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需要"思想探析

来源 :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ward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认为人类的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邓小平的需要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本文从需要的类型、层次 ,满足需要的途径 ,需要满足的判断标准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认为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基础之一 The dialectical materialistic psychological view of human needs is the determining factor of human behavior. Deng Xiaoping’s thinking needs are very rich. This article makes a brief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type, level, ways to meet the needs and the criteria to be met, and thinks that the idea of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mass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deological bases of Deng Xiaoping Theory
其他文献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邓小平关于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与毛泽东完全一致;从国情出发,开辟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则与毛泽东相通;实现宏伟目标的长远规划和战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察、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半个世纪以来的突出变化,可以看出,中国社会主义完成了从复制到创新的巨大飞跃,只有始终坚持求是风格和创新精神的辩证统一,才会不断
邓小平的创新成果主要表现在理论、路线、实践三个层面;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他的科学创新的三大特点,并考察了他的科学创新的精神动力、思想基础、心理特质和智慧源泉。 Deng
毛泽东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观分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毛泽东注重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邓小平则突出时代特色;毛泽东出于巩固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的需要而偏重民主是手段,邓小平
人的问题是古今中外哲学研究的重要命题之一。毛泽东对此问题也有自己的阐释和研究。毛泽东在其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关注人的能动性和人在社会实践、历史活动、
邓小平所讲的政治稳定是一种发展型的政治稳定。党的领导是实现政治稳定的可靠保证 ;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是保持政治稳定的根本举措 ;坚持以经济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曾长期受苏联模式的束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为了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联系自身的实践,对苏联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在认识和实践上提出
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是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后面临的一个现实实践问题。列宁和邓小平分别在领导俄国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从利用资
海外留学人员工作是新时期侨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的侨务思想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本文通过分析海外留学人员的特点及面临的情况 ,探讨开拓海外留学人员工作的
邓小平同志晚年形成了共同富裕思想,其中关于共同富裕基础与前提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精髓为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共同富裕的基础;不搞两极分化是共同富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