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苗木成活率是保证植树造林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实现造林工作的关键。生产上常常出现由于苗木本身活力低、栽培后管理不善的而导致苗木成活率不高情况,这其中有忽视栽培前苗木活力测定、栽培后管理不科学等方面的因素。本文主要从保持苗木活力、提高栽培技术、苗木栽培后养护管理工作三个方面论述提高植树造林苗木成活率的科学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造林;苗木;成活率;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4-0210-02
前 言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并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壤荒漠化和频繁的沙暴天气,我国北方冬季多发的雾霾天气与植被的破坏不无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看出国家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之大。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已经早多年前推行了植树造林工程,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植树造林,以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但是近年来虽然国家每年都投入巨资种植了大片林木,但是造林苗木的成活率却一直难以提升,部分地区甚至有所降低,导致我国出现造林而不见森林的局面。苗木成活率低的问题一直是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热点,本文根据笔者自身多年经验,浅谈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措施。
1 提高苗木活力的基础措施
1.1 选择合适的苗圃地
良好的苗圃地是育苗成活和保证苗木活力的基础,良好的苗圃地不仅要具有土壤条件优良、良好的灌溉水源,还需具备排灌方面、光照充沛、通风良好的特点。另外,育苗前要保证苗圃击飞充足,以土杂肥、有机肥为主;对苗圃土壤进行适当的消毒、灭菌、灭虫工作。
1.2 选择合适的苗木品种
保证苗木存活率的另一个基础措施是选择合优良的苗木品种。首先根据当地的土壤特性、气候类型和水源情况选择合适的苗木品种,以便随后移栽的苗木在品种上能适应当地环境。其次是根据苗木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移栽密度、移栽时间和供水措施。从基础上保证未来苗木移栽后的成活率。
1.3 选择合理苗木存放和运输方法
苗木储藏分为临时储藏和越冬出厂,储藏地点的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通畅、背风、向阳、土壤湿润的地方开沟,苗木成捆排列、保证每排数目相同,苗木梢叶向下风向倾斜,深埋严实灌水,可以间隔压进农作物秸秆捆,以利于苗木呼吸通风,防止苗木发热霉烂。
如果苗木需要从苗圃地运送到其他较远的地方,必须保证苗木根系的完善。如运输中要保湿、遮阴,确保苗木由于长距离运输而出现失水或者机械损伤。党苗木运输到目的地后不能及时栽种,要注意对苗木进行合理存放,也要做好保湿、遮阴工作。在栽种前还应该进行一定的筛选,防止脱水或有机械损伤的劣质苗木被栽种,提高苗木栽培成活率。
2 提高苗木栽培技术
2.1 科学的起苗方法
苗木移栽后的成活和生长与起苗时苗的根量和叶量有密切的关系。根数目的减少会显著影响苗木的成活以及根对养分的吸收作用。由于苗木根系数量大分布广,任何起苗方法都不可能保证完全将苗木不损失根的情况下起出,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苗木选择不同的起苗方法。例如,大田裸根阔叶苗木根据苗木的大小选择距离苗木根基30cm处垂直下挖,挖至一半再倾斜挖,这样技能保持根系完成,还能保证根伤最小;而大田裸根针叶苗木起苗时,较小的苗一半要将苗根蘸泥浆和生根粉,大苗根据造林要求带土球起苗,土壤的大小根据苗木大小而定,永麻绳、纱布等打包,避免装卸运输过程中破碎。营养盆、营养袋育苗苗木人工起苗一半逐畦逐行开挖,尽量避免营养袋的破碎。
2.2 合适的起苗时间
