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bita8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故乡,往往易让所有美丽的词句黯然,而华丽的词句又极易使故乡的影像虚无失真。宛如淮扬菜系一般,故乡,因清淡味醇而隽永。
  故乡的风物于我,实在有着太难以割舍的联系。而真正要付诸笔端,却不知从何道起。它们完全与我的生活融为一体,浸润着我所有的感官和记忆,角角落落,无法剥离。
  我的家乡是淮剧的故乡,虽然我不是淮剧的忠实戏迷,但对它也另有一番感情。记得小学时,我们一部分的音乐课就是用来学淮剧的。那时的我们年幼无知,总不愿跟着老师唱那奇怪的腔调、俗气的唱词。
  待到中学时,我已离开家乡。有一次,无意间翻开那淮剧教材,细细品味,才发现,虽然每首曲子的唱词没有如今流行歌曲那般华美,但却是生活中柴米油盐的朴实,让人心生暖意。因为那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而这,在哪些流行歌曲中能够体味得到呢?尝试着唱几句,韵律绵长柔和而不失力道,并不似吴侬软语那般粘糯,也不像京剧唱腔那般刚劲强硬。我的一位长辈,年轻时在外四处闯荡,晚年才回到故乡,他终日不离淮剧,他要将多年遗失的乡音全部补偿回来。
  于我,最常接触到的乡音便是每周与父母通话。当用家乡话来进行对话时,尾音拖得较长,仿佛父母就在我们面前,说不尽浓浓爱意、暖暖人心。母亲总喜欢用小名叫我,当我心情不好时,听到母亲一句句耐心的安慰,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委屈似乎都烟消云散了。甚至,当接通电话,我说“喂”,母亲声音传来的那一刻,心中就自然有一种温暖和踏实。
  因为在外时间长了,听到各种不同于乡音的话,不免有所比较。而比较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我更热爱我的乡音。因为在我心目中,它是全世界最好听的歌。
  故乡,我永远的梦。如果我是失根的兰花、飞舞的秋蓬,那对乡音的记忆就是我重归故乡的力量。时间不会风化人们对故乡的记忆,不然怎会有“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的郁郁低吟?不然怎会有“还顾望故乡,长路漫浩浩”的惆怅?不然怎会有“不知何处吹杨柳,一夜征人尽望乡”的痴痴哀怨?不然怎会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期盼?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胡马依北风,狐死必首丘。一枝一叶总关情,情到深处忆故乡。故乡,我永远的梦,即使树高千丈,叶落必将归根。即使时间将记忆风化,故乡依旧在我心中。故乡——将永存于心、镌于忆!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學高一(1)班 指导老师:邓〓敏]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如何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问题.如何树立课改新理念?如何开展校本
回顾我的语文教学之路,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教他人的语文一教自己的语文一教学生的语文.rn1991年8月,我从县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一所山村初中,教初三语文.印象中那时候教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体制优越性逐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显现出来.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打基础阶段,除了要教授给学生课本知识,还要培养孩子适应
阳光自由挥洒的午后  独坐一隅  任思绪在记忆里辗转  也许只有告别所有喧嚣  才能找寻心中那些纯真的思念  就如同只有冬寒料峭时  才能觉察阳光的温暖  行走着的路还在脚下无尽蔓延  回头探看  每一步的脚印还清晰可辨  点点滴滴,深深浅浅  如果说没有信念的人生  才是真正的危險  那么就让岁月铭记这一段陪伴  那些依旧在风中颤抖的过往不会被吹散  因为她时刻催化着我的勇敢  那些在雨中缠绵的
对一名教师来说上好课是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正像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所说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教师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
尊敬的编辑:您好!我是山东潍坊市昌乐一中的一名普通语文老师,已经在高中教学一线奋战了16个年头。您知道,山东是高考大省,潍坊则是山东高考第一大市,而我们昌乐县前些年一直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许多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在实施全新的教学模式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变得更加优秀,但学习能力差的学习也会越来越跟不上其他学生的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对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本文从生活化理念的教学内涵和价值分析入手,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基于生活化
本文在分析目前思想品德教学所面临的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几种策略:在教学过程方面,注重激发学生道德需求,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教学内容要接近学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与改革,现在的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为主.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中,并不断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