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的岂止是孩子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maogaishilang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忙,忙在哪里?备课?批改?补差?每一位一线教师,都有深刻的体验,最消耗时间和精力,不是备课,批改,而是孩子没在家中认真完成作业,该完成的朗读作业没做,原本回家需完成的东西,需要在老师的监管下,才能完成,孩子一天中“老账新账”一起来,他忙碌不已,老师更费劲刹力,直到下班铃声过后,还没梳理清楚。老师家长兼一人于身,能不忙吗?
  什么样的家庭出什么样的孩子。通常家长素质高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孩子,就算资质一般,品德、成绩也勿需多操心的。而费心的通常也是不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没有精心观察和监督的。所以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非常重视家长工作,目的是为了使家长成为孩子最早的教育者和启蒙教师,以便在他们的精心观察和监督下,绝不让孩子养成懒惰和闲散的习惯。
  当然以现在的条件和我国的国情,我校的条件,我们不可能如帕夫雷什中学介绍那样,对刚结婚的新人就指导怎么教育孩子,对就学前两年的幼儿提早来学校参观,一次次组织家长学校。
  然而,通过一个学期的摸索实践,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还是有渠可找,事半功倍的。
  
  家校联系,为家长点一盏前进的明灯
  
  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优胜劣汰。其实,即使文化素质低的家长都能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只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他们看的书少,经常对孩子放任自流。物质条件的优异,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在幼儿时期养成了孩子霸道、懒惰的坏毛病,可一旦读书了,等到你想管教他时,孩子的任性令家长束手无策。记得班上一位家长曾悄悄对我说:“老师,我家的孩子特别犟,有次他不乖,我们让他别吃晚饭了。他就到9点多也不吃,有次让他别睡觉了,他就站在卫生间里,拉他也不睡。有天让他别回家了,他就站在墙角,一声不吭,求他进来还不愿意!把我们给吓死了。他只听得好话。”一席话,把我惊愕了半天,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厉害到如此地步,难怪一次次对他家长说:“他回家做作业时字写得不好,让他写好一点。”可一点儿作用都没有。我笑着对家长说:“那他是抓住你们家长的弱点了。”
  怎么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呢?怎么来指导家长呢?
  那就是定时给家长写信,指导家长怎么去教育孩子。把“卢梭”的“自然教育法”和陶行知的“爱的教育”法,朱永新的“鼓励自信法”等名家大法传授给家长,让家长能理智地去爱孩子,同时告诫家长不要总盯着孩子的成绩。平时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创设“书香家庭”,让他们一起与孩子背经典诗词。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的氛围,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
  
  多元激励,让家长品一颗喜悦的糖果
  
  曾经看到过一篇反映家长心声的文章:“最怕老师来电话,最怕老师来家访最怕老师邀请你到校。”我们诸多的老师,通常某孩子有了这样那样的错误或成绩落后时,才急急与家长联系,才“告状”,造成了家长一听老师声音就恐慌的心理。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色受老师赏识呢?曾亲耳聆听这件事:某孩子学习不好,需要老师放学后给他补课,某天老师请来了家长,把这情况跟其妈妈说了,希望家长注意点,能在家多教导教导。她妈妈竟然说:“老师,他读书是不行的,你就原谅他一点好了。”固然家长素质不高,但换个角度分析一下,家长说这话,是不是我们的教育让孩子的妈妈失去了对孩子的信心呢?试想,有谁甘心承认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呢?是不是我们的教育让弱势孩子体验成功的机会太少了呢?我一直这么反思着。
  
  1.及时发信息喜报
  每个孩子(特别弱势孩子,越是这样的孩子,越是家庭教育有问题,越需要鼓励孩子和家长,有的因孩子一直品尝不了成功的喜悦,孩子和家长都灰心了,听之任之,任其在学习上自生自灭,想想反正读满了九年就找个工作上班得了。)总有其闪光点的吧,抓住它反复表扬。当看到孩子的细微进步,就利用现代通讯设备,及时给家长发送“信息喜报。”让家长看见孩子的进步,耐心地培养孩子学习的信心。既便捷,又温馨,家长又能体会老师的爱心,增强家长耐心督促孩子的责任心。
  
  2.分批发“好家长”表扬书
  根据孩子回家的作业质量、在校各类表现,定期给家长发放“好家长”的表扬书。每一位家长收到“好家长”的证书时,会产生无穷的动力,“好家长”的荣誉会促使家长往更强的责任心发展,同时家长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有了承认,成就感和兴奋感会督促他反思和更努力的。我发放第一批好家长表扬书还收到了洋洋洒洒的回信,说因工作的繁忙,对孩子教育不够尽心,对孩子愧疚等等。即便有疏忽的地方,在以后的日子里,家长会更努力,更科学地督促孩子。我班有位孩子一直学习成绩不好,他妈妈也经常指点,可孩子的成绩一直不如意。那天,她妈妈收到了“好家长”证书,孩子告诉我,妈妈特别开心,每天指导他回家作业时笑眯眯的。
  
  3.按时发“最称职家长”荣誉书
  给从来没有不完成家庭作业的,每次课外作业都认真书写的,没有遗忘过所带东西的,有着良好习惯的家长发“最称职家长”的荣誉证书。一月一发,让家长看到努力的成效,让孩子及时改正不良的习惯。学校家庭双管齐下,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4.及时发“喜报”
  当孩子取得了某种荣誉后,及时向家长发喜报,表示恭贺。特别面对一些懒惰的男孩,当孩子好不容易取得一点成绩,比如考第二轮古诗时,尽管被别人落下了,若给家长发喜报,对以后第三轮的背诵,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是这样做的:
  
  喜 报
  
  xxx家长:
  恭喜您!您的孩子第二轮古诗已顺利背出。迄今为止,孩子已背诵古诗60首。这是一个培养意志力、增强耐挫力、战胜自我、提高记忆力的过程。
  这喜人的成绩里,离不开孩子自身勤奋的耕耘,更离不开家长您的督促鼓励。在为孩子高兴的同时,更对您的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
  请一如既往地支持配合,争取让孩子早日背出第三轮。登上一学期背100首古诗的新高度!
  特此报喜!
  