合适的起苗移栽时间是保证苗木成活率的关键。起苗选择苗木的休眠期进行,一般在春秋两季。极个别例如樟子松、油松等是在雨季进行的。但是实际生产中大规模的起苗和造林活动是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进行的,一般存在上文所说的长距离运输和长时间保存问题。①春季起苗。春天土壤解冻前在苗木即将开始萌芽生长的时候,部分苗木可以起苗,例如樟子松、油松、阔叶树类大苗等带着冻土球移栽,可以提高造林苗木成活率;土壤解冻后,苗木已经开始萌芽,此时比较适合大部分苗木包括侧柏、沙地柏、白蜡、杨树、柳树、榆树和果树类苗木等,正常方法起苗后既可以造林移栽。②秋季起苗。大多数苗木品种都适合秋季起苗,主要原因是起苗移栽后根系在土壤冻结前还可以伤根有一定愈合时间,同时产生部分新根,保证来年苗木正常发育,成活率较高;其次是苗木起苗后进行假植贮藏,来年开春栽种,适宜的品种有紫穗槐、桑树、沙棘等苗木。
2.3 科学的苗木栽培方法
“三埋、两踩、一提苗”是林业科研工作者提倡的一种科学的苗木栽植方法。该栽植方法需要三次覆土、两次踩实和一次将苗木上提的过程。详细的栽培技术要点分为以下几步:在挖树坑时将表层土壤放置一堆,将深层土壤另外放置,切忌将两种土混放,以便为栽植作好填土准备工作。当树坑完成后,首先将基肥施入树坑的最下层,然后将表土碾碎后均匀地覆盖在肥料上,保证苗木的根部不直接接触肥料,而覆盖的表土又为根部提供了向下生长的良好条件,这是第一“埋”,埋的是肥料和表土。然后放入苗木,苗木放入后覆盖心土进行第二埋,在覆土完成一半时,将苗木稍微向上提一下,这叫“一提苗”,目的是防止树苗根部折叠影响成活和生长。在提苗后切忌立即埋土,而是要将已埋的土向下踩实,以便于树苗的根和土壤密切接触,保证根部尽快吸收水分和营养元素,完成扎根生长保证苗木的成活和生长。而后进行第三埋,将剩下的心土埋入直到与地面平齐,再进行二次踩实,目的是使树苗树干挺直不倾斜,再次使树苗与土壤紧密结合,防止苗木被外力作用而发生倾斜。最后将土在苗木根部打成围堰,最好打成倒漏斗狀以便于承接雨水和灌溉水使雨水可顺着树根流下。切忌打成覆碗状,使水分散向四周,不能顺树根集中流下。每次浇水后,再次覆土并保持倒漏斗状,防止水分和养分流失提高成活率。 3 苗木栽培后养护管理
当栽种的苗木直径超过10cm时,栽培后要安装支架将其固定,防止外地作用导致根部松动而影响根系的恢复,大量实践经验和科研结果证明以三角桩围成的井字形方式拉绳固定的支撑效果最为显著。
苗木栽培后,在苗木成活阶段必须加强后续管理,随时观察苗木生长情况,例如是否缺水或者是否缺肥。当栽种的季节是气候干燥少雨季节时注意及时灌水,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过多而导致苗木缺水枯萎。当出现苗木因缺水枯死、病虫害致死等情况时,必须第一时间清除死亡的植株,并集中放置焚毁。通过以上方法,可以预防由于病毒或者虫害问题在林间蔓延而造成大面积苗木死亡,提高苗木存活率。在清除已经死亡的苗木后要及时补种新的苗木。当部分死亡的苗木由于種种原因不能及时拔除时,可以选择截断方法去除发病部分并集中焚毁处理。例如上部死亡、中下部仍然健康的植株,技术人员可以从最上部发芽4cm左右的地方开始剪除;对于因外力图踩踏、风吹而导致苗木折断、倾斜或者歪倒的,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剪除或者扶正加固培土措施。最后,要防止其他外界因素影响苗木的存货,这些外力因素主要包括人为故意破坏、盗猎、火灾、病虫害和牲畜啃食等。尤其注意要防止病虫害和火灾两种外力因素对苗木存活的影响,如果发生大面积病虫害或者火灾,应该第一时间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或者政府部门报告。
4 结 论
植树造林工作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倡议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高造林苗木的成活率是保证植树造林工作质量的关键,但是苗木的成活率收到土壤、温度、水分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随着我国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未来对于林业工作者来说工作难度将越来越大。因此林业工作者必须充分梳理造林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类型,协调好苗木自身生长规律和环境因素,充分考虑影响苗木成活率的各种因素,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造林苗木的成活。
参考文献
[1]金殿毅.提高绿化树木移栽成活率的技术措施[J].北方园艺,2006(4):138.
