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月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h188667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满月挨着天井坐下来,她还从没见过这样的老宅子,前后两进屋子中间开着个天井。阳光从天井照进来,照在青石板铺就的台阶上,满地金黄。
  天井中间有一口浅浅的水井,井水从铺着细沙的井底汩汩冒出来。
  外婆正在井边洗菜。细嫩的小黄瓜沾着井水,在阳光里闪闪发亮,很调皮的样子。茄子也是,圆头圆脑的,很憨厚的样子。还有那小小的莴笋苗,细细的、嫩嫩的,叶茎儿挺得老直,很精神的样子。
  满月从不知道蔬菜还有这样一份神采。它们盛在暗淡的老竹篮里,摆在阳光下,怎么看都像是一幅画。
  外婆洗好了细长个头的红辣椒,撑着膝盖站起来,提起篮子准备去做饭了。
  “别动!”满月说。
  外婆吃了一惊,转身看到了满月亮晶晶的眼睛,她极轻微地叹了一口气,放下竹篮,笑了笑,极和缓地问:“满月,怎么啦?”
  “画。”满月指着竹篮,说。
  外婆这下真的笑了。她知道满月喜欢画画。“画吧,孩子。”外婆又往蔬菜篮子里洒了点井水,“你可得快点,等到井水被晒干了,你的画也就蔫了。”
  满月这下也看着外婆,亲昵地笑了,她想起走进村口,外婆指着这座老房子,拉着她的手说“满月,到家了”时,心里也有这样一份温暖的亲昵。
  满月是被外婆从城市里带回来的。她们一路坐火车,坐汽车,过轮渡,还乘坐了一段慢腾腾的牛车,才来到这个小小的被田野环绕的小村庄里。
  满月坐在天井边,架起画夹,拿出墨黑的炭笔,静静地画着阳光里的菜篮子。阳光慢慢倾斜,爬到她的脚边。她看上去安静又明亮。
  外婆坐在天井旁,静静地看着她,眼角悄悄湿润了。
  满月不停地画着,偶尔拿起橡皮擦,又放下了。她记得老师说过,素描要力求笔触准确,少用橡皮擦。
  菜篮子里的菜渐渐蔫了,满月画板上的画也渐渐成形了。
  外公扛着锄头,走进寂静的院子,惊讶地发现大中午的厨房里竟然冷冰冰的,一丝烟味也没有。
  堂屋的门虚掩着,他推开门走进去,发现满月坐在天井,正在画画,外婆就坐在旁边看着她。
  听到门吱呀的响声,满月抬起了头。
  满月看着外公,笑了。
  她笑得那么安静和坦然,外公的心里漾起一阵温柔的疼痛,他放下锄头,走过去轻轻拍拍她,也在天井边坐下来,卷了根纸烟,静静地抽了一根烟。
  阳光如水般漫过这个小小的天井,照在满月身上。满月拿着炭笔在纸上刷刷画着,她画出一片模糊的暗影。有了这片暗影,画面一下子就有了阳光的光泽和味道。满月画画真的有几分天分。
  2
  外婆把满月的这幅画挂在堂屋里。
  满月看看自己的画,想起那一篮子葱青茄紫的蔬菜,眼睛里似乎多了点什么。
  外婆悄悄对外公说:“满月又开始看东西了。”
  “瞧你说的,难道还有不看东西的时候?”外公嘀咕道。
  “那不是看,那是望着!”外婆叹了口气,“像是看见了,又像是没看见,整个人像是站在那里,又像是在很远的地方。”
  这么一说,外公就明白了,他也叹了口气。他看看窗外,看到满月正蹲在地上。太阳照着她,亮得晃眼。
  “满月,你在看什么?”外公说,“进屋吧,这么大的太阳!”
  满月抬起头来,有一忽儿,她似乎不明白是谁在和她说话。
  “满月——”外公又喊了一声。
  这下她明白了,笑着站起来,说:“外公,蚂蚁!”
  满月跑进屋子,拿出画板和炭笔,在纸上刷刷地画起来。
  一个黑点又一个黑点,排成一条曲曲折折的长线。
  “蚂蚁!”外婆叫起来。
  可不是嘛,一只蚂蚁接着一只蚂蚁,正排成队朝前走呢,瞧——那儿有只蚂蚁回过头,扬着触角,正和身后的伙伴说着什么。
  满月又在一边画了一朵开得正鲜艳的雏菊花,兴致勃勃地说:“蚂蚁排着队去洗花粉澡。”
  “花粉澡?”外公听着觉得很新鲜,“有这样的事吗?”
  满月一下子蔫了,她想起了老师的话,“满月画画有几分才华,就是喜欢胡思乱想,胡言乱语。”班上同学顿时哄然大笑。
  老师是个好老师,画画得好,教得也有方法,一开始满月很喜欢他。不过,这个老师很讲规矩,什么都要按照规矩来,说“方要方,圆要圆”,容不得半点马虎。满月不喜欢这点,在画面之外,她