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之探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高中历史学习有别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历史学习,不仅限于基本的读记,更在于对人类历史进程中的现象、规律有更深的认识。作为高中历史教师,需根据课程特征及学生实际去考虑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
  【关键词】高中历史 实际问题 发现 解决
  在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下,高中历史对教师以及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中历史课程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和课程的特征努力用心设计教学步骤,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让他们得以创造性的发展。如何达成这样的目的?笔者结合平时实践有着这样三个方面的思考:
  一、学生发现解决实际问题需学生高度自主
  高中学生在阅读思维能力上已经逐步地增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已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智慧去独立解决历史课程学习中的相关问题。这就比较充分地说明认真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必需而又必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解决两者的关系呢?笔者之不够成熟的想法和做法是教师要学会偷懒,懒教师有时也可以带出勤劳的学生出来的。平时的历史教学,我始终这样去认为: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教学相长的过程,而不应当还是我们去独霸讲坛,声嘶力竭地从头至尾或照本宣科或略加发挥地教授的过程,更不能是完全让学生去自由阅读的过程。教学中笔者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让他们的学习形式得以多样化与时代化。学生如果呈现高度自主的学习态势,那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才会是真实意义上的,独立思考历史问题也才算得上是高度自主的,切实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才会比较大。
  譬如学习人教版必修一历史最后一课时,笔者就由学生去以相关的历史资料为依据,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现实,进而比较理想地把握住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尤其是学生能够去了解到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格局的变化,了解到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等等,而且学生从不断变化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发现国家实力和利益才是最根本的因素。
  二、学生发现解决实际问题需学生高度合作
  我们应当比较清醒的意识到:一个人的智慧并不是很富有的,集体的智慧力量才是富足的。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总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我们教师对每堂课都是精心准备的,对每堂课的内容可以说得夸张一点就是烂熟于心。但严峻的现实是,如果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学生会发现我们所始料未及的东西,而且有时还完全可能是一连串的问题。当自己即将进入死胡同时,来个灵机一动,把问题抛给学生去合作探究时,学生则可以通过集体讨论交流最终将问题迎刃而解。这就比较有意义地告诉我们:历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需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去参与去合作,学生互动探究所解决的问题往往能够给人以全面、生动、科学的感觉,虽然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因一些问题的争论不休而浪费了比较宝贵的教学时间,但这种方式的训练是势在必行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估计学生自主解决不了的问题则多让学生去合作解决,可以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直接互动。
  譬如复习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时,笔者就让学生去合作制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历程及特征的相关表格。通过学生的分工合作的就能很快地将各阶段典型的人物及主张找出,然后再分阶段分类整理,有些迷糊的地方也可以请教下老师。在这样合作中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刻的辨别和比较,进而让他们形成了历史是不断发展的,思想也是不断更新的理念。也许不少老师会认为这种方式费时且适合表演,不能推广甚至会影响学生历史成绩,但若能坚持训练这种方式,笔者坚信学生定能增加更多的社会经验。
  三、学生发现解决实际问题需学生高度探究
  现行高中历史课程所呈现的历史内容,既利于当下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适应未来飞跃发展形势的需要。
  从现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的教学要求和特征来看,教师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史学探究意识、人文素养,进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设法让学生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去探究某一阶段某一内容的历史,而且应当是高度意义上的深刻而又全面的探究,这样才能够去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整体提高。
  譬如让学生去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内容时,就可以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去推进教学的流程,让学生去自我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溅起思维的火花,进而形成比较理想的认同感。比如让学生去结合一些典型去畅谈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有些学生就提及郡县制、三省六部制来说明上述制度的积极一面,也有学生说出废相、地方割据、文字狱等内容证明上述制度的消极面,还有学生比较有意义地认识到古代中央集权制度虽然有其不足之处,但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正面影响是存在着的,其意义也是深刻和深远的。
  高中历史教学肩负着提高高中生历史素养的重大责任,在高度自主、合作、研究的方法下已有不小的成效。也许在今后各科教育教学中还会遇到种种困难,但我们必须秉承并创新成功理念,从学科课程的特征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去想方设法,其成功的策略就会既有时代感又多元化。
  【参考文献】
  [1] 高明明. 新课程对高中历史教师素养的新要求[J]. 黑河教育,2012(6).
  [2] 苗相聚. 初探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策略[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教师应该在教学环境中创造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释放个性,展现学生生命的活力,上好探究实验课。  【关键词】探究实验课 课堂氛围  新课程改革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上好初中探究实验课。但是,想
摘 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为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创新“合作学习”方式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