[2]陈伟文.提高树木栽植成活率的措施[J].中国园艺文摘,2010,26(2):49~50.
[3]顾建玲.如何提高树木栽植成活率的关键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5(18).
收稿日期:2018-4-15
关键词:造林;苗木;成活率;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4-0210-02
前 言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并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壤荒漠化和频繁的沙暴天气,我国北方冬季多发的雾霾天气与植被的破坏不无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看出国家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之大。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已经早多年前推行了植树造林工程,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植树造林,以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但是近年来虽然国家每年都投入巨资种植了大片林木,但是造林苗木的成活率却一直难以提升,部分地区甚至有所降低,导致我国出现造林而不见森林的局面。苗木成活率低的问题一直是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热点,本文根据笔者自身多年经验,浅谈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措施。
1 提高苗木活力的基础措施
1.1 选择合适的苗圃地
良好的苗圃地是育苗成活和保证苗木活力的基础,良好的苗圃地不仅要具有土壤条件优良、良好的灌溉水源,还需具备排灌方面、光照充沛、通风良好的特点。另外,育苗前要保证苗圃击飞充足,以土杂肥、有机肥为主;对苗圃土壤进行适当的消毒、灭菌、灭虫工作。
1.2 选择合适的苗木品种
保证苗木存活率的另一个基础措施是选择合优良的苗木品种。首先根据当地的土壤特性、气候类型和水源情况选择合适的苗木品种,以便随后移栽的苗木在品种上能适应当地环境。其次是根据苗木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移栽密度、移栽时间和供水措施。从基础上保证未来苗木移栽后的成活率。
1.3 选择合理苗木存放和运输方法
苗木储藏分为临时储藏和越冬出厂,储藏地点的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通畅、背风、向阳、土壤湿润的地方开沟,苗木成捆排列、保证每排数目相同,苗木梢叶向下风向倾斜,深埋严实灌水,可以间隔压进农作物秸秆捆,以利于苗木呼吸通风,防止苗木发热霉烂。
如果苗木需要从苗圃地运送到其他较远的地方,必须保证苗木根系的完善。如运输中要保湿、遮阴,确保苗木由于长距离运输而出现失水或者机械损伤。党苗木运输到目的地后不能及时栽种,要注意对苗木进行合理存放,也要做好保湿、遮阴工作。在栽种前还应该进行一定的筛选,防止脱水或有机械损伤的劣质苗木被栽种,提高苗木栽培成活率。
2 提高苗木栽培技术
2.1 科学的起苗方法
苗木移栽后的成活和生长与起苗时苗的根量和叶量有密切的关系。根数目的减少会显著影响苗木的成活以及根对养分的吸收作用。由于苗木根系数量大分布广,任何起苗方法都不可能保证完全将苗木不损失根的情况下起出,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苗木选择不同的起苗方法。例如,大田裸根阔叶苗木根据苗木的大小选择距离苗木根基30cm处垂直下挖,挖至一半再倾斜挖,这样技能保持根系完成,还能保证根伤最小;而大田裸根针叶苗木起苗时,较小的苗一半要将苗根蘸泥浆和生根粉,大苗根据造林要求带土球起苗,土壤的大小根据苗木大小而定,永麻绳、纱布等打包,避免装卸运输过程中破碎。营养盆、营养袋育苗苗木人工起苗一半逐畦逐行开挖,尽量避免营养袋的破碎。
2.2 合适的起苗时间
合适的起苗移栽时间是保证苗木成活率的关键。起苗选择苗木的休眠期进行,一般在春秋两季。极个别例如樟子松、油松等是在雨季进行的。但是实际生产中大规模的起苗和造林活动是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进行的,一般存在上文所说的长距离运输和长时间保存问题。①春季起苗。春天土壤解冻前在苗木即将开始萌芽生长的时候,部分苗木可以起苗,例如樟子松、油松、阔叶树类大苗等带着冻土球移栽,可以提高造林苗木成活率;土壤解冻后,苗木已经开始萌芽,此时比较适合大部分苗木包括侧柏、沙地柏、白蜡、杨树、柳树、榆树和果树类苗木等,正常方法起苗后既可以造林移栽。②秋季起苗。大多数苗木品种都适合秋季起苗,主要原因是起苗移栽后根系在土壤冻结前还可以伤根有一定愈合时间,同时产生部分新根,保证来年苗木正常发育,成活率较高;其次是苗木起苗后进行假植贮藏,来年开春栽种,适宜的品种有紫穗槐、桑树、沙棘等苗木。
