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模式差异对耕地资源变化数学模型拟合效果的影响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ke0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模型常用于土地利用规划中耕地资源变化趋势的拟合,但是其拟合效果在不同研究区表现各异。以地理位置邻近而经济发展模式差别较大的兴化市、靖江市为研究对象,用对数模型、库兹尼茨模型、 逻辑斯蒂模型及多元线性模型拟合1980—2009年的耕地资源变化过程,比较不同模型拟合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兴化市以逻辑斯蒂模型拟合效果最好,这与当地注重农业发展、强调保障耕地面积有一定关系;靖江市则以对数模型拟合效果为佳,深层原因是其发展模式以外延式工贸扩张为主,加之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断提高。总体看出,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是导致模型拟合效果差异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耕地资源变化;逻辑斯蒂模型;对数模型;库兹尼茨模型;经济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F301.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4-0326-03
  收稿日期:2014-05-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301035)。
  作者简介:姚 鑫(1982—),男,江苏兴化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E-mail:yaoxin@nuist.edu.cn。
  我国耕地资源相对匮乏,人均耕地面积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随着经济的发展,有限的耕地面临着城乡建设、粮食生产的双重压力[1]。耕地资源减少进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2]。一些学者对耕地变化趋势建模时,发现耕地面积随人均GDP的增长呈指数减少[3-5]。部分学者认为耕地非农化过程可以用Kuznets曲线描述,即耕地资源流失量随经济增长而增加,当达到某一点后,随经济增长而减少[6-8]。近年来,具有生态学意义的逻辑斯蒂(Logistic)曲线也在部分研究中得到了应用[9]。Logistic曲线“S”形的特征既能区分不同阶段耕地资源减少速度的差异,又能较为直观地体现耕地资源减少的上限。相对于上述模型而言,线性模型最为简单,但是其自变量的选择也经历了1个漫长的变化过程,从时间序列到社会经济指标,从一元线性回归到目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多元线性回归[10-11]。除此以外,灰色模型GM(1,1)也是耕地资源变化研究中常用模型之一,其优点在于不需要其他社会经济指标即可以生成数据序列,更适合数据较少或耕地资源变化趋势性不明朗的地区,但在一些对比研究中其表现并不优于上述趋势模型[12-14]。对于小区域而言,因为耕地面积、经济增长相关指标变化更易受到区域规划、工农业发展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其耕地资源变化过程是否符合以上各种曲线特征、地区经济模式差异是否会导致变化特征的不同,这些都需要进一步验证[15]。本研究以江苏省兴化市、靖江市为研究区域,对长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用多种数学模型模拟耕地减少量的变化,比较其耕地流失过程的差异,旨在为数学模型在不同地区耕地资源流失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1 研究区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
  兴化市、靖江市同隶属于江苏省泰州市。泰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全市总面积5 797 km2,现辖靖江、泰兴、姜堰、兴化4个县级市以及海陵、高港2个区(图1)。其中兴化市位于泰州市北部,市域面积2 393.35 km2,下辖28个镇、6个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010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55.9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80.24亿元,耕地面积12.8万hm2。靖江市位于泰州市南部,市域面积665 km2,下辖8个镇、1个街道办、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010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6.8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36.03亿元,耕地面积2.9万hm2。兴化市、靖江市分别位于泰州市的两端,经济发展速度、政策导向上有一定差别。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择兴化市、靖江市1980—2009 年的耕地面积、GDP等数据。根据前人研究进展,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3,6,9,11],采用对数模型、库兹尼茨模型、逻辑斯蒂曲线模型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拟合。
  模型 1,对数模型:
  y=a0 a1lnx。
  (1)
  模型 2,库兹尼茨模型:
  z=a0 a1x a2x2 a3I。
  (2)
  模型3,逻辑斯蒂模型:
  y=a01 ea1 a2x a3。
  (3)
  模型4,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a0 a1x a2I a3J。
  (4)
  式中:y为耕地面积多年累计减少量;z为耕地面积年减少量;x为人均GDP;I为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J为667 m2粮食产量;a0、a1、a2、a3为方程参数。方程(4)中自变量皆为对耕地面积变化有显著贡献的相关社会经济指标,x、I、J分别表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农业现代化水平。由于灰色模型不能反映特有的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及相关的驱动因素,本研究不将其作为讨论对象。
  2 结果与分析
