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科教学体系改革与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计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全球意识的国际会计人才。会计学科教学体系改革对培养会计国际化人才具有特殊的作用。会计学科教育观念的国际化、会计课程设置的国际化、会计教学内容国际化、学生交流的国际化、师资培训的国际化是会计学科教学体系改革,培养会计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措施。
  [关键字]会计学科;教学体系;国际化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和外资企业的纷纷涌入,不仅加大了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量,而且提供了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和发展的动力。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典型表现就是全球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选择,高校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结构。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和竞争,其内容包括各种教育资源,如观念、课程、人员、技术、信息等的跨国界流动,其目的是培养具有理解国际事务、能有效生活和工作在多样化世界的具有各种技能的、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人才。随着国际经济活动联系日益紧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强,会计专业教育国际化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和发展势头,旨在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国际会计人。只有通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才可以培养出与国际紧密联系的实用型人才。因此,本文在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高校会计学科教学体系改革研究”的支持下,展开了关于会计学科教学体系改革与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研究。
  
  1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
  
  国际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将国际化合作办学视为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由于国际化合作办学发展历程较短,目前国内外系统研究成果并不丰富。
  
  1.1 国外研究现状。国际上对跨国高等教育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方面,以WTO的教育服务贸易为背景,把跨国高等教育作为商业存在形式加以论述,如"Trade in Higher Education Services:The Implications of GATs"(Jane Knight,2002),"Trade in Educational Services:A European perspective"(Spreek vcersie,2002)等;另一方面,对跨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以及建立国际学历、学位证书互认框架等方面的研究,如"Introduction to the Theme of Transnational Education"(Sergio Machado dos Santos,2000),"Quality Assurance Implica-tions of New Forms of Higher Education"(Robin Middle hurst,2001)等。
  简而言之,国外对跨国高等教育的研究主要为宏观性研究,主题涉及跨国高等教育的产生背景、意义、概念界定、类型及其在教育服务贸易中的地位等。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研究主题逐步呈现专题化,对跨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证书认证等课题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大。大部分研究者从输出跨国高等教育较成功的发达国家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从输入国角度进行的研究并不多见。
  
  1.2 国内研究现状。尽管国际化人才培养是非常热门的实践话题,但目前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我国高等学校会计人才培养的一个严重缺陷是知识面过窄,学科结构单一,培养的人才知识面窄。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又日益明显。对于会计人员来讲,需要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更需要具有广博的其他专业学科的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化要求。近年来,这种情况虽然通过拓宽专业面、实施学分制、开设选修课、推行第二学位制、主辅修制等有所转变,但这些改革措施尚远未到位,学生在学习上还受到很大限制,在所培养的会计人才知识面狭窄的问题上,并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从学校实践来看,高等教育国际化开始向院校主导型转变。各高院制定相应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将国际化纳入教学和研究等整体办学过程之中,国际化成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和研究水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手段。而会计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国际化的缩影和表现。通过国际化办学体制,采用ACCA考证和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等办学形式,从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师资培训、教学方法、质量控制等方面学习到先进的办学经验,经过消化、吸收,提高办学水平和管理能力,进而创造出有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和方法。
  受教育对外开放和职业技能鉴定发展的推动,国外会计专业资格证书在我国开始流行。国际劳动力市場需要有国际交往能力和懂国际准则的国际化人才。我国加入WTO后,急需跨国界、跨地域、跨民族、跨经济、跨文化、跨学科的涉外型、复合型的会计国际化人才。
  总之,国内关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研究显得比较宽泛,但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动力机制、跨国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其盈利性特点、办学模式、办学体制的改革以及国内总体情况的分类、归纳等研究尚需进行开创性研究。
  
