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本价值探寻阅读教学新思路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at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 3“Is this your pencil?”为例,通过两个教学片段论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图促思,唤醒在场感;疏通文本逻辑,突显文本价值;注重主线引领,聚焦信息整合”等教学策略。
  【关键字】阅读教学 文本逻辑 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A-0114-02
  近年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并且在实践摸索中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模式化”阅读教学现象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本文以小学中年段英语阅读教学为例,通过一些典型的课堂现象,提出“聚焦文本”的观点,努力探寻阅读教学一种新思路。
  一、现象描述
  一位教师在教学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时,其中的两个教学片段引人深思。
  【片段一】
  在进入文本学习之前,教师先通过课件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学习用品知识,引出本课句型,然后进行诵唱小游戏。
  师:Is this /that a...?(根据PPT上出现的铅笔、橡皮擦、书等进行提问)
  生:Yes,it is.
  师:Let’s chant.
  Is this a pen?
  Yes,Yes,it is.
  Is that a pen?
  Yes,Yes,it is.
  ……
  接着,教师安排第二个小游戏,让学生猜手中的学习用品名称。
  师:What’s in my hand?Can you guess?
  引导学生用上面的句型提问、回答。
  生1:Is this /that a...?
  生2:Yes,it is./No,it isn’t.
  【片段二】
  在进入文本学习之后,教师要求学生观看动画并回答问题。
  师:Let’s watch the cartoo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师:Who helps Mike?
  师:Do they find the pencil at last?
  随后教师安排了一次跟读课文,一次齐读课文,一次表演课文。
  二、问题诊断
  这位教师在处理文本时能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小学中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游戏教学,能创设一定的运用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提问对话。但是从上述两个片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重文轻图
  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拥有丰富的教学配图,在story time及四会单词、fun time、cartoon time等每个板块都配置了相应的图片。这节课主要讲述的内容是:Mike找不到铅笔后,Yang Ling和Liu Tao帮他找铅笔。文中五幅配图清晰地展示了这一过程,学生浏览整组图片就可以了解故事梗概,观察每幅图片就可以知晓对话所指的意义。但是这位教师的教学,过多依赖多媒体,主要通过课件、动画等的辅助进行教学,忽视教材配图的应用。在词句教学中,课件呈现时虽然使用了教学配图,但是出现时间较短,不利于学生观察。在此后的课文教学中,教师播放了课文动画视频,学生多半将注意力放在了有趣的动画及音效上,这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整体把握文本以及发现动画背后隐藏的信息。
  (二)解读单一
  文本的学习是学习语言技能、丰富语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发掘文本内涵、感受文本价值、提升文化意识的综合过程。第一个片段中,教师两次操练句型“Is this/that a...”,过分关注课文核心句型的操练和模仿,缺少阅读策略的指导。在课文学习时,教师提出了两个问题“Who helps Mike?”和“Do they find the pencil at last?”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通过观察配图或者观看动画就可以获得,而教师在此环节中,除了让学生观看动画,还让学生进行了三次课文阅读:一次跟读,一次齐读,一次表演,这样的阅读缺乏对文本内涵的挖掘和理解,所获得的解读效果不明显。此外,教师忽视文本对话间的逻辑,使文本学习的指导过于模式化,使学生无法达到思维训练和文本内涵探索的目标。
  (三)主线模糊
  曾有学者提到“课堂不是教学活动和任务杂乱无章的堆积,它需要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这节课中的核心句型“Is this/that your...”都是为Mike寻找他不见了的铅笔而服务的。但是上述片段中,我们找不到教师对处理核心句型与文本内容衔接的线索,特别是第一教学片断,所进行的内容完全脱离主線,学生直至进行第二个教学片断,整体阅读了课文之后,才知道这节课的主线是寻找东西。教学行为脱离课文主线,容易导致学生一开始就难以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文本,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语言意义,提升阅读能力。
  三、教学对策
  (一)以图促思,唤醒在场感
  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直观、有趣的画面吸引,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拥有丰富教学配图资源,而教材中这些配图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装饰文本、解释含义、促进理解等。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教材编排用意,重视图片的作用,发挥其价值。
  这节课单从语言信息上来看,我们可以获取以下信息点:Mike找不到自己的铅笔(This isn’t my pencil),Liu Tao 和Yang Ling帮忙找(Is this your pencil/Is that your pencil),最后Mike自己找到了铅笔(Oh,that’s my pencil)。而观察教材配图,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诸多信息:第一幅配图显示这是一节美术课,学生们在画画,桌上有很多笔,这是导致Mike找不到铅笔的原因;第四幅配图显示了Mike在桌子底下找到了铅笔;最后一幅配图是Mike在为大家画画,证明他的铅笔虽然长得不像一支铅笔但确实是一支铅笔。   指导学习这篇文本,教师可以从配图入手,引导学生观看并进行思考。
  师:Where are they?
  生:In the classroom.
  师:What lesson is it?
  生:It is an art lesson.
  师:Yes,it is an art lesson.They are drawing.
