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 :数理报(学习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gx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创新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受到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摆正教学心态,调整教学方法,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为小学生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在新时代,必须加强对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培训,改变错误的思想观念,通过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强化课堂教学实效。基于此,本文章对创新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创新视角;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着眼于打造以学生为本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倡导在课程实践当中遵循学生的内在发展要求以及学习规律,改革传统数学教育模式,给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带来活力和生机,从根本上保证数学教学水平。所以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引下,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改革教学思路,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入探究,找到创新教学方法的最佳方案,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一、整合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教材里面包含了许多图形概念以及数字等知识,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快速的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点,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对学生进行教学,将书本中的枯燥无味知识形象具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易理解数学知识。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探图形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生活中的相关图形,如足球、手机、红领巾等,然后让学生对于这些物品进行观察,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工具将这些物品改变成平面化状态,从而展现出最终形状。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于图形的相关知识,同时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的开展与进行归根结底是出于便利实际生活的需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做好教学策略创新的工作,那么深入挖掘教材,密切数学理论知识同生活实际的关系当是必行之策。比如,教师在进行“年、月、日”的知识教学时,就可以将其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日历相结合,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日历的制作,不同小组的日历要能够切实展现自身的小组特色和思想。这样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就变成了有趣的手工游戏,这对于小学生进行相关的知识学习和深入探究很是重要。而教师在进行“百分数”的内容教学时,则可以紧贴教材进行这样的情境创设,“小明同妈妈一起去商场购买上衣,其中一件上衣满400减70元,另一件上衣满350元打七五折,请问小明和妈妈购买哪一件衣服更加划算?”,这样的情境可以使小学生充分认识到课本知识同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从而使小学生在进行生活中以观察发现和思考的眼光进行探究,这对于小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学习的深入也助益颇多。
  三、营造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新课改给数学教师提出的要求。数学课程本身就包含着众多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契机,思维能够给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助力,而数学学习又能够促进学生多个思维品质的培养。对此,数学教师要把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通过营造教学情境的方式提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让学生逐步完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建立逻辑思维,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四、开展小组学习,促进发散思维的发展
  不管是走向社会,还是实施以后的学术研究,都需要实施合作性的学习,完成知识的共享,这样才可以建立高效的学习机制。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一旦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生思维的碰撞,加强思维的发散。在多视角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满足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例如,在学习“简易方程”的时候,就可以在“x+a=b”这类方程的基础上,建立合作式的学习路径。学生需要根据理解的能力,深入理解方程的思维和方法,在高效的基础上,深入基础,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一个数字,这样就可以在左右两边的基础上,完善对应的解题思路,掌握对应的数学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渗透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形成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思想,促进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摸索和研究,深入挖掘数学教材,指导小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主动参与,共同进步。开展创新性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获得更多的创新灵感,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袁理秀.试论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创新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9(01):34.
  [2]盘力云.创新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对策探究[J].新课程(綜合版),2018(07):121.
  [3]贾爱义.创新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15):30-3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很多科技产品被运用在了教育和教学领域,多媒体教学早已不是新鲜事情,微课、慕课以及移动电子设备也陆续的出现在课堂当中。教育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科技反过来有提升了教育的质量。教师作为新时代的传播者,必须要用高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教学效率  教育现在被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体系和改革也在不斷的发展中。现如今,老师们对学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情境教学模式可以将教材当中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为形象具体,从而能够降低学生理解教材抽象知识的难度,不断增强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信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进行情境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此可以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良好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直观情境;游戏情境;实践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主科之一,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也在不断的推进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中必须改善教学方法,使其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但是数学又是一门比较抽象,乏味的课程,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制定修缮自身的教学方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新时代教师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也是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策略。初中数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性,初中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积极的想象,可以激发学生数学发展思维,也可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为此,本文从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希望本文的教学思想可以促进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期刊
摘要:思维导图,就是利用不同的文字、图形、图片、色彩等,将知识串联起来,让思维可视化,便于学生直观感受与体验。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就可以实现思维导图的高效灵活运用,从而带领学生快速解决问题,收获知识,体验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解决问题;作用  引言:思维导图在数学解决问题中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门对思维力有较高要求的学科,想要学好数学就要抓住数学学科的精髓,即数学思想方法。受教育者只有在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论,才能高效的学习接受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从而真正提高学习认知水平,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改革创新,将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给学生进行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此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了解数学,确保自己数学教学的目标的重要
期刊
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是他们必修的基础学科,但是很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足以支撑他们消化吸收全部数学知识,再加上部分教师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死板,很大一部分中学学生认为数学学科枯燥无聊,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倘若学生的这一认知依旧根深蒂固,那么课堂效率就会始终滞留在瓶颈。所以,初中数学教师理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竭尽所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
期刊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特征,具体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究:  一、创设能激发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  布鲁纳认为,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要运用好学案探究模式,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因此,本文以学案探究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分析基础,简要分析了学案探究模式的教学环节和方法,以期帮助广大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学案探究;高中数学;教学环节和方法 
期刊
一、按照下图中数的排列规律,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  二、看图填空,找规律。  1、  (1)图中共有( )个 ,( )个 , 和 个数( )。  (2)规律:一一间隔排列的物體组成封闭图形时,两种物体的个数( )。  三、下面各图中,哪一行的 规律和其他三行不一样?请在后面打“√”。  四、按规律填数。  五、找规律接着画。  七、按规律涂一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