  2 高校会计学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措施
  
  会计是一种商业标准化语言。会计学科国际化人才,不是传统的只懂会计理论或只懂会计技术的人才,而是具有国际会计准则知识;不但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的人才。相关高校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国际化手段,提高会计人才的全球意识、国际化观念。
  2.1 会计学科教育观念的国际化。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前提是会计教育观念国际化,即从全球视角出发来认识会计教育的本质和作用,认识会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一是在思想方面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主要是指为增进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理解而加强国际理解,使学生深刻理解多元文化。二是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在国际社会中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具体来说,要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懂科技,通外语,会经营,善管理,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通晓国际贸易、金融、法律知识。能够适应国外工作和生活环境。
  2.2 会计课程设置的国际化。有必要探讨会计专业国际化发展的课程设置改革,强化会计学科的国际化背景,确立会计学科专业人才国际化培养目标。国际化的课程是一种为国内外学生设计的课程,在内容上趋向国际化,旨在培养学生在国际化和多元化文化的社会环境下生存的能力。课程国际化,不仅要开设关于其他国家和国际问题的课程,而且所有课程都应该体现国际观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从以往单纯、外在的人员交流,扩大到课程国际化和跨国教育等方面。高等教育国际化 内容的扩大化表现为会计高等教育使用英语教学,开设广泛多样的国际化课程、课程国际化是实现整个会计学科高等教育国际化、提高会计学科教学和研究水平、培养会计国际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2.3 会计教学内容的国际化。针对会计国际化办学,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有三条主要途径,一是专门开设国际教育方面的课程,如国际会计准则等方面的课程;二是在现有教学内容中补充国外先进的会计知识;三是选用国际上的先进教材。教学内容的国际化有以下方式:①开设专门的国际教育课程;②并设注重国际主题的新课题;③在已有课程中增加一些国际方面的内容;④推进国际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的研究;⑥建立校际联系,把国外参观学习与课程联系起来。
  2.4 会计职业的国际化。开设国外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培训班,例如开展ACCA、CGA、CFA等职业认证培训,为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会计职业的国际化背景,鼓励并培训学生在学习年限内到国外获取一定的学分或者参加境外实习。强化会计专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国际会计准则的相互理解。建议中外国际化合作办学,强强联合,加强国际会计人才的交流,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全球意识、国际化观念。
  2.5 学生交流的国际化。现代科技文化交流是一种双向交流,要培养出国际化人才,增进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就必须派学生到相关国家生活,去了解该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才能够真正深入地理解对方。高等学校学生的跨国流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大规模的学生留学国外,不仅有助于各国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而且有利于扩展课程内容的国际广度,开展跨文化的研究与讨论。给学生提供出国学习的机会,推进国际化项目的发展和实施,促进会计教育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2.6 师资培训的国际化。教师的国际流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核心部分,也是实现教育国际化的一条捷径。具有国际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可以直接推动教学、科研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鼓励学生出国学习、教师出国授课,建立相互认可交换的学分和学位等制度。建立一支具备现代化意识和国际意识,拥有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知识,并掌握和了解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技术和手段以及研究方法的师资队伍。这样使教师队伍趋于国际化,也使教育思想、观念、课程和教学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2.7 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国际化。大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这不仅对学术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也有利于国际人才的培养。目前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有三种形式:一是国际合作项目的设立,包括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设立项目进行共同研究,也包括校际之间组织的各种合作研究,学生可以在参与合作研究的过程中,接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思维方式的专家指点;二是进行研究人员的互访和交流,使学生能接触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三是通过召开国际学术会议交流。
  会计学科教学体系不仅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国际化程度上的差异,而且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之间,在一所大学中的不同学科、不同院系之间的国际化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必然是在保持学校特色和个性基础上的多样化的开展。会计学科,有必要按照国际市场需求设立专业、开设课程,选定教师、教材、教法等等,改變“以教定学”、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重点的传统做法,在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手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管理模式等方面实施系列改革和不断创新。
其他文献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特殊使命”。从以上决定和讲话可以看出创新教育将是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青少年的创新精神与能力是通过教育、培养和训练出来的,也是每
[摘要]通过与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广告、时装、电视剧、畅销书、流行歌曲,乃至休闲方式等向人们传播着一种关于性别的文化,并在不同程度上在大众的脑海中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然而,随着社会的开放和文化的日益演进,大众文化中的男女角色也有了一定的改变,并出现了一系列和传统观念相反的现象,我们称之为角色“反串”。  [关键词]大众文化;刻板印象;女权主义;男女角色反串    通常在传统的大众文化传播中,我们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组大家十分熟悉的数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对14个地区的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令人惊讶:约50%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约30%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检测还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他们觉得自己的社会
[摘要]实验实训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实验实训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实训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实训条件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实训教学水平和使用效益。为此就必须以学生就业为核心,进行校企合作,详细规划整个实验实训体系架构。  [关键词]实验实训;体系架构;核心价值    职业院校实验实训项目建设要以学生就业为核心,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尤其是动手能力为
[摘要] 高职院校应加强人文教育,树立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的理念;改革现有人文教育教材和教考方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重视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融合,注重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在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文教育;技能教育    为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大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国家教育部提出了高职教育改革的
[摘要]职业技术教育要保证“出口畅,进口旺”,随社会生产发展而稳步发展,关键在于培养适合现代企业、公司用人要求的高质量人才。我院几年来探索尝试的“2+1”培养模式收到良好效果,其突破点在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场磨练,促进就业。本文就“2+1”培养模式的探索过程作分析阐述。以就教于大家。  [关键词]探索;模式;“2+1”补救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在原工贸学校基础上升格建院。现设3
从共时特征来看,藏缅语和汉语因果复句都有无标记因果复句和有标记因果复句、说明性和推论性因果复句的区分,关联标记模式大致相同且都具有多功能性。从历时演变来看,藏缅语
[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物权法在目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中存在了一些弊端,本文通过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所在,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物权法;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的一项最基本的财产权利。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用益物权,宅基地使用权在我国物权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应得到充分肯定。长期以来,我国法律一直限制宅基地使用权
本文通过对青海油田台南气田独特的岩土工程地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结合台南气田地面建设的要求,开创性地提出了“土工织物袋叠包结构基础综合技术在台南气田地基处理中的运用
[摘要]要针对新教材及学生自身的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地接近英语,了解英语,掌握和运用英语。  [关键词]培养;激发;掌握;拓宽    目前英語教学从课改前简单的ABC等字母单一学习开始演变为短语、句子、会话的多元教学。对于一些刚接触英语或简单接触过英语学习的学生来说,学起来一时是难以适应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针对新教材及学生自身的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