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悠背蚱属二新种记述(直翅目:蚱科)

来源 :广西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lglglglg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述蚱科(Tetrigidae)悠背蚱属(Euparatettix Hancock)的2个新种,即白条悠背蚱(Euparatettix leuconotus sp. nov.),条斑悠背蚱(Euparatettix strimaculatus sp. nov.)。
其他文献
4.1静电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和电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把我们的社会称为电的世界是很有道理的.不过,在这个以电为标志的时代,许多人虽然知道不少电的知识,却常常忽略了一种
用He-Ne激光辐照雷公藤愈伤组织诱导突变,经初筛、复筛及突变株稳定性研究,筛选出一株次生物质高产细胞系T92,其次生物质产量较对照提高45.2%,且遗传性状稳定.
合成了一系列大孔丙烯酸甲酯-二乙烯苯交联共聚物,经酰肼化、叠氮化后固定青霉素酰化酶.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固定化酶的影响,当交联剂用量为30%,致孔剂量为130%,混合致孔剂(正庚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基因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的方法 ,对 78例HCV感染患者进行
通过对西藏阿里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实测剖面中的古地磁、ESR样品的测试分析,确定了札达盆地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沉积地层的时间序列。测试结果表明:从剖面自下而上
UTI粗品经壳聚糖多孔珠 胰蛋白酶亲和层析 ,得到比活为 135 0U/mg ,收率为 40 .2 %UTI组分。再经SephadexG 10 0凝胶过滤 ,发现存在四种分子形式 ,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6 7
端粒是现代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与肿瘤发生、基因表达调控、衰老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综述介绍当前对端粒维持机理研究的进展.在端粒维持过程中有两类重要的蛋白:端粒相关蛋白和端
内源性哇巴因 (EO)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类固醇激素 ,具有重要的病理和生理学意义。应用细胞培养、离体及在体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以及大量的临床证据表明 ,EO可能是由肾上腺皮质
RAPD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的分子遗传标记,其原理是采用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以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随机扩增.其优越性在于其方法简单;分析中的花费少,用时短;分析所需的DNA
从毛裂蜂斗菜 ( Petasites tricholobus Franch.)的石油醚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 ,运用 IR,EI- MS,HRMS,1H NMR,13C NMR,DEPT等光谱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它们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