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管他叫“老鲍”

来源 :新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enking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私下里,他们叫他“老鲍”,就像多数中国人所习惯的称呼那样,透着亲切。
  “他非常敬业,有一次腰伤发作,仅仅休息了一天,就来给我们训练。”
  “他是一个很绅士的人,平日里总是‘lady first’。”
  “他在场上很严厉,不过场下像朋友一样。”
  “你可千万不要惹着他,他脾气很怪的。”
  去佩剑队采访前这是我所能了解到的鲍埃尔。第一次采访的印象是,这是一个很帅很有魅力的男人,非常幽默,眼神温暖且常常带着笑意。
  第二次去看训练。当热身结束,队员们在场边休息的时候我走到女队员旁边同她们打招呼,不想,一句话刚说完,翻译立刻朝我跑来,说:“队员们马上要开始训练了,不要影响她们的情绪。”
  一抬头,鲍埃尔正朝着这个方向看过来忽然觉得有点不同寻常,赶快在场地边上坐下来。
  训练开始后,我拿出相机,就在座位上摁动了几次快门,因为担心影响队员,没有使用闪光灯,但是,我突然看到鲍埃尔快步朝我走来,翻译紧紧地跟在后面。
  一串优雅而隐含着不悦的法语之后,翻译说:“他们告诉我,你只是过来看看。”言外之意是:你只能看,不能做其他的。
  我点头,同时有些不甘心地问:“休息的时候可以拍些照片吗?”
  法语的发音依然动听,但法国人的目光已经非常犀利,我下意识地觉得他可能已经给我留了一情面。
  “不可以干扰队员的训练。一会儿法国电视台的人要来采访,那时候你可以拍。”
  休息的间隙,年轻的翻译走过来叮嘱我“你要小心一点,不要惹恼他。”
  “上次怎么可以拍?”
  “今天他心情不好。”
  “为什么?”
  “因为他的腰又疼了。”
  我于是一边观战,一边盼着法国同行的到来。虽然老鲍有点不高兴,不过,他给我的感觉还是挺绅士的。
  胆识与智慧,豪情与优雅,激情与浪漫,这是通常意义上人们对干剑术的概括,在这项运动身上,似乎集结了太多的矛盾,投射到那些执剑者身上,同样如此。比如鲍埃尔,你能时刻感觉到这个法国男人身上的激情但这种激情似乎又总是被什么包裹着,好像击剑者的脸总是藏在护面之后。在训练过程的某些时刻,鲍埃尔有时会走到大厅的一角离众人很远的地方独自站那么一会儿,若有所思地,黑衣,灰色的头发,看起来有一些孤独。
  还有眼神。即使在较远的地方,鲍埃尔的视线也没有离开过队员,除了犀利,我想象不出还有什么词来形容他的目光,也许还有深邃。我突然意识到,或许就是这一点让剑手显得与众不同。比如谭雪,我一直隐隐感觉到的她的独特之处,其实就是她的目光,很多瞬间,她的眼神非常凌厉,据说,置于一个空间的两个物体,她能准确地观察到这两者之间的距离。
  从始至终,鲍埃尔没有坐下来,观察,讲解,示范,这个过程既有冷静的陈述也时时夹杂着幽默的刺激,比如在向队员强调观察的重要性时他把手指圈成小圈儿置于眼前,身体贴近一名队员使劲地看过去,然后说:“你们完全有时间去观察,当然,这个时间不够打电话的。”大家都笑了。笑声不时在馆内响起而且,越是队员情绪不高的时候,老鲍的幽默感似乎越强。
  还有一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鲍埃尔在同你讲话的时候,他的眼睛始终注视着你的眼睛,专注地倾听,而且他的声音一直很平稳,从来没有高八度的时候。
  当然还有默契与信任。有时,不通过翻译,他们彼此也能领会对方的意思,比如一些训练的安排,老鲍一个手势大家便全明白了。看得出,队员们对鲍埃尔非常信任,经常在完成某个动作后,把头转向他,看到对方点头,才会放心地继续练下去。而且交流显然是双向的,每当有队员表达意见时鲍埃尔会立刻停下来,看着对方,请他把话讲完,然后再予以耐心的解答。
  临近告别的时候,我问了前来采访鲍埃尔的法国电视二台的编导Vinoy Nicolas几个问题。
  
