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项链折射出两种心性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_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读来令人心酸、心痛,却又令人感动的故事。印度女作家伊娃·卡西若比什,以女人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她对社会人生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描述了发生在异域他乡的,一条项链,两个女人的故事,揭示了世态的凉炎,人心的善恶。
  小说中的拉鲁拜是个贫穷不幸的女人。丈夫卧病在床多年,唯一存活下来的14岁的儿子,瘦小且有些弱智。她在富人莫汗家作保姆,家务忙时儿子也要过来帮忙,他们的报酬是免费住在主人别墅外的一间小平房里。主人的妻子莫汗太太出身上流社会,衣着考究,精明会算。生存环境的天壤之别,使富家太太和穷家保姆泾渭分明,一个高贵,一个寒酸。如果日子一直很平静地度过,她们的不同也仅限于此。然而,作者不能让她们这样平平淡淡,作者要窥探她们的内心。
  有一天,矛盾终于爆发了。
  拉鲁拜的儿子在莫汗家帮工时,偷了主人的钱和东西,被莫汗太太抓到。精明的莫汗太太放走了偷钱的孩子,留下孩子妈,因为晚上莫汗家要宴请宾客,孩子妈要干活,莫汗太太说,宴会结束后再解决此事。孩子妈拉鲁拜默默地劳碌了一个晚上,“尽管她看上去非常劳累,可是她一声不吭不停地干活。”她很纯朴,揣摩不到莫汗太太的用心,只想好好干活,为儿子赎罪。读到这里,我们觉得莫汗太太倒也没有什么过分之处,而对拉鲁拜不免有些微词,人虽穷,志不短,怎么不教育好孩子,偷人家东西呢。
  宴会结束了,莫汗夫妇留下最后两位客人拉吉夫妇,目的是让他们作证人。等拉鲁拜的活干完了,莫汗太太当客人的面,厉声数落拉鲁拜儿子的偷窃行为,拉鲁拜“站在一个角落里,用披肩捂着脸哭涕”。读到这里,我们开始同情这位不幸的母亲,她整天累死累活,养家糊口,哪里有空教育孩子,毕竟她的儿子才14岁,还有些弱智,辨不明是非。作为证人的拉吉夫妇同读者的心情一样,希望此事到此为止,拉鲁拜的自尊心大受打击,她捂着脸哭,已很内疚,莫汗太太应以富人的姿态宽大为怀,放他们一把。但在小说里,这只是激烈的矛盾冲突的开始。
  一番训斥之后,莫汗太太终于说出了对此事的处置结果,“向警察局报告失窃情况,将男孩交给警察”。听到“警察”二字,拉鲁拜的反映是“扑通一声跪倒在莫汗太太的脚下”,她苦苦地求情,泣不成声地表示,余生愿做莫汗太太的奴隶,偿还一切损失,只是不要叫警察。拉鲁拜痛苦万分之状,让莫汗先生“局促不安”,想必两位证人也会为之动容吧,因为此时读者的良心受到震动,这个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女人,活得如此艰难,不可毁掉她最后的自尊,不能埋葬她最后的希望,不要把她逼上绝路,得饶人处且饶人,该放手时要放手。可是,莫汗太太就是莫汗太太,她不依不饶,步步紧逼,“大声尖叫”“板着脸”,此时此刻,读者的心像被撕扯一样阵阵作痛。可怜的拉鲁拜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她会怎样?
