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构建校园文化形态 全面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_go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闵行区景东小学创办于1906年,回眸一百多年的校史,学校四次扩建、七次易名、三度迁址,砥砺前行,积淀了“笃学敦行”的厚实文化。学校抓住百年校庆的契机,在继承本校传统文化的同时,以高瞻的发展眼光、全新的教育理念、开拓的创新思路,全方位规划、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构建悦目、特色、超前的物质文化形态
  校园物质文化是学校各类活动的载体,也是学校办学理念的物化表现。学生对学校的第一印象起始于其物质文化形态,学校外观形象所蕴含的“精、气、神”是校园形象和精神风貌的物质依托,能够增强师生的凝聚力、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
  学校邀请上海园林设计院的有关专家对校园环境在布局调整与改造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新建了融合办学精神“让平凡更精彩”的雕塑、壁画、水景、石景等校园新景点。同时,结合学校网球运动特色项目,将原来的篮球场改造成两个标准网球场,新建了六个短式网球场;新建了校史馆,改建了小剧场和会议室,为举办大型的重要活动提供了一流的服务场地。这些彰显物质文化的建设在校内随处可见,不但具有深刻寓意,还饱含深厚的人文底蕴,发挥着强大的育人功能。
  二、构建多层、个性、丰富的活动文化形态
  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他们成长的地方。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素质的全面提高,都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来实现,其中的校园文化活动通常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特征。
  学校依托区级重点课题,挖掘百年老校的资源和内涵,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一系列主題德育活动,通过细化内容,提出具体要求,着力打造育人阵地。为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每学年都要开展“体育节、读书节、英语节、科艺节、数学节”五大校园文化节。以“师生协力,家校互动”的方式覆盖了学校、家庭和社区,同时用“资源整合互动,提高综合素养”的创新思路促进了其他校园活动的策划与开展。
  三、构建开放、多样、个性、特色的课程文化形态
  特色课程的建设、特色项目的发展和特色活动的示范,不仅成为学校新的校园文化形态,而且也使全体师生成为了学校文化的承载主体和学校精神的诠释者。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学校秉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的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培育“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现代幸福学生”的目标。在此目标的引领下,学校先后开设了集邮、外教口语、围棋、网球等校本课程,使课程文化呈现出彰显个性和生命活力的特征。
  学校将网球项目作为体育特色,近年来,该项目教学目标正在从初期单纯追求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的发展向全面增强学生体质、打造学校网球文化转变。学校不但开设了覆盖全校学生的网球体育活动课,而且还组建了不同的网球训练梯队。学校连续四年承办了以景东小学冠名的“吴泾景东杯”市级少儿网球比赛;每年都会举办网球文化节、暑期网球夏令营活动;参与市级“澳网进校园”试验项目,将网球训练、网球教学作为特色课题,定期开展专题研讨,为学生构建了更加全面、系统的网球文化课程体系。同时,学校也把艺术教育发展成为另一个办学特色,连续十年被评为区艺术特色学校。
  四、构建文明、民主、自律的精神文化形态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育人的需要,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学校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作为办学理念,使每一位教职员工把“让学生喜欢,扬学生个性,挖学生潜能,为学生服务”的育人理念物化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制度文化建设也是学校精神文化形态构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其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文化来内化。为此,学校制定了《景东小学制度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并汇编了《景东小学管理规章》,涵盖了各项管理规章和制度,涉及学校各个方面的常态管理。全体教职员工人手一册管理规章,随时加强学习。大家经常参照规章调整自己的行为,抓过程管理、抓内化自律,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
  五、构建校报、校网、校号的媒体文化形态
  媒体文化形态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特征,包括校刊、广播、电视、画廊、校报、校歌、校徽、校训等。一系列富有个性的媒体文化,不但使学生在直接接触中产生了思维振荡,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还对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起到了思想指导、宣传教育、鼓舞激励、美育熏陶的作用,促进了学校的动态发展。
  景东小学经过多年的努力,打造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学校媒体文化形态——校报《小荷尖尖》、校园网和校园微信公众号。记载景东小学经典小故事的《传承文化 立德树人》已出版,该书立足新媒体,围绕学校发展亮点进行宣传,讲好“景东教育”故事,奏好“景东教育”旋律,树好“景东教育”形象,不断传递“景东教育”正能量。
  六、构建健康、友爱、向上的和谐文化形态
  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和谐的环境。学校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工作的良好氛围,以先进的现代生活方式和工作理念引领,共同打造适合师生发展的和谐文化形态。近年来,学校的文化沙龙活动(如古筝、书法、网球、读书会等)充分激发了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有效缓解了职业倦怠现象,使教师开阔了眼界、提升了人文素养,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工文化活动。学校教工志愿者也积极参与活动,使活动队伍不断扩大。
