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新学说:全神经损伤

来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e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 pNP)是公认的疑难病,现有疼痛理论很难解释其怪异的临床现象。一方面p NP病人多变的痛苦主诉多与客观损伤不符;另一方面疼痛部位传入神经损毁后疼痛缓解难如人愿,甚至要以麻木等功能障碍为代价。大量证据显示,神经调控和修复治疗p NP常可获得满意疗效,而神经损毁显著降低神经调控的疗效。动物实验证实,脑神经和脊神经损伤后的p NP均可引起全脑、脊髓、神经节及周围神经结构广泛改变和认知障碍,神经调控可在逆转上述神经改变的同时,有效缓解疼痛并改善认知障碍。据此我们提出p NP的全神经损伤学说,核心内容是周围神经损伤可引起包括大脑、脊髓、神经节和周围神经的广泛改变,治疗则应以修复和调控为主,尽量避免神经损毁。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阴道内镜在青春期前儿童妇科疾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49例青春期前儿童在静脉全麻下接受阴道内镜检查及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9例儿童中,阴道内镜检查指征包括阴道异物18例(36.73%);外阴损伤合并可疑阴道裂伤3例(6.12%);性侵伴阴道持续流血1例(2.04%);阴道血性分泌物16例(32.65%);阴道脓性分泌物8例(16.33%);阴道
目的 提供一种军人心理测量客观指标——融合自然语义信息的视线跟踪时-空相似度算法。方法 将心理测量中自评量表的自然语义信息与被试的视线跟踪数据相融合,提出视线跟踪时-空相似度算法,计算不同人群在问卷应答中视线跟踪差异,并进行视觉模式识别,从而实现军人心理测量中对目标人群的筛查。结果 在军人心理测量中,采用本文提出的算法进行抑郁障碍高危人群筛查,实验结果表明被试在单个题目刺激作用下的平均抑郁障碍高危
事业单位虽然具备一定的公益性质,但是从客观角度而言,其在经营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但是与企业经营活动财务风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社会经济制度不断完善与优化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也在随同创新,财政管理方面更是做了一系列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整体调整,以此来避免财务出纳方面存在的风险。文章以事业单位出纳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为切入点,从而找出相应的办法与策略,实现财务风险的全面防控,促进出纳工
目的:评价复方倍他米松联合罗哌卡因行枕神经阻滞(occipital nerve block, ONB)对开颅术后急性枕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开颅术后急性枕神经痛病人的病历及疼痛科数据库资料,均经单纯利多卡因ONB进行诊断性治疗有效,且接受复方倍他米松联合罗哌卡因行ONB治疗。分析病人ONB前、ONB后1天和ON
期刊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居民住宅楼的建设也越来越广泛,同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在天然气等能源的使用上也逐步现代化。但是现代化便捷的入户天然气的使用也带来了相应的消防安全问题。因此,为对居民住宅楼中入户天然气使用上存在的消防隐患进行预防,本文结合实际,在居民住宅楼入户天然气消防隐患的预防措施上提出一些见解与看法。
目的 探究童年虐待与非童年虐待经历者在特异性自传体记忆线索(量表)提取下的眼动模式。方法 结合量表及访谈法,确定虐待组34人,对照组32人,以《儿童期创伤量表》为自传体记忆提取线索,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两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眼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虐待组和对照组在量表总分(t=13.81,P<0.01)及五个分量表(tEA=5.56,PEA<0.01;tEN=10.64,PEN<0.01;tPA=
本文研究了珠三角区域细颗粒物污染的污染分布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0年珠三角地区细颗粒物污染比2006年有所改善;PM2.5/PM10比值时间序列分析表明,3个区域站PM2.5/PM10长期平均比值介于0.639和0.690之间。PM2.5/PM10比值月变化幅度较为明显,最低值0.620出现在7月份,最高值0.737出现在10月份。2010年北方强沙尘暴影响期间,PM2.5/PM10
互动式教学因其教学优势明显一直备受高等教育重视,且被应用于课堂教学环节。基于此,通过分析互动式教学模式和高校英语教学现状,提出了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旨在更好地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增强英语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
现代汉语“要X就X”构式在日常交际中经常被使用。以往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这个构式,描写了它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但总的来说,学术界对“要X就X”构式的研究大多只是描述性的,很少从认知角度进行深入的解释,即“要X就X”构式的生成机制和动因很少受到关注,这也为进一步研究留下了空间。在Goldberg构式语法的理论指导下,本研究旨在对构式“要X就X”进行更全面和系统的分析,既包括对其语言特征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