  师:Why can’t Mike fined his pencil?(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配图,让其明白桌上有太多的笔,所以Mike容易找不到铅笔)
  第四幅配图的处理,教师可以渗透下一节课的句型“Where’s Mike’s pencil?”“It’s under the desk.”在课文结尾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图推测YangLing认为那支铅笔是什么?(因为是美术课,Yang Ling可能会把铅笔认为是蜡笔、彩色铅笔等)
  当我们仔细观察教学配图,往往能找到语言所不能呈现的情境与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图片资源,结合语言知识,挖掘文本,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贴近自我认知范围的情境中,学习语言,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结合起来,从而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促进语言的综合运用。
  (二)疏通文本逻辑,突显文本价值
  学者葛炳芳认为文本价值可以从“英语文字的载体、信息传播的载体、文本理解的载体、情感交流的载体、智能发展的载体”五个方面加以概括。任何文本都有其独特的构建方式、呈现方式和功能价值。本节课的话语功能是“寻找东西”,整个对话都围绕帮助Mike找铅笔开展,语言的呈现较具逻辑性,教师应该充分解读文本,挖掘语言形式下所蕴含的逻辑结构。通常我们发现某个东西不是自己的时候我们可以说“This isn’t my....”,而找东西一般是从身边找起,因此Liu Tao会问“Is this your pencil”,当近处找不到时再去远处找,因此Liu Tao再问“Is that your pencil?”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YangLing会问“Is that a pencil”,而不是“Is that your pencil”,通过语言形式的比较,让学生去体验两个句子所用语境不同、表意不同。
  文本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教师在解读文本、设计教学任务时,需要制订多维目标,寻找文本关联信息,挖掘语言形式下的语言意义及功能,关注语言逻辑和情境逻辑,发展学生判断、比较、分析、推理等高阶思维能力。
  (三)注重主线引领,聚焦信息整合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发生对话、建构意义的体验过程。阅读能力越高,意义建构越快、越完整。阅读能力的获得需要知识与技能作支撑,同时也需要阅读策略作引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文本主线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教学配图,然后进行系列提问:
  师:What’s the story about?(让学生整体感知故事主线,抓住核心话题)
  师:What can we say if we want to confirm something?(引导学生找到核心句型,并开展相应学习)
  接着PPT展示远处和近处的铅笔,引导学生了解句型运用情境。
  师:Where’s the pencil?(渗透下节课句型,丰富语言运用环境,让学生在更贴近生活的语境中感知语言,丰实语言输入)
  随后学习故事、表演故事。最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丢东西的经历,按照课文模范编写对话。(延续主线话题,聚焦学生语言输出,完成正向迁移)
  通過总—分—总的阅读指导,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能体验阅读的层次性和渐进性。
  小学中年段英语故事教学不同于高年段阅读教学,教师需要跳出“模式化”的阅读课堂,注重文本主线的走向,充分利用教学配图等教学资源,构建良好的语言情境,凸显文本价值,才能有效提升阅读课堂效率,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及语言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潘志琴.英语故事板块教学中的多维解读——以译林新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6(9)
  [2]杭燕楠.谈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J].江苏教育.2018(9)
  [3]郭钰峰.小学英语低段教学中“文中思图”策略的运用——基于外研版图文式教材[J].英语学习,2016(7)
  作者简介:沈丽婧(1988— ),女,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责编 黄健清)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3—6岁儿童家庭教育情况开展调研,论述幼儿园做好留守儿童家园教育工作的措施,包括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建立并发挥好家长学校的作用,将家园合作制度化;开展丰富适宜的家园合作活动,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提高幼儿园教师保教技能,更好的服务于留守儿童教育。  【关键词】留守儿童 幼儿园 家庭教育 仕民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认识厘米》一课同课异构的过程,认为两位执教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读懂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大胆改造,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知识点,通过各种细化的探究活动,层层递进,突破了“图形几何”领域中“量与计量”的“度”和“量”这两个难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同课异构 改造教材 回归本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A-0087-02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与学生家庭沟通不畅的具体表现,提出建立有效沟通的途径,并阐述家校沟通对于建立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意义,以期实现家长、学生、教师、学校的整体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家校沟通 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A-0011-03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教育都有一种固有的认识,即教育等同于学校教育。
期刊
【摘要】本文以《角的认识》教学为例,论述数学概念的教学必须凸显知识的本质特征,引领学生深度破析,科学解读,让角在多位状态中呈现出来,展露角的核心本质。  【关键词】《角的认识》 数学概念 知识本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A-0065-02  “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具体的课堂案例,论述建构主义“教与学”的问题,建议教师运用“生进师退”教学策略,将课堂还给学生,并巧妙“设局”,通过学生“出错”“追因”“顿悟”,改良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生进师退 容错化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A-0085-02  建构主义“教与学”的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信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的教材为例,从教材思想内容、插图以及阅读思考题三个方面探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认为人教版英语教材很好地融合了德育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青少年的品德。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材 德育渗透 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A-0116-02  初中是青少年性格成型的重要阶段,是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期刊
编者按:上一期的“语文主题学习的研究”专题向我们展示了主题学习的流程,而在开展语文主题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南宁市明秀东路小学、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普罗旺斯小学、南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等围绕语文知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双主题”进行了拓展,通过基础阅读方法指导课、精读引领课和品析课、略读整合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读写延展表达课等课型激发学生的閱读兴趣,让学生自发自主地开展阅读活动的同时大量积累素材,最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内容泛、方法空、反馈慢的现状,论述教师借助智慧课堂环境提升写作教学质量的策略:利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部分的助学指导,发挥信息技术查找资料、收集数据、多屏联动、实时通讯等优势,将写作辅导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过程变得紧凑,使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理解更容易,反馈更及时,尽可能增加写作课堂的容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智慧课堂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  写作
期刊
【摘要】本文以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图形运动(一)》单元为例,论述发展小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建议从现实情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旧知的迁移、动手操作等方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图形运动一》 空间观念 数学问题 想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A-0120-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
期刊
【摘要】本文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论述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实施策略,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团队精神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A-0074-02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它的核心内容是协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