  对兴化市、靖江市1980—2009年数据进行模拟的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R2为模型确定系数,r2为决定系数,s为标准误差,模型整体及各系数皆有P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河南省郑州市876份社员问卷数据,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模型,从人力资本、家庭农业生产、家庭外出打工、农民公共生活、合作社发展情况来研究社区“嵌入”视角下影响合作社开拓农村公共空间的因素,基于此,探讨合作社的社区“嵌入”途径与机制。结果表明:年龄、农业机械化程度、合作社内部的公共生活、社员的实际参与、合作社的实际运行情况和社员的利益实现程度等因素对合作社开拓农村公
摘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6种人参的SOD、POD、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叶绿素含量,并进行种源的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6种人参中2种日光温室栽培的人参品系间差异较大,2种野参品系活性最高,种质较统一,但标准差较大;2种林下参品系活性较高,种质统一,标准差较小;园参品系活性最低,种质较多样,且标准差小。可见,日光温室栽参的生理指标差异显著,野参品系各项酶活性指标均超越其他种质品系,
摘要:基于土地景观遥感影像分类数据、DEM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应用空间回归模型对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土地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因子受时间尺度影响较大,同一土地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因子会随时间推移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同一驱动因子对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力也会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改变。农田、果园、交通运输、水体景观格局变化主要受人文驱动因子影响,森
摘要:选取2000—2013年品种权和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模型从激励创新、促进经济增长2个方面研究了品种权制度的运行绩效。结果表明,品种权制度的完善程度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持续的促进作用,是保障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品种权制度的运行绩效与其完善程度密切相关。现阶段应加强完善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尤其应重视原创植物品种的研发以及品种权商业化实施环境的完善。  关键词:品种权制度;运
摘要: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是湖南省“十三五”规划的一个重点工作,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必然会打破农村自治原有体系,给村民自治带来困境。通过问卷调查对湖南省贫困地区130个村庄村民进行调查,发现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贫困地区村民自治出现实际参与率低、乡(镇)政府干预过度、行政化倾向明显、宗族家長影响严重、村干部能力不足、参与主体弱化等困境。针对这些困境,可以从村民自治制度体系、村民素质、村干部能力、信息
阳春三月,鸟语花香,老屋庭院已被前后栽种着的两株粗大高耸的白杨树遮挡,阳光透过枝芽洒在桌上一漾一漾的,一如此刻趴在桌前写字的两个黄毛丫头的心情。  “霍美丽,你抄快点儿,一会儿电视剧就开始了!”10岁大的燕青不耐烦地凑上去看着另一个女孩一笔一划地誊写。  “嘘,小声点儿,我妈在家呢!这个字怎么念?”女孩儿把声音压得更低,用笔头轻轻点点本子。  “‘木屐’的‘屐’,就是一种用木头做的鞋子,‘应怜屐齿
摘要:根据GenBank中弗氏柠檬酸杆菌ompA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弗氏柠檬酸杆菌ompA基因片段,T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构建标准阳性质粒。通过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优化,建立弗氏柠檬酸杆菌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诊断方法,结果显示重复性好、特异性高,灵敏度可达1.0×101拷贝/μL,说明建立的弗氏柠檬酸杆菌SYBR Green Ⅰ
摘要:为了探究中药三七水煮液对炎症痛模型大鼠的痛觉调节作用,从而为临床中药参与慢性痛的镇痛作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建立炎症痛大鼠模型,对其用5、20、85 mg/mL三七水煮液灌胃,同时进行热板和压板测试,分别测量5~60 min期间7个时间点上大鼠后爪缩爪反应潜伏期(hindpaw withdrawal lantency,HWL),以大鼠HWL作为评判大鼠痛觉水平的指标,将其与灌胃生理盐水进行比较
摘要:为研究苹果属几种砧木叶片、果实、种子的数量性状和叶片、果实、种子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叶片和果实的相关性状对种子的饱满程度进行早期鉴定。结果表明,3种砧木实生后代的变异规律及变异系数均不一致,且海棠实生后代的变异幅度最大,山定子次之,SH系实生后代的变异幅度最小。山定子实生后代的株高与亲本果实单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纵径、果实横径、种子长轴长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茎粗和叶片数均跟亲本叶柄长和种
摘要:茶叶机械化采摘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茶叶机械化采摘虽有长足进步,但仍存在较大问题。笔者通过简单介绍机械采茶的发展现状,指出机械采茶的有关问题,并对未来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茶叶机械化采摘技术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茶叶;机采技术;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225.9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12-0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