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异交群体的遗传趋异分析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BB_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太谷核不育小麦构建小麦异交群体DNS1,对株高、穗粒数、千粒重、小穗密度分别进行单性状集团岐化选择,经过四代,各选择处理已表现出一定趋势.从平均数看,选择性状表现几乎与预期进展一致,向上选择的平均数总大于向下选择.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代选择进展大小不同,其它性状也发生了程度不同的显著变化.分析性状的变异系数发现,随选择的进行遗传变异没有发生明显的降低,某些处理甚至表现出升高的趋势.说明选择没有引起群体遗传结构的破坏.另外,方差分析表明,群体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群体发生了一定的遗传趋异.主成分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群体间关系随世代发生着不规律的变化.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基因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的方法 ,对 78例HCV感染患者进行
通过对西藏阿里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实测剖面中的古地磁、ESR样品的测试分析,确定了札达盆地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沉积地层的时间序列。测试结果表明:从剖面自下而上
UTI粗品经壳聚糖多孔珠 胰蛋白酶亲和层析 ,得到比活为 135 0U/mg ,收率为 40 .2 %UTI组分。再经SephadexG 10 0凝胶过滤 ,发现存在四种分子形式 ,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6 7
端粒是现代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与肿瘤发生、基因表达调控、衰老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综述介绍当前对端粒维持机理研究的进展.在端粒维持过程中有两类重要的蛋白:端粒相关蛋白和端
内源性哇巴因 (EO)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类固醇激素 ,具有重要的病理和生理学意义。应用细胞培养、离体及在体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以及大量的临床证据表明 ,EO可能是由肾上腺皮质
RAPD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的分子遗传标记,其原理是采用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以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随机扩增.其优越性在于其方法简单;分析中的花费少,用时短;分析所需的DNA
从毛裂蜂斗菜 ( Petasites tricholobus Franch.)的石油醚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 ,运用 IR,EI- MS,HRMS,1H NMR,13C NMR,DEPT等光谱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它们分别
记述蚱科(Tetrigidae)悠背蚱属(Euparatettix Hancock)的2个新种,即白条悠背蚱(Euparatettix leuconotus sp. nov.),条斑悠背蚱(Euparatettix strimaculatus sp. nov.)。
体积CT是继断层CT发展而来的一种高新技术。它具有获取投影数据的速度快、X射线利用率高、成象结果空间分辨率各向同性等优点,因而将成为用于医学影象诊断、工业无损检测等领域的更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对体积CT技术的发展历史、主要特点、算法分类及未来发展等进行了系统地回顾、分析和展望。
白胸苦恶鸟(Amauronis phoenicurus)为我国和日本两国政府共同保护的候鸟.我们于1996~1998年的5~8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胸苦恶鸟的生态进行了观察,以期为环境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