  ——鲍埃尔在法国是不是非常有名?
  “当然,”Vinoy Nicolas边说边不住地点头,“不止在法国,在世界击剑行业,他都是一个标准,尤其是佩剑。他从法国来到意大利,在意大利也成为一个标准,帮助了很多人,特别是蒙塔诺,当他离开意大利时,蒙塔诺甚至想放弃击剑了。”
  
  ——你们如何看待鲍埃尔的中国之行?
  “非常好,鲍埃尔赞成有各种经历,他的到来给中国运动员带来很多东西,就像中国教练到法国去。在一些优势项目上的交流,这是一种双赢。”
  
  ——鲍埃尔在法国是一个很神秘的人吗?
  Vinoy Nicolas连连摇头,说“不算神秘。他离开法国,可能是想有更多的经历,到中国来也是为了寻找经历。他是一个非常有自己观点的人,当然这种观点也是行得通的。”
  
  ——在法国,有很多人练剑吗?
  Vinoy Nicolas想了一下,说,这个问题你得问鲍埃尔。说完,他对一边的鲍埃尔说了些什么,鲍埃尔不假思索地做出了回答。
  “四万,在法国有四万业余爱好者。巴黎有很多可供业余爱好者练习的场馆和俱乐部。”Vinoy Nicolas将鲍埃尔的话转述给我。
  告别的时候我问老鲍,呆会儿他们会去吃法国菜还是中国菜?鲍埃尔大笑起来,答非所问地说:“你要小心啊,法国男人可是很恐怖的。”
  我又问:“在中国遇到来自法国的朋友你的心情怎样?”
  他双手放在胸前比划着,同时大笑着告诉我:“我的心跳都加快了!”
其他文献
我忘不了曾老师。她是我的第一位老师。她并不美丽。总梳两根乌黑的粗辫子。发绳随意绑着,每根粗亮的发丝都在发绳下鼓胀着,像要摆脱牢牢束缚飞起来的样子。她的相貌平常,和我们那里的人一样平常。眼睛不大不小,带着清澈的真挚。很平常的脸,并不黑,现在想来是一种淡月季白,但脸是方的,很刚正的方。鼻梁也很平常,不高不低,不大不小,没有特别之处。嘴唇却是略厚,长在方脸上,显出忠厚。小个子,有点瘦弱,总穿一身淡白花衣
方正宇,执业律师,以法律人角度解析国内外体坛的诸多事件。个人微博http:// weibo.com/lawyerfang马拉松赛事在国内不断升溫,激发了无数运动爱好者的参赛需求,但客观上也催生出倒卖参赛名额的“灰色产业链”。尤其每逢上马、北马这样的重量级赛事之前,人们时常会在网上看到各类转让名额的信息,报价可能高达数千元。说白了,就是“黄牛”们已经盯上了马拉松!所有被“黄牛”瞄准的领域都具有同一个
《多亏王启明在纽约》一文(《读书》一九九五年第七期)淋漓尽至地剖析了“男性中心论”的潜意识怎样主宰了文艺创作。感佩作者有智慧有力度的分析之余,不禁想对“男性中心论”支配下的女性发点议论。  在男性根深蒂固的偏见面前,女性们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不错,纠正女性扭曲的形象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甚至不是女性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完成的事情。(我刚刚有个新发现,眼下我打字的电脑字库里有“男性”这一词组,而打“女性”一
