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ew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组大家十分熟悉的数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对14个地区的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令人惊讶:约50%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约30%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检测还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他们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都不如同期毕业的同学。另外,嫉妒情绪突出、焦虑水平偏高等也是较突出的问题;有心理问题的教师,小学多于初中,初中多于高中,城市多于乡村,而小学女教师的心理问题多于小学男教师。此外,广州、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师心理调查,结果一致显示,教师中具有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现象已较为突出,教师心理状况堪忧。
  于是,民进中央在政协会议的提案中呼吁:要尽快建立教师心理素质评测机制,提高教师资格准入门槛,“可由卫生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发放心理健康证,取得教师资格证并获得心理健康证的公民,才能受聘于教育部门。有严重的心理障碍的教师应强制暂离教育岗位,进行治疗。”
  一时间,教师再次成为一种新的弱勢群体一心理弱势人群!(这之前是政治地位的弱势、经济地位的弱势)尽管不少教师认为,这项提案对早已不堪重负的老师来说,无疑又是雪上加霜。我们无法否认,教师的心理状况,确实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1 面对学生,做一个从容、真诚的人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灿烂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蜡炬成灰泪始于;教师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老师是孺子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教师要“甘愿吃苦、无私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些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将教师放到了一个神圣的位置,扮演的是为人楷模的角色。当教师长期被放在一个神圣的位置去扮演某个角色时,势必造成心理的疲惫,出现心理问题也就难免了。所以,教师必须学会从那个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去做一个从容、真诚的人。国外有许多教师,喜欢坐到学生中间去讲课,这其实就是教师从角色到人的形象的回归。
  
  2 当然,教师的从容、真诚源于对自身人格的自信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具有较高人格修养的人,一定是传道与授业并重的人,他不仅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化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他必然会将一个真实的自我放在学生面前,以真诚面对学生。这份坦诚、这种勇气,正是源于教师对自身人格修养的自信。做人失去真诚,不仅会失去别人信任,而且也会失去自信,做老师更是如此。所以说,一个能够从容、真诚地面对学生的老师,一定是对自身人格有信心的人。一个从容、真诚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3 面对压力,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一直以来,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任务、目标及考核的项目繁多,各种名目的量化评比,各种形式的排名比较,使得教师们整日紧张兮兮,疲于奔命。加上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很多,知识面广,很多东西比老师知道的还多,掌握新知识速度快,这对老师的权威构成一种挑战,面对这些来自学校和学生的压力,教师必须学会自我调试,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通常,我们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归结于各种压力所造成,例如,为应付来自学校社会升学的压力,来自责任心和时间紧迫感的压力,来自用人制度改革,教师面临落聘、下岗的压力……然而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的ABC理论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也就是说由于所持的信念不同,同样的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两个人身上会导致截然不同两种情绪反应。
  由此可见,我们以往都错误地以为,学校的某些不合理的措施或者是学生某些不良行为导致了教师不良情绪的产生,即A引起C,而忽略了我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即B,也就是说,教师对事物的看法、想法最终决定了教师的情绪及行为反应。可见,培养合理的信念,正确地看待、解释和评价一些现象,包括合理的,不合理的,是我们保持良好心理的关键所在。
  那么,怎样才能持有合理的信念呢?应该是拥有平和的心态,宽容的态度,开阔的胸襟,理智的思考,快乐的心情是最好途径,才会有利于健康情绪的养成。正如一首歌中所唱到的: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都成了乐趣;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你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撒下的是泪滴。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作为教师,他们应该是快乐而崇高的,当人们看到教师都是有力而神气的时候,那么他(她)一定是一位心理健康的老师;当教师是“我愿意”而不是“我不得不”去写下真理,擦去功利的时候,那么他(她)一定是一个心里阳光的人;而一个能够用真心去感受崇高、感受美好、感受爱、感受知识力量,感受诲人快乐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心态平和,愉悦健康的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对当今干部诚信教育有重要启示:诚信执政是治国理政的核心目标和内容;内诚而外信是开展干部诚信教育的必由之路;诚信践行是干部诚信教育重中之重。  [关键词]传统文化;诚信;教育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弘扬中华文化就应象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所指出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历
高考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校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所以组织教学活动也有所差异。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本校高二级的政治专业生在政治课上没有优势。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班不少学生在阅读及文字表达上都存在缺陷,成为了学习的绊脚石,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东卷)》考核目标与要求的第一项写
菜蚜是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害虫,每年均造成较大损失。而吡虫啉是防治蔬菜蚜虫的有效药剂之一,其常规施药方法是在蔬菜蚜虫发生期进行全株喷雾,但此种方法不仅直接杀伤天敌,污
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撰文写道:“学生来到学校,坐在教室,老师在上课,这是不是就一定是教育呢?教室里发生了什么?学生获得的又是什么?这其实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仔细琢磨的。”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在其一篇文章中惊呼“……中国的教育发疯了……”这些批评的确是刺耳的,但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思考,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教育究竟是什么?”当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孩子们的校园学习、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优化时,而我们的孩子对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中学教学计划中一门主要课程,政治教师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举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举例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举例还是一项教学艺术,巧妙地运用举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举例;教学手段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教学计划中一门主要课程,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重要课程,是对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为了正确地体现思想
说服是一个信息传播过程,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通过思想交流互动,解决认知与行为的问题,它以教育者传播一定的信息为开端,而以引起教育者相应的心理变化或反应为目的.其中说服
期刊
[摘要]本文指出了当前卫生学校课程存在的若干不足,提出了衛生学校课程调整“在更多细节处,更高新视点,更有创新性,更有前瞻性与灵活应变性”地实行“与时俱进”的调整的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卫生学校;课程;调整    按理言,课程的调整是一种很自然的事,这一点不用多言,时代在变化,条件在改善,一切都在完善中,因地因时的不同而作课程的调整是必然的,但也不是说对已经在的一切持全面否定的态度。大方向上,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达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使课堂唤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教学;情感教育;探究    《小学德育纲要》中指出“思想品德课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情感是其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有血有肉的心脏。情感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使人们提高情感认识,培养情感意志,实现道德行为。情感是沟通的媒介,是达成理性共识的基础。情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特殊使命”。从以上决定和讲话可以看出创新教育将是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青少年的创新精神与能力是通过教育、培养和训练出来的,也是每
[摘要]通过与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广告、时装、电视剧、畅销书、流行歌曲,乃至休闲方式等向人们传播着一种关于性别的文化,并在不同程度上在大众的脑海中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然而,随着社会的开放和文化的日益演进,大众文化中的男女角色也有了一定的改变,并出现了一系列和传统观念相反的现象,我们称之为角色“反串”。  [关键词]大众文化;刻板印象;女权主义;男女角色反串    通常在传统的大众文化传播中,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