疗、教学、科研三大任务。伴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市场化的进程,医院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其中三甲医院更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基础知识的核心,理解概念是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的前提。离开了概念,就无法对客观事物进行有根有据的思考,有条有理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也就谈不上推理能力的培养了。为此,我们应该根据各个学段学生的特点,重视和加强概念教学。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   一、重视直观操作,建立概念形象   第一学段的数学概念教学重点是直观形象、明确
晚上爸爸叫我睡觉,可是怎么也睡不着。于是,爸爸教我一个数数的方法 ,让我从一数到一百,数着数着就会不知不觉得入睡。你们知道我是怎么数数的吗,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我按照爸爸教的方法数着我心爱的数字。当我数到三十八的时候,我就想到了三八妇女节。当我数到五十一的时候,我就想到了五一劳动节。当我数到六十一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六一儿童节。当我数到八十一时,我就想到了八一建军节。当我数到九十九时,我就想到
小学英语这门课程,在我们村小开设已经5年时间了,但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英语基础差,英语学科不被重视等原因导致学生英语考试成绩不理想,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严重阻碍了村小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那么如何提高村小英语教学质量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要提高各方面重视程度   学校、教师、家长要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感。学校要按照课程计划开足课时讲,英语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不能把英语课当
目前政策层面确定的失独家庭是指一对夫妻其中女性年过49岁而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失独家庭是我国推行计划生育国策三十多年来因各种原因失去唯一子女而逐步累积的一个特殊群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持久性,对语言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催化物。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起着促进与阻碍的作用,故教师只有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才能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能,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点燃“情感的火花”,激发动机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充
构建和谐课堂,进行有效教学,让和谐之风吹进有效课堂,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者的共同追求,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怎样构建和谐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是当前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激情碰撞——创设情境,情趣导入   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一环。课堂教学导入和过渡语的教育功能,表现在激发起学生的认
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呼和浩特市政府在军转干部安置上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借鉴国内其他省市的先进经验,结合边疆地区实际,自2014年起,首次施行了量化考核积分选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