1990年,当帕特里夏·康薇尔(下文称康薇尔)的处女作《首席女法医》出版时,她还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的法医办公室当分析员。就在首次签售的当天,她还利用午休时间待在太平间里,为写作积累素材。兴许,正是因为这种“敬业”,才使得康薇尔的作品充满了其它推理小说无法取代的真实性,很快销售一空。这位装着一脑子推理素材的作者之后开始创作“首席女法医”系列,时至今日已出版了19部。2014年6月,这个系列的第
人物简介  卓伟,原名韩炳江,生于1971年。2006年,他与冯科成立了风行工作室,因曝光了众多明星八卦,被称为“大陆狗仔第一人”。  “咔嚓”“咔嚓”,隐藏在暗地里的几声快门响,神秘而狡黠,也许第二天娱乐头条就会因此出现一则重磅新闻。这些隐秘新闻的捕捉者被人们习惯地称为“狗仔”。“狗仔”一词最早来自意大利。1960年,意大利导演费里尼在电影中塑造了一位名为Paparazzi、专挖名人隐私的摄影记
卅年首冠 首府市场重兴美东时间6月14日上午,华盛顿国家广场形成一片红色的海洋。七天前,在维加斯客场完成夺冠事业的华盛顿首都人,带着冰球历史上最悠久的奖杯——NHL北美职业冰球联赛总冠军斯坦利杯,与球迷们见面。据统计,那天有数十万球迷聚集在广场中,场面堪比四年一次的美国总统就职典礼。早在冠军大游行的前一天,《今日美国》就刊登了埃里克·布拉迪的一篇文章,题目是“首都人是不是历史上喝酒最多的冠军队?”
罗素应梁启超等的邀请,二十年代初访问过中国,期间曾游览杭州。之后他在《中国的问题》一书中不无欣赏地谈及此行:“我记得一个大夏天,我们约几个人坐轿过山,道路崎岖难行,轿夫非常辛苦;我们到了山顶,停了十分钟,让他们休息一会,立刻他们就并排地坐下来了,伸出他们的烟袋来,谈着笑着,好象一点忧虑也没有似的。”  然而,在鲁迅眼里,这轿夫之笑简直是无事的悲剧。他沉重地说道:“……罗素在西湖见轿夫含笑,便赞美中
看到荷兰画家维米尔的油画《倒牛奶的人》,我时常会想起在乡村灶房里为一家人准备饭食的祖母。  我会想起,坐骨神经痛的祖母,站在案板前,揉面,擀面,为一家人准备晌午饭。望着那在案板前用力擀面,一耸一耸的背影,我的泪水又禁不住涌上眼眶。  灶房,是祖母一辈子最熟悉的生活场所。  那油光可鉴的面瓮,那枣木做的褐红的擀面杖,那一只卷了边的铁马勺,那水桶上磨得锃亮的提手,都留下了祖母沾带盐花和烟火味的指纹,在
钥匙钻进锁眼的时候,内心忽然泛起暖意。我知道家里的小狗定是隔着门,欢腾地摇着尾巴。  果不其然。我一直相信我和狗狗小M的心不曾隔着一扇门。  外公前阵子从老家带回来特产牛肉粒,我迫不及待地撕开封口的时候,就知道兴奋的不止我一个。坐在沙发上细细嚼着牛肉,一阵呼哧呼哧的鼻音撞入耳膜。  我赶紧赤脚站在沙发上,举起牛肉粒的袋子,洋洋得意地挥舞一面香味的旗帜。  我很喜欢紧挨着小M坐在沙发上,小M散发出的
1  满月挨着天井坐下来,她还从没见过这样的老宅子,前后两进屋子中间开着个天井。阳光从天井照进来,照在青石板铺就的台阶上,满地金黄。  天井中间有一口浅浅的水井,井水从铺着细沙的井底汩汩冒出来。  外婆正在井边洗菜。细嫩的小黄瓜沾着井水,在阳光里闪闪发亮,很调皮的样子。茄子也是,圆头圆脑的,很憨厚的样子。还有那小小的莴笋苗,细细的、嫩嫩的,叶茎儿挺得老直,很精神的样子。  满月从不知道蔬菜还有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