  构建和谐校园是新时期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精神。学校注重打造人、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立足于实践,着眼于未来,努力构建物质文化、活动文化、课程文化、精神文化、媒体文化、和谐文化的复合型校园文化形态,顺应社会发展。今后,学校会继续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不断积淀文化底蕴,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阅读是学好外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做了规定:学生能根据阅读目的使用不同阅读策略,能从文章中获取主要信息并能摘录要点,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当前中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课程是学校运行的轴心和办学质量的保证,教育教学改革最终要归结到课程改革上。知识裂变、在线课堂、全球化、大数据、新技术使人们意识到“未来已来”,使教育的深度与广度都远超从前。因此,重新定义教育、重构学校课程已势在必行。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植根于学校核心教育理念的顶层设计并实践推进。拥有147年办学历史的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围绕“立于道,成于术”的基本理念,对学校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和深入的
《红楼梦》作为一部世界名著,至今仍是世界红学会热衷探索研究的引人至胜的谜。用结构主义语言学创始人索绪尔的观点来说,一个字一部作品就是一个符号,它用声音和形象发出指示,指向某个事物,这两者的关系只有放在该种文字或文化的系统中才能解释,他用历时态纵向研究诸语言因素在历史中的演变;同时又在同一时期内横向研究诸语言因素的相互关系又称作同时态研究。在德里达看来, 文学就是一符号文本对另一符号文本的模仿。模仿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推动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帮助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快乐、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教育部決定2019年继续开展“圆梦蒲公英”暑期主题活动,并就有关事项下发通知。通知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内容、工作要求和活动成果材料报送要求。  (教育部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和闲暇时间增多,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体育旅游逐渐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消费时尚。本文对江西省泰和县城镇居民体育旅游消费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能为更好地发展泰和县体育旅游,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制约泰和县城镇居民体育旅游发展的因素分析    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整体经济水平滞后  泰和县是个小县,经济水平不发达,城镇经济不平衡,乡镇间发展水平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让广大中小学生牢固树立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激发当好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担当,经研究,教育部、人民日报社、全国少工委联合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活动,并就有关工作下发通知。通知包括活动主题、活动内容、阅读活动时间、阅读方式、工作要求和联系方式。  (教育部网站,2019-02
[摘 要]每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生命密码,即学校的文化根基。江苏省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立足“创生”办学理念,积极找寻属于自己的生命密码,探索出适合学校发展的办学路径,使教育教学发生了质的飞跃。学校一跃成为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管理精致、具有国际办学视野并在省内外享有盛誉的优质高中,在省内外发挥着四星级名校的示范效应。  [关键词]创生;文化建设;特色办学  学校是人类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所学校
[摘 要]中華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言行。物理学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育阵地,挖掘文化元素,加强物理知识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彰显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元素;有机融合;有机渗透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孕育并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优秀文化,包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新时期学校文化变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以育人为核心,促进学生发展。在此目标的引领下,江苏省震泽中学以“活泼泼地”校本文化为精神内核,指向学生发展的关键能力,彰显生命状态,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为了使“活泼泼地”教学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面向2035:  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变革的时代指向  当前,教育供给侧结构
[摘 要]为落实“为素养而教,为思维而教”的课程改革理念,山东省五莲县运用联系的观点和系统思维,整体谋划县域教研,以专业研究为支点,撬动教研体系的优化、课程体系的重构、“思维活力”课堂的转型、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激活区域教研活力,凝聚区域教研合力,推进区域教研创新,助力区域课程改革。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研转型;专业素养  当前,核心素养推动着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区域教研的价值日益显现,区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