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设计才有效?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教学,费时长,且难度较大,必须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才能将课文重难点向更深层次进展。再者,一篇课文往往一个课时很难学完,所以,在布置预习和第一课时完成之后的作业便是很让人头疼的问题。因为课后练习设计大多针对全篇课文来设计的,所以,要想有效地让学生达到不同阶段的训练目标,我认为,就得精心设计练习,如果,照搬照套,千篇一律,大家都做课文后面的练习,只能让学生厌恶,而且,费时费力,达不到功效。
  一开始,在即将讲授《唐雎不辱使命》时,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要求他们回家熟读课文三遍,并尝试翻译全文,结果在检查时发现,有的孩子根本没读过,滥竽充数;翻译文章,有的照抄译文,有的翻译得让人哭笑不得,例如“此三子(人)者,皆布衣之士也”,有的学生竟翻译为“这三个儿子……”,他们不能理解这里的“子”的含义。其他错误也屡屡出现,再如“徒”这个字,在本文中出现两次,分别是“亦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两个“徒”,在两种语境下,意思完全不一样(前者时“光着”,后者时“只”的意思),然而,学生初次接触,全然不知,也没有深入思考,就轻易地将二者混为一谈,都翻译为“光”,让人读来啼笑皆非。问学生原因,他们回答说,晚上回家作业很多,写到最后,眼睛都快睁不开,只好将就着糊糊。了解到这些现状的存在,我思考着,要改变方法,不想做无用功,也不想学生渐渐失去对语文的兴趣,于是,我就在作业设计方面下些功夫,期望改变这些弊端。因而,在预习《隆中对》时,我就汲取教训,尝试创新。
  首先,让学生回家阅读《三国演义》有关刘备“三顾茅庐”的片段,让孩子对于文章中所出现的人物关系了解清楚,尤其是徐庶与刘备的交往,为何推荐诸葛亮出山,以至后来诸葛亮说到袁绍、刘璋、张鲁等人,他们在当时的势力及相互关系,通过这些预习,力求让学生对文章背景有个详细的了解,这样在上课时,学生易于理解,老师容易教学;再者,学生对于这样的作业乐于去完成,因为,他们对此感兴趣。
  再次,第一课时之后,要求学生回家完成第二项作业,那就是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再精读诸葛亮所说的那段话,以刘备所驻扎的新野为中心,画个地形图,只要求以文字来表示,当时的新野的东、南、西、北各有哪些军事集团,学生若能依次找出孙权、夷越、诸戎、曹操,便能理解诸葛亮所提出的“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东吴),内修政理”的策略的原因了。这样,老师在上课时,可免去徒劳无益的琐碎的讲解,直接以坐标图,标出东西南北方向的军事集团名称,就能让学生很直观地了解诸葛亮提出的对策,并深深折服于这个隐居在隆中的“卧龙先生”对天下大事的熟知,佩服其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
  此外,为了避免学生对于一词多意的词汇的误解,老师可以课前布置练习,让他们针对文中出现的同一个字的不同含义或相同含义做一个梳理并总结,如“将军岂愿见之乎?”和“将军岂有意乎?”两句中的“岂”意思相同,都是“是否”的意思,先让学生自己深入思考,能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大胆推测,效果绝对比老师亲自讲解印象深刻得多。
  凡此种种,都时为了让练习设计更有个性化,更能结合课文和学生实际而做的尝试,总比布置和课后练习都一样的作业要有用的多。但在实施时,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创新。文章不一样,练习设计也尽量不要雷同,要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不至于厌烦。
  2.要有针对性。所设计的练习一定要能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储备,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要为下面的教学环节打好基础,这样,才能环环相扣。
  3.要体现分层特点。针对课文学习的深度,作业设计也要越来越有点难度和内涵,方能体现知识的阶梯性;其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作业布置上,也要有所不同,要让每个孩子“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才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65 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青春期逆反心理在青春期阶段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表现强烈时容易与父母、教师、同学产生对立冲突。教育工作者必须对青春期常见的逆反心理进行合理的调适、矫正,找到一把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帮助青春期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健全的人格。关于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方法较多,本文仅针对学校教育做一探究。  【关键词】青春期学生 逆反心理 教育对策  青春期教育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具有深远的
【内容摘要】针对历史教学中学生材料解析能力不高的现象,将迁移理论运用于历史教学;通过“构建历史知识结构、转化历史问题情境、多样化历史实践训练”,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关键词】知识迁移 历史材料 解析能力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教学要提高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要求体现在学业考试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以能力立意和综合立意”
【内容摘要】《伤逝》是鲁迅唯一一篇描写爱情的小说,描述了“五四”时期追求个性解放知识分子的爱情悲剧。小说自发表以来,对它的研究从未停止过,特别是对子君形象的讨论,更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本篇文章试图从女性读者的角色去解读《伤逝》,以更好的体会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一、对女性命运的深切理解  《伤逝》中的子君,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青年,敢于突破封建家长制的牢笼,勇于追求自由恋爱,不顾世俗的眼
自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等提出积极心理学理论以来,心理学研究的目标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心理问题的应对,而是从积极心理学出发,致力于激发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促进个体生活更加美好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就业形势越来越艰难的情势下,当代职校生更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②,但现实情况表明,尽管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大部分中考考生及家长依旧首选普高,以期通过高考之路进入高等学府,无奈之下才
【内容摘要】高中传授的化学理论知识、化学元素构成、分子排列特点等内容对学生的实践应用以及化学深层次研究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但是部分高中的化学课堂仍然是教师的“表演课”,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习过程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高中化学课堂的知识内容是学生了解并喜欢化学的重要阶段,通过营造活跃的化学课堂以及化学分子的实验性研究,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以及化学知识点掌握都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中 化学
【内容摘要】随着高校教学经验的不断增多,逐渐涌现出多种管理理念,谐进教育是指通过管理实现谐进的教学、科研等,微格化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对谐进教育理念的实施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谐进教育理念下的微格化管理。  【关键词】谐进教育 教学管理 微格化管理  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教学管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提高管理质量,有必要实施微格化管理,使高校的管理高校协调的运行,本文先简单
“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新的教研实践理论,既展现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实现了共性和个性完美的对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人的能力必定有限,通过“同课异构”,集众人之智慧,集思广益,可以创设课堂的高效性,从不同角度对课本解读与重构,对教师的教研能力提高是有所裨益的。我校开展了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两位老师以《雨霖铃》为本,各有其侧重点,同课异构,既体现集体备课的凝结,又彰显了两位老师不同的教学侧
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科说:“教育必须从细节开始。”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这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工作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事事皆楷模。  一、从细节出发,用身教来影响学生  马卡连科说过:“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老师,已经失去当老师的资格了。”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你不能在细节上影响学生,便不能当好老师。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
“随班就读”,是在常规学校的正常班级里插进1~3名智障儿童,让他们跟随正常学生一起学习的一种育人方法。这是因为我国智障教育基础比较薄弱,不能有针对性的对所有的智障儿童进行义务教育,但是我们又不能放弃这些孩子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填补我国在智障教育上的不足,是培智教育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因为智障儿童具有先天不足的特点,所以“随班就读”就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把智
2014年12月4日,笔者应江阴市长泾中学邀请参加了长泾中学在江苏省范围内举行的以“‘三三四’课堂积极学习模式实践研究”为主题的“同课异构”课例公开研讨活动,授课主题是人教版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让笔者对“同课异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这一主题上承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阶段。涉及年代跨度大、知识点多。笔者从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