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麦轮作下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酶活性的影响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qd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白膜、黑膜覆盖对垄内不同土层温度、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膜、黑膜覆盖处理下,垄内5个不同层次地温均比不覆膜处理高;距离垄面越近的土层,覆膜后温度增加得越多,随着土层加深,地膜覆盖增温效应减弱;甘薯生长前期白膜、黑膜覆盖T/R值明显高于对照,甘薯生长中前期,白膜、黑膜处理T/R值快速下降;地膜覆盖有利于提高大中薯率,且黑膜覆盖处理的大中薯率最高,白膜覆盖处理次之;白膜、黑膜处理可显著提高鲜薯产量。
  关键词:甘薯;地膜覆盖;土壤温度;产量;大中薯率
  中图分类号: S531.0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1-0104-02
  收稿日期:2014-02-27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11-C-08);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基金(编号:2012CQN005)。
  作者简介:兰孟焦(1987—),男,江西赣州人,硕士,主要从事甘薯育种与栽培研究。E-mail:lanmj100@163.com。
  通信作者:吴问胜,硕士,研究员,主要从事甘薯育种、栽培研究。Tel:(0791)87090720;E-mail:jxwenshengwu@163.com。甘薯具有抗逆性强、高产稳产、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等优点,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首选作物。甘薯及甘薯制品对于改善居民膳食结构,防治高血压、脂肪肝、冠心病等现代疾病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鲜食甘薯消费量逐年增加,为了确保鲜食甘薯早上市,农户往往采取“早育苗、早栽插”的方式来提高甘薯产量。江西省赣北地区甘薯生产前期经常遭受低温影响,研究表明,覆盖地膜能够优化甘薯生态环境,克服早春低温、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促进甘薯生长发育[1]。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中国北方薯区甘薯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2],且主要集中在中国北方薯区,长江流域及南方薯区生产应用较少。本试验采用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处理进行对比试验,探讨江西省赣北地区地膜覆盖对甘薯垄内土温、产量的影响,旨在为甘薯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甘薯品种为赣薯1号,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自育的紫薯新品种,食用品质好,产量较高,已在江西省境内大面积推广种植。供试地膜为农用地膜,白色透明膜、黑色地膜均厚0.015 mm,单垄盖膜宽90 cm。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江西省南昌县八一乡试验地,试验地为冬季休闲田,地块平坦,排灌便利,肥力中等且一致,土质为沙壤土。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覆盖白膜、覆盖黑膜、不覆膜(CK)3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重复1为地温测定及挖根调查区,其余3个重复为实收测产区)。小区面积32 m2,5行区,垄距 0.8 m,株距0.2 m,每垄40株,折合栽插密度为 62 550株/hm2。2013年5月21日栽插,栽插时浇透水,保证土壤墒情良好;先覆膜,后栽苗。
  1.4方法
  1.4.1地温测定每个处理设1套直角地温表用于观测距垄面5、10、15、20、25 cm处的土壤温度,从覆膜移栽后次日开始每天08:30、15:30测量垄内5个不同层次的温度,连续观测15 d。
  1.4.2T/R值测定分别于移栽后40、65、90、115、140 d取样,每个小区随机选取5株,称量地上部茎叶、地下部薯块鲜质量,分别记为T、R,计算不同时期的T/R值。
  1.4.3产量测定收获时,考察单株结薯数、商品薯率以及薯块质量,根据小区产量折算鲜质量。鲜薯随机取样,切片烘干测定干物率。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地膜覆盖对垄内温度的影响
  从表1可知,白膜、黑膜覆盖处理下,垄内5个不同层次地温均比不覆膜处理高。距离垄面越近的土层,覆膜后温度提高越多;随着土层加深,地膜覆盖增温效应减弱。距垄面 5 cm 处土温表现为黑膜>白膜>不覆膜;10~25 cm土层温度表现为白膜>黑膜>不覆膜。这可能是由于白色地膜透光性好,阳光直接辐射垄面,垄面受光增温并向下传导至垄内深处;黑膜透光性差,光全被吸收导致垄面增温,可传导至土层深处的热量少。