  班主任:许丹红
  2005年第一学期
其他文献
2006年5月17日对兰陵镇河南头小学全体师生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下午三点,该校教师魏传亮在为学生上课时旧病复发,医治无效,永远的离开了他心爱的学生,离开了他朝夕相处的同事和亲人。哀乐低回,泪雨纷飞,悲伤写在每个人的脸上,难舍留在每个人的心里。一句句“魏老师,您走的太早”,让人心痛;一声声“魏老师,您一路走好”,让人心碎。    “有分不了的课,你给我。”  ——对工作他从不计较,不辞劳苦 
2013年5月11~13日,笔者作为江苏省泰州市卓越教师培养对象赴北京师范大学访学,期间听了该校实验小学朱凌燕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李时珍》一课。这节课引起了笔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质及京派、苏派教学风格的思考。  什么是阅读?什么是阅读教学?笔者以为,阅读就是通过有声的朗读或无声的阅览从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文本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事物特点、思想情感、人生哲理、
校长从这一学校调到那一学校任职并不是新鲜事。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校长职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校长的流动将日趋频繁,有些地方甚至规定校长在一校任职不得超过六年,这就使得校长流动成为常态。一名校长离开自己熟悉的学校,突然调入一个全新的陌生的环境里,有人戏称为“空降”校长。作为一名管理者“空降”到新的组织团队,如何才能被新学校的师生员工尽快地接纳、认可,并团结一致,创造出新的业绩,这是摆在
编者按:  新课改曾经是一个概念,现在它已经成为一个事实,一个普遍的事实,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事实——与此同时,它也正在变成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急于给它下一个结论,而实际上,更重要的也许还不是结论,而是来自当事人的直接的感受。感受固然不如理论那么客观、公允、全面和深刻,但是,它可能最真实。    课改首先应该解放教师    教师是课改成败的关键。只有将教师从沉重的负担下真正解放出来,我们才能
随着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出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理论层面的研究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的教育实践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只有教育系统多层面共同努力才能最终落实,这个系统的终端是各中小学校,因此,作为一把手的校长的“核心素养领导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扑面而来”的核心素养,校长“须为”与“可为”的空间有哪些呢?  一、 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校长的职责与使命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空荡荡的操场,西边是篮球场,东边是足球场,中间隔着一条水泥路。放眼看去一览无余,视觉上开阔了,感觉上却显得单调,似乎缺了点什么。  几届校领导都想要在中间的马路两边做点文章:夹道栽上两排冬青,四周点缀些花草,岂不美哉。新任校长巡视几次后,果断地下了命令:栽!  一个春天,精挑细选的冬青树苗在老师们的呵护下在道路两旁安了家。望着泛青的树枝,想想几个月后满树的绿叶,大家忘记了劳动的辛苦。  可好景不长
凭着三年小有成就的班主任工作积累的经验,我信心十足的坐在了高一(九)班班主任的位置上。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坐着的一个个稚气未脱而又故作深沉的学生,我心里想,“同学们,你们还是要乖乖地遵守纪律,刻苦学习,不要想着和我耍花招,我三年来炼制的‘灵丹妙药’是绝对可以让你们心悦诚服的”。可是,不到两周,我就发现我的药失效了。  这些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仍然沐浴在父母至爱中的学生,有着极强的自尊心。但是,强
课程视野下的文本,它仅仅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可以超越、选择、增删的一种学习材料。文本仅仅是实现课程及课程目标的一种重要载体或媒介,它不是课程的全部。  如何评判与考查教师的教学是否已经走出“以文本为中心”的籓篱,将文本置于课程视野下进行的呢?笔者认为,只要执教者能够从课程的角度回答“为什么教”、 “教什么”以及“怎样教”三个基本问题,就足可证明。下面,笔者试图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
如何评价中国20年的义务教育?  2006年9月末的一个下午,在教育部的一个办公室,长时间沉默后,69岁的柳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用3个“难”来形容:“办教育难,办基础教育更难,一个人口大国普及教育更是难上加难!”  以下是柳斌同《南方周末》记者的对话。    20年前的承诺    让中国人接受义务教育,一直是一个美丽的梦:共产党建政之前就带着这个梦,之后掌握政权,梦有可能变成
汉语拼音是语文学习的一个辅助系统,是学生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拐棍”。人教版第一册语文教材拼音的编排注重了与识字、发展语言及儿童生活的联系,内容安排得当,内在结构显得多样化。尤其是注重了拼音的拼读,强化了拼音的实践性和工具性,充分体现了拼音的助读作用。但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几处美中不足的地方,特提出以下建议,与编者商榷。  一、 去掉“ēr”“z픓sí”三个无效音节  教材在出示特殊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