  莫汗太太终于把矛盾;中突推向了高潮,万般无奈,濒临绝望的拉鲁拜做出了最后决定“她取下盖在头上的破旧绣花披肩,从她的脖子上解开项链钩子,将自己心爱的这件首饰放进莫汗太太的兜里。这是一条与众不同的项链,闪闪发光的精致的金子上面镶有少见的青金石。”读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了,这就是莫汗太太最终要得到的,也许她对这件宝物觊觎许久,现在有了夺取它的机会。天助斯人,莫汗太太失小得大而且名正言顺,既有朋友作证,又不失体面,不是“明抢”,而是“赔偿”。作家终于窥探到莫汗太太的内心深处,不,应该说是灵魂深处,这是一个披着上流社会的画皮,尖酸刻薄,工于心计,自私贪婪,心狠手辣的女人。相比之下,拉鲁拜摘下项链之举,虽被逼无奈,确“大义凛然”,这个整日煎熬在生活底层的贫穷女人,顷刻间,如同这条项链一样闪烁出光环。
  接下来,拉鲁拜的一番话更是掷地有声,展现出下人之风范,穷人之傲骨,令人仰视。“太太,这条项链是我婆婆送给我的,它可是我们家的传家宝啊。我们忍饥挨饿,可我从未想到要卖掉它。我本想再传给我的儿媳妇。我现在把它送给您,以换取我儿子的生命。如果儿子不再了,我留着它还有什么用处?”“说完,拉鲁拜将披肩拉回到头上,默默地离去”。这时,读者对拉鲁拜由同情转变为敬佩。这个坚强的女人,压抑着满腹的苦痛委屈,面对如此刁蛮凶狠的莫汗太太,为了维护自尊,为了挽回儿子的过错,保护瘦小弱智的儿子,她摘下了凝聚她全部亲情、爱情,时刻都在温暖她心灵,支撑她顽强生活的传世之宝。她给出项链是为了儿子,儿子若不在了,项链的意义也就没有了。在拉鲁拜的心里,项链的价值就是亲情。
  拉鲁拜一家后来怎样了,小说告诉我们,听说她回到家,惊恐害怕的儿子不见了,天快亮时,她听到儿子在院子里哭涕,儿子被毒蛇咬伤,鲜血直流,疼得打滚。拉鲁拜夫妇收拾了简单的行李,把儿子抱在怀里,叫了一辆马车,离开了莫汗夫妇的小平房。他们到底去了哪里?他们怎样了?作者把一个悬念,一份牵挂留给了读者。其实,对拉鲁拜一家来说,去哪里都不重要,只要一家人不离不弃,生死相依就够了。我想,无论结局如何,拉鲁拜都无怨无悔,即便是悲剧的结局,也是悲而不俗,悲得壮美。
  一条项链,深入到两个女人的心底,折射出美丽和丑陋。作者塑造拉鲁拜这个典型人物的意义就是要挖掘出她苦大情深,微卑而自尊的美好品格。作者对拉鲁拜给予了深深的同情,赞许,尊重。与之相对照的是,作者对莫汗太太是充满厌恶、蔑视的。作者在小说里细腻地刻画揭露了她的丑行。比如,她用闲置的小平房,顶替拉鲁拜的工钱,她无偿使用拉鲁拜的儿子做家务,她故意把钱放在桌上做诱饵,躲在浴室窥视,看到拉鲁拜的儿子拿钱时,跑出来捉拿,她要等拉鲁拜干完活再处置“偷窃”一事,为了有理有据还留下朋友作证人,真是机关算尽。这个将拉鲁拜一家置于死地的罪魁祸首,虽然如愿以偿地带上了拉鲁拜的项链,但罪恶感就像毒蛇一样不时地在她的心里噬咬,让她心绪不宁。在小说的结尾处,当莫汗太太与当时被他们夫妇当作证人的拉吉太太,在一个社交场合不期而遇时,莫汗太太表现出的冷谈、尴尬,让读者嗤之以鼻,这个丑恶的女人再一次激起作者与读者的厌恶。
其他文献
[摘要] 《世界》作为新生代导演贾樟柯的首部公映影片,充分体现出了导演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敏锐眼光和悲悯胸襟。本文试图通过对世界的外面还有世界、虚假的真实、恒久的隔膜和无尽的自欺这四个层面的分析,来探讨影片所蕴涵的超越时空的电影理念。笔者认为,影片体现了导演对生命、死亡、孤独等一些古老而常新的人本问题的深沉思索。  [关键词]世界 虚假 隔膜 自欺  《世界》,作为新生代导演贾樟柯第一部获得公映
期刊
最近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史密斯行动》
期刊
回顾杨亚洲的影片,从《没事偷着乐》、《美丽的大脚》直到现在的《泥鳅也是鱼》,他所关注的一直是中国下层百姓的悲欢离合。在新片《泥鳅也是鱼》中,他又将目光投向了一个在现代城市中必不可少却又往往被城市人视而不见的群体——民工。据统计,去年有超过一亿一千四百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进城打工,正是城市中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在支撑着城市的发展,但这个群体在我们的影视作品中却少有表现,《泥鳅也是鱼》这部影片使得我们能够深
期刊
