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4岁了,对一些不了解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总想摸摸、看看、闻闻、尝尝,甚至拆拆,时不时地将闹钟、电动玩具、电视机遥控器拆开,想弄明白里面是什么样的,简直就是个“破坏王”。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知道,女儿进行“破坏”的过程,是一个手、眼都在活动的过程,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如果生气、呵斥,或者粗暴地打断她的“破坏”活动,会让她失去很多探究和学习的机会,更体验不到探索带来的乐趣。
为此,我决定,让女儿将“破坏”进行到底!
我让自己变得更加耐心和细心,面对女儿的破坏行为,我先是微笑着迎接那些“破坏场面”,冷静对待,然后,鼓励、启发、帮助女儿将破坏性活动转化为主动积极的探索行为。她把机器人拆了,我就蹲下来,参与到活动中:“机器人里面是什么啊?怎么会动呢?”电视机遥控器被拆了,我问她:“遥控器的本事可真大!没有了它,电视都没有画面了!怎么办啊?”女儿会说:“那就把它装好!”接下来,我们一起认真地修遥控器;洋娃娃被大卸八块,我们一起组装;镜子打破了,女儿高兴地说:“这下有好几个我了!”我们又一起用胶水让它破镜重圆……就这样,我和女儿一起“破坏”,又一起努力地“善后”,让她体验到了身心的双重愉悦!
在鼓励并参与女儿的“破坏”活动之外,我还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和条件,和她商量,以适合的、正确的方式去“破坏”,进而激发女儿探索的热情,也能让她掌握许多“活”的知识和经验。
那天,女儿正拿着皮球拍着玩,我问她:“为什么皮球能够一拍就跳得很高呢?”她看了看,又捏了捏,笑着说:“里面有气!”“对!那如果把气放出来,还能跳得那么高么?”我提出了问题。这时,女儿立刻兴奋了起来:“那我们就把球扎一个洞吧!”说着就要用针扎,我急忙阻止:“别急,找一找,球有没有嘴巴,能够吸气吐气呢?”听了我的建议,小家伙马上找了起来,不一会儿就说:“妈妈,我找到了,你看!”这样,我和女儿一起把气放了出来,她拍了拍,说:“哦,没有气,球就不能跳了!”我及时地拿出打气筒,和她一起给球打足了气:“看,这样球又可以跳得很高了!”女儿点了点头,又高兴地玩了起来。这样,女儿在探索的路上,学会了等待,学会了思考。
“破坏”的过程是个学习的过程,女儿在“破坏一探究一重建”中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而我,在“支持—鼓励—参与”中,走进了女儿的内心,让她在成长的路上更加幸福,更加快乐!
专家点评
经常会有人问我:“你觉得,你学到的那些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有用吗?”言下之意是,他们对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有所怀疑。我想,我从来都不迷信理论,但理论对我们从事实践工作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让我们用一种专业的态度来思考问题,用一种超越了一般生活常识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文中的妈妈,不愧是一名专业的幼教工作者。由于她深刻地理解了幼儿有探究学习的需求,理解了“破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才能因势利导。将“破坏”变成一种动力和学习途径。假如再有人提出“理论是否有用”的问题,我想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回应案例。一个具有专业素养和专业意识的妈妈,才能有这样的育儿实践。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知道,女儿进行“破坏”的过程,是一个手、眼都在活动的过程,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如果生气、呵斥,或者粗暴地打断她的“破坏”活动,会让她失去很多探究和学习的机会,更体验不到探索带来的乐趣。
为此,我决定,让女儿将“破坏”进行到底!
我让自己变得更加耐心和细心,面对女儿的破坏行为,我先是微笑着迎接那些“破坏场面”,冷静对待,然后,鼓励、启发、帮助女儿将破坏性活动转化为主动积极的探索行为。她把机器人拆了,我就蹲下来,参与到活动中:“机器人里面是什么啊?怎么会动呢?”电视机遥控器被拆了,我问她:“遥控器的本事可真大!没有了它,电视都没有画面了!怎么办啊?”女儿会说:“那就把它装好!”接下来,我们一起认真地修遥控器;洋娃娃被大卸八块,我们一起组装;镜子打破了,女儿高兴地说:“这下有好几个我了!”我们又一起用胶水让它破镜重圆……就这样,我和女儿一起“破坏”,又一起努力地“善后”,让她体验到了身心的双重愉悦!
在鼓励并参与女儿的“破坏”活动之外,我还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和条件,和她商量,以适合的、正确的方式去“破坏”,进而激发女儿探索的热情,也能让她掌握许多“活”的知识和经验。
那天,女儿正拿着皮球拍着玩,我问她:“为什么皮球能够一拍就跳得很高呢?”她看了看,又捏了捏,笑着说:“里面有气!”“对!那如果把气放出来,还能跳得那么高么?”我提出了问题。这时,女儿立刻兴奋了起来:“那我们就把球扎一个洞吧!”说着就要用针扎,我急忙阻止:“别急,找一找,球有没有嘴巴,能够吸气吐气呢?”听了我的建议,小家伙马上找了起来,不一会儿就说:“妈妈,我找到了,你看!”这样,我和女儿一起把气放了出来,她拍了拍,说:“哦,没有气,球就不能跳了!”我及时地拿出打气筒,和她一起给球打足了气:“看,这样球又可以跳得很高了!”女儿点了点头,又高兴地玩了起来。这样,女儿在探索的路上,学会了等待,学会了思考。
“破坏”的过程是个学习的过程,女儿在“破坏一探究一重建”中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而我,在“支持—鼓励—参与”中,走进了女儿的内心,让她在成长的路上更加幸福,更加快乐!
专家点评
经常会有人问我:“你觉得,你学到的那些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有用吗?”言下之意是,他们对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有所怀疑。我想,我从来都不迷信理论,但理论对我们从事实践工作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让我们用一种专业的态度来思考问题,用一种超越了一般生活常识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文中的妈妈,不愧是一名专业的幼教工作者。由于她深刻地理解了幼儿有探究学习的需求,理解了“破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才能因势利导。将“破坏”变成一种动力和学习途径。假如再有人提出“理论是否有用”的问题,我想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回应案例。一个具有专业素养和专业意识的妈妈,才能有这样的育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