  2.2不同地膜覆盖对T/R值变化的影响
  T/R值是反映甘薯在生长期间“源库”关系是否协调的重要指标。从图1可以看出,移栽后40 d,白膜、黑膜处理 T/R 值高于对照,表明在甘薯生长前期地膜覆盖有利于茎叶充分生长。移栽后40~65 d,白膜、黑膜处理T/R值下降速率高于对照,表明覆膜处理加快了地上部向地下部输送光合产物的速率,有利于植株早结薯。甘薯生长后期,白膜、黑膜、对照处理T/R值差异不大。
  表1不同地膜覆盖对甘薯垄内温度的影响
  观测时间处理不同土层温度(℃)5 cm10 cm15 cm20 cm25 cm08:30白膜26.9 25.7 24.4 23.1 22.6 黑膜28.3 25.5 24.1 22.9 22.4 CK25.4 24.5 23.3 22.2 21.6 15:30白膜35.0 32.4 30.1 28.3 26.9 黑膜36.1 31.8 29.5 27.9 26.5 CK32.2 29.7 27.8 26.5 25.3 日平均温度白膜30.4 28.6 27.6 25.3 24.8 黑膜31.2 27.9 27.0 24.9 24.6 CK27.7 26.1 25.5 23.623.2
  2.3不同地膜覆盖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2.3.1对单株结薯数及大中薯率的影响由表2可知,地膜覆盖处理会降低单株结薯数,白膜覆盖处理单株结薯数比对照少0.63个,黑膜覆盖处理单株结薯数比对照少1.4个;地膜覆盖有利于提高大中薯率,且黑膜覆盖处理的大中薯率最高,白膜覆盖处理次之。   2.3.2对甘薯产量的影响由表3可知,地膜覆盖有利于提高鲜薯产量。黑膜覆盖处理下,折合鲜薯产量为 36 178.08 kg/hm2,与对照差异显著。白膜处理下, 鲜薯产量
  表2不同地膜覆盖对甘薯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处理单株结薯数
  (个)大中薯数
  (个)小薯数
  (个)大中薯率
  (%)小薯率
  (%)白膜5.62 4.43 1.19 78.83 21.17 黑膜4.85 3.96 0.89 81.65 18.35 CK6.25 4.37 1.88 69.92 30.08 注:大中薯是指质量大于100 g的薯块。
  为34 263.79 kg/hm2,与对照差异显著。白膜、黑膜处理对甘薯干物率影响不大。表3不同地膜覆盖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处理小区产量(kg)重复Ⅰ重复Ⅱ重复Ⅲ平均折合鲜薯产量
  (kg/hm2)干物率
  (%)薯干产量
  (kg/hm2)白膜113.86 108.54 106.37 109.59 34 263.79aA29.410 073.55黑膜115.97 110.08 121.09 115.71 36 178.08aA30.110 889.60CK100.80 100.22 96.26 99.09 30 982.15bAB29.79 201.70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表明,地膜覆盖能增加垄内温度,白膜增温效果高于黑膜。甘薯生长前期白膜、黑膜覆盖T/R值明显高于对照,表明地膜覆盖能促进地上部充分生长,为甘薯中后期生长输送碳水化合物奠定良好的光合源基础。甘薯生长中前期,白膜、黑膜处理T/R值快速下降,表明光合产物迅速向块根积累,促使甘薯块根早形成、早膨大;黑膜处理对T/R值的影响大于白膜处理。研究表明,地膜覆盖可提高甘薯大中薯率[3-4]。本研究表明,地膜覆盖有利于提高大中薯率,且黑膜覆盖处理的大中薯率最高,白膜覆盖处理次之。白膜、黑膜处理可明显提高鲜薯产量,黑膜覆盖处理下,折合鲜薯产量为36 178.08 kg/hm2,白膜处理下,鲜薯产量为 34 263.79 kg/hm2,这前人研究结果[4-5]一致。黑膜增产效果优于白膜的原因可能是覆盖黑膜后地温适宜、茎叶生长协调、地下部营养分配合理、净同化率更高[6]。
  参考文献:
  [1]王旭芳. 甘薯覆膜高产栽培技术[J]. 广西农业科学,2005,36(2):179-180.
  [2]解备涛,汪宝卿,王庆美,等. 甘薯地膜覆盖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6):28-32.
  [3]井水华,杨淑娟,范建芝,等. 鲁南丘陵地区甘薯地膜覆盖效果试验[J]. 山东农业科学,2012,44(8):61-62.
  [4]李雪英,朱海波,刘刚,等. 地膜覆盖对甘薯垄内温度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12(1):121-123.
  [5]付文娥,刘明慧,王钊,等. 覆膜栽培对甘薯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13,22(7):107-113.
  [6]辛国胜,林祖军,韩俊杰,等. 黑色地膜对甘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5):233-237.王永慧,高进,陈建平,等. 不同播期对滩涂盐碱地甜高粱成苗及主要性状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06-107.
