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几点感悟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bis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新课改以来,至今已有一些年头了。通过对新课改的摸索与实践,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理念的转变至关重要。因为理念是社会变革的产物,理念决定行为,理念决定行动。作为教师,教育理念的新与旧不仅直接影响着自身的教育态度与教学行为,而且还关系和影响着教育教学的目标与质量。所以,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就必须关注教育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需求与特长;关注自身的目标与方向、发展与进步、成熟与成功。下面就新课改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一、读懂课标,读懂学生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实施教育教学的纲领和指南,它不仅对各学科各学段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同时还包括了实施的意见与措施。能否真正理解和领会课改精神实质,能否真正理解和把握课标的各项要求,是衡量一名教师能否跟上时代步伐,是否具有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精神的重要标准。当前,教师只有不断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和感悟课标的精神,积极参与大学区的各种研讨和培训,才能在实施与操作过程中将新理念贯彻落实在教学实践中,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张可循、有的放矢。
  做为一名教师,一定要读懂课标,读懂学生,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往往对学生关注不够,对学生了解不深,这样在教学中就会有所偏颇。因而,我们需要重新理解学生,理解课堂,理解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教育是慢功夫,要有耐心,没有爱就没有教师。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学会赏识学生,善于激励学生,对学生充满期待,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意识。课堂是学生的生命历程,看待课堂就要看待生命。教师要从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走向以人为本的教育新路。教师要把学生放在眼里,装在心里,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爱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给学生信心、勇气和力量。同时不断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帮助学生确立人生目标,夯实基础知识,养成良好习惯,掌握科学方法,使之成为道德高尚、身心健康、心智高强、知识丰富的新型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学习,因为学习是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大写的人的过程。所以,学会做人与学会学习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
  二、育人为本,减负增效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如果有人问我,现时教师们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那我就会回答:——是培养新人。”这句话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使我颇受启发。更坚定了我对教育的认识,即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课堂教学改革的最高原则还是培养人。基础教育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教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第一要务。教师要转变观念,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者。教育的过程就是塑造灵魂的过程,也是主流价值的确立过程。知识本身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培养人才是最终目的。教师应重新定位“教”与“学”的关系,“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恰当点拨,不包办代替,也不撒手不管。留给学生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激发学生体验成功的欲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如:预习、交流、互助、展示、达标测评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功,在交流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三、专业成长,课题研究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当前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施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创造出高质量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方向,都需要通过教师的工作来实现。因此,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必然会转化为对教师专业素质的高要求。面对课程改革的大潮,“教书匠”和“知识仓库型”教师已难以适应时代的特点和需要,这就迫切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提升专业素养,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通过学习《纲要》,我对教师专业能力与发展有了更进一层的认识与了解。懂得了一个优秀教师需要具备哪些品格,具备何种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及专业素质,对自身发展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懂得了教师应珍视自己的专业,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老师不可能成为好老师。教师要具备新的教学理念,要不断提高课改及创新能力,因为教师的教学观念,思想行为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师的职业理想,高尚人格是成功教学的根本动力。教师应该有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态度,积极的兴趣,刚毅的性格,良好的品质及其组合,这些都是教师人格的体现。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要学会研究,学会解决问题,这就涉及到课题研究。我认为,教师参与小课题研究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很有帮助。小课题研究既可以使老师完善自我,不断提升,也最终使学生和基础教育受益。老师通过研究,在经历中成长、经历中收获、经历中享受。课题研究中要重视过程,还要拿起笔来写点东西,记录自己生命的历程,因为文章是自己生命的组成部分。课题研究能够带动校园的大变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通过小课题研究,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从而铸造自己事业的辉煌。值得一提的是,我连续两年主持了西安市小课题研究,课题分别是《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研究》和《古诗词鉴赏方法的研究》。去年的课题经过一年的实践及研究,已于今年年初顺利结题。回顾一年来的研究过程,甘苦自知。期间有迷茫,有彷徨,有困惑,但最终一步步走过来了。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我们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对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年的研究,我们完成了十万字的课题报告。小课题研究,使教师们得以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四、追寻幸福,洒满阳光
  “幸福”究竟是什么?学生的“幸福”又是什么?这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学生能获得老师的肯定,能受到老师平等公正地对待,能获得心灵的启迪,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美好,能有属于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这就是学生的幸福。
  鉴于此,我更清醒地明白怎样做一个好老师,做一个让学生信服的老师。懂得了对学生正面评价的重要作用,教育是加油,是鼓励。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阳光,教师应该经常把阳光和微笑送给每个学生,把肯定和赞赏送给每个学生,把包容和理解送给每个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无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都应该以阳光般的耐心改变他们,让学生感受到阳光,象向日葵追随阳光一样爱上老师。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教师一定要有爱心,因为爱心的熏陶,感染,是教育的阳光、空气、水分,润物细无声。师生情感融洽,心灵相通,是学生乐学的动力源泉。教师是园丁,在教育这片大花圃中,辛勤地耕耘、栽培,给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洒满阳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到幸福和快乐。我衷心地希望,让素质教育阳光驱散应试教育的阴霾,照亮每一个学生的前程,进而使老师和学生都能体验到幸福和快乐,都能感受到幸福的美好。
其他文献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引导、培养学生在联系中深度解读文本,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使阅读理解更准确、合理,而且有利于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生成超越文本本身的新的认知。  一、引导学生在文本内部进行前后联系  任何词、句在书面语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在与别的词、句的互相组合和互相制约中构成一个表义相对完整的语言环境,即“上下文”,并在这一语言环境中表达由其所赋
随着客运专线、城际轨道的开通,在同一通道内将有多种高速个人运输方式供出行者选择,对于多种高速运输方式激烈竞争的区段,原有客运运输方式的市场份额必将被高速铁路所分流。本
蟋蟀之音是悲秋的代名词,在文学发展之路上,被不断充实进新的感悟、体会,不断刷新审美的视角和社会批判的能力。通过描写蟋蟀的作品,我们能够再次回到那个百姓生存艰难的场景
一、裂缝的调查:多数建筑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裂缝,这些裂缝一旦出现便很难弥补,但许多裂缝是有规律可循的。我对这些裂缝进行了总结,其调查结果如下:
美国当代女作家厄秀拉·勒奎恩不懂中文却翻译出了《道德经》,而且反响不错。通过描述性翻译研究的视角分析该译本的生成过程,包括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途径的选择、翻译目
资金是水电站工程建设的核心,正确全面认识水电站工程的经济特征对融资具有指导意义.文章研究了我国水电站工程以项目融资方式筹措资金的可行性,并以外商独资兴建的黄河直岗
运用数学中的优化方法,探索将结构优化设计理论应用于弧形闸门主框架结构优化设计,并结合一工程实例来分析弧形闸门主框架的优化设计问题,运用MATLAB语言编制SQP优化程序.由
明末清初的江南士人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的一个重要表现便是在日常生活的颐养中,江南士人的颐养从美学的角度来看主要体现在主体精神的调养上,即“以心为乐”。因此
社区经济作为整个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实现社区建设目标的前提条件。又是社区建设深入持久进行的重要保证。作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如何推进河南
如何才能让语文“热”起来?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位心理学家说过,对青少年来说,兴趣的力量往往超过理性的力量。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确立语文学科的地位,刺激学生兴趣点  高中阶段,往往出现“重理轻文”的现象,尤其轻视语文学科,很多学生信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点,很多学生在所谓“舍车保帅”的心态下放弃了语文。要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对高考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