[摘要]影是细节的艺术,细节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李安的新作《断背山》中,细节对还原生活、刻画人物、表情达意、深化主题以及渲染情绪或氛围发挥了杠杆作用,于细微处见真情,达到了导演与观众的成功对话。  [关键词] 《断背山》 细节欣赏 真情  无论是文学还是其它艺术门类,细节的作用都不可忽视,而在电影作品中尤其如此。从电影的整个情节来看,场面是基本的构成单位;具体到每一个场面,细节又是其基本的构成
期刊
经过两年艰苦的拍摄,大型纪录片《故宫》(精华版)于2005年10月26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与观众见面了。根据索福瑞公司全国测量仪的调查,播出的第一周,《故宫》的收视份额达到了8.05%。第二周这个数据上升到9.36%,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57个节目中,排名进入了前10位。这是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在收视情况方面达到的最好成绩。同时,在成都举行的第八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评选的颁奖典
期刊
作为永恒的题材之一,爱情向来是电影表现的重要内容,这里总结回顾一下2005年的中国爱情影片。  从1998年2月中旬的《半生缘》之后,发行商们就瞄准了新的机会——情人节档期,《谁的谁心疼》、《一见钟情》、《周渔的火车》、《恋爱中的宝贝》一年年伴随着情侣们走过,到了2005年的2月,霍建起执导的《情人结》首先出击情人节档期,陆毅、赵薇的俊男靓女组合,加上霍导一向清新明净的镜头,使得影片画面看上去倒也
期刊
[摘要]随着电影《千里走单骑》的热映,贯穿于影片的“傩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归属地”更是引发了一场“文化之争”。本文从传播学出发,运用艺术传播、丈化传播等相关理论,分析这场“文化之争”的引发动因,认为其中隐含着“虚”之因素与“实”之因素的博弈关系,并主要着眼于艺术传播与文化传播关系的剖析,进而就平衡矛盾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千里走单骑 文化 艺术 传播  伴随着电影《千里走单骑》的热播
期刊
[摘要]景物在电影中作为一种环境造型因素,并没有同影片中的人物和情节处于平等的地位;但西部电影中的自然景物却突破了传统的影像造型功能,它不仅超出了环境造型的一般作用,更是成为了具有独立存在价值和深厚美学意蕴的银幕形象。  [关键词]自然景物西部电影意境造型功能  电影的布景特别是其中的自然景物,在很多情况下并非仅作为人物活动的环境、作为人物性格形成的外因或背景,而是作为剧情的推动因素甚至超越剧情的
期刊
[摘要] 网络社会的到来使一种新型的网络文艺现象得以诞生,它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审美活动方式。网络文学的审美以其独有特征而存在。它是数码技术与丈学艺术的审美统一;审美题材是自叙化与世俗化的统一;创作目的无功利性与展布欲望的审美统一;审美心理注重的是虚拟体验;以及创作中的游戏心态与以简驭繁、以淡照腴的美学风格。  [关键词] 网络文学 美学 特征  从19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短短十年多时间,网络文
期刊
[摘要]语言不是生理的长相,但却是社会与文化的个性长相。一种社会丈化存在的明显标志,就是独特的语言的使用。一定地域内的方言不仅仅是一种物理发音的现象,更是其地域变异的历史现象,其中蕴涵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鲜明的人文心理特征,隐藏着长期积淀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深层次的涵义。因此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方言常常被艺术家构成了剧作意蕴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暗示作者的创作契机与创作意图。方言的某种个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