其他文献
阳春三月,鸟语花香,老屋庭院已被前后栽种着的两株粗大高耸的白杨树遮挡,阳光透过枝芽洒在桌上一漾一漾的,一如此刻趴在桌前写字的两个黄毛丫头的心情。  “霍美丽,你抄快点儿,一会儿电视剧就开始了!”10岁大的燕青不耐烦地凑上去看着另一个女孩一笔一划地誊写。  “嘘,小声点儿,我妈在家呢!这个字怎么念?”女孩儿把声音压得更低,用笔头轻轻点点本子。  “‘木屐’的‘屐’,就是一种用木头做的鞋子,‘应怜屐齿
摘要:根据GenBank中弗氏柠檬酸杆菌ompA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弗氏柠檬酸杆菌ompA基因片段,T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构建标准阳性质粒。通过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优化,建立弗氏柠檬酸杆菌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诊断方法,结果显示重复性好、特异性高,灵敏度可达1.0×101拷贝/μL,说明建立的弗氏柠檬酸杆菌SYBR Green Ⅰ
摘要:为了探究中药三七水煮液对炎症痛模型大鼠的痛觉调节作用,从而为临床中药参与慢性痛的镇痛作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建立炎症痛大鼠模型,对其用5、20、85 mg/mL三七水煮液灌胃,同时进行热板和压板测试,分别测量5~60 min期间7个时间点上大鼠后爪缩爪反应潜伏期(hindpaw withdrawal lantency,HWL),以大鼠HWL作为评判大鼠痛觉水平的指标,将其与灌胃生理盐水进行比较
摘要:为研究苹果属几种砧木叶片、果实、种子的数量性状和叶片、果实、种子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叶片和果实的相关性状对种子的饱满程度进行早期鉴定。结果表明,3种砧木实生后代的变异规律及变异系数均不一致,且海棠实生后代的变异幅度最大,山定子次之,SH系实生后代的变异幅度最小。山定子实生后代的株高与亲本果实单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纵径、果实横径、种子长轴长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茎粗和叶片数均跟亲本叶柄长和种
摘要:茶叶机械化采摘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茶叶机械化采摘虽有长足进步,但仍存在较大问题。笔者通过简单介绍机械采茶的发展现状,指出机械采茶的有关问题,并对未来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茶叶机械化采摘技术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茶叶;机采技术;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225.9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12-0048-04 
摘要:数学模型常用于土地利用规划中耕地资源变化趋势的拟合,但是其拟合效果在不同研究区表现各异。以地理位置邻近而经济发展模式差别较大的兴化市、靖江市为研究对象,用对数模型、库兹尼茨模型、 逻辑斯蒂模型及多元线性模型拟合1980—2009年的耕地资源变化过程,比较不同模型拟合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兴化市以逻辑斯蒂模型拟合效果最好,这与当地注重农业发展、强调保障耕地面积有一定关系;靖江市则以对数模型拟合
摘要:水分对植物生长和栽培基质内水分蒸发和利用率具有重要影响。在联栋设施蔬菜大棚内,采用发酵床垫料基质进行不同水分用量下的小青菜槽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水分供应量过高或过低均不能够获得理想的产量,最优供水量是最大持水量的63%~75%。最优水分供应量对应根系生物质量和叶面积也最高,但水分用量对株高影响不显著。最优水分供应量时,栽培基质每日自然蒸发(2.46%~4.56%)和水分利用效率(1.99%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解决小农户分散化经营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矛盾,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核心问题。多年来,我国为破解这一难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和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在发展家庭农场工作中出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搞好土地确权发证奠定法
摘要: 从土地与劳动力来源及质量控制、资金及农业技术需求、合作社加入情况、面临的困难4个方面着手,对江苏省涟水县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粮食种植大户的经营行为现状,总结粮食种植大户经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农户;种粮大户;经营行为;现状;存在问题;江苏;涟水县  中图分类号: C915;F326.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3-0524-
摘要:为获得对新疆地区棉花黄萎病具有拮抗活性的土壤放线菌,从新疆不同地区棉田采集24份健康棉花根际土样,通过平板稀释法分离纯化得到放线菌561株。经室内平板对峙法筛选获得101株具有拮抗棉花黄萎病菌作用的放线菌,获得抑菌圈直径≥17 mm的放线菌5株,其中TD3-2-1的抑菌圈直径达20.07 mm,其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菌丝抑菌率达79.7%。TD3-2-1具有作为生防菌的潜能。  关键词: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