2.3 科学的苗木栽培方法
“三埋、两踩、一提苗”是林业科研工作者提倡的一种科学的苗木栽植方法。该栽植方法需要三次覆土、两次踩实和一次将苗木上提的过程。详细的栽培技术要点分为以下几步:在挖树坑时将表层土壤放置一堆,将深层土壤另外放置,切忌将两种土混放,以便为栽植作好填土准备工作。当树坑完成后,首先将基肥施入树坑的最下层,然后将表土碾碎后均匀地覆盖在肥料上,保证苗木的根部不直接接触肥料,而覆盖的表土又为根部提供了向下生长的良好条件,这是第一“埋”,埋的是肥料和表土。然后放入苗木,苗木放入后覆盖心土进行第二埋,在覆土完成一半时,将苗木稍微向上提一下,这叫“一提苗”,目的是防止树苗根部折叠影响成活和生长。在提苗后切忌立即埋土,而是要将已埋的土向下踩实,以便于树苗的根和土壤密切接触,保证根部尽快吸收水分和营养元素,完成扎根生长保证苗木的成活和生长。而后进行第三埋,将剩下的心土埋入直到与地面平齐,再进行二次踩实,目的是使树苗树干挺直不倾斜,再次使树苗与土壤紧密结合,防止苗木被外力作用而发生倾斜。最后将土在苗木根部打成围堰,最好打成倒漏斗狀以便于承接雨水和灌溉水使雨水可顺着树根流下。切忌打成覆碗状,使水分散向四周,不能顺树根集中流下。每次浇水后,再次覆土并保持倒漏斗状,防止水分和养分流失提高成活率。 3 苗木栽培后养护管理
当栽种的苗木直径超过10cm时,栽培后要安装支架将其固定,防止外地作用导致根部松动而影响根系的恢复,大量实践经验和科研结果证明以三角桩围成的井字形方式拉绳固定的支撑效果最为显著。
苗木栽培后,在苗木成活阶段必须加强后续管理,随时观察苗木生长情况,例如是否缺水或者是否缺肥。当栽种的季节是气候干燥少雨季节时注意及时灌水,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过多而导致苗木缺水枯萎。当出现苗木因缺水枯死、病虫害致死等情况时,必须第一时间清除死亡的植株,并集中放置焚毁。通过以上方法,可以预防由于病毒或者虫害问题在林间蔓延而造成大面积苗木死亡,提高苗木存活率。在清除已经死亡的苗木后要及时补种新的苗木。当部分死亡的苗木由于種种原因不能及时拔除时,可以选择截断方法去除发病部分并集中焚毁处理。例如上部死亡、中下部仍然健康的植株,技术人员可以从最上部发芽4cm左右的地方开始剪除;对于因外力图踩踏、风吹而导致苗木折断、倾斜或者歪倒的,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剪除或者扶正加固培土措施。最后,要防止其他外界因素影响苗木的存货,这些外力因素主要包括人为故意破坏、盗猎、火灾、病虫害和牲畜啃食等。尤其注意要防止病虫害和火灾两种外力因素对苗木存活的影响,如果发生大面积病虫害或者火灾,应该第一时间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或者政府部门报告。
4 结 论
植树造林工作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倡议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高造林苗木的成活率是保证植树造林工作质量的关键,但是苗木的成活率收到土壤、温度、水分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随着我国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未来对于林业工作者来说工作难度将越来越大。因此林业工作者必须充分梳理造林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类型,协调好苗木自身生长规律和环境因素,充分考虑影响苗木成活率的各种因素,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造林苗木的成活。
参考文献
[1]金殿毅.提高绿化树木移栽成活率的技术措施[J].北方园艺,2006(4):138.
[2]陈伟文.提高树木栽植成活率的措施[J].中国园艺文摘,2010,26(2):49~50.
[3]顾建玲.如何提高树木栽植成活率的关键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5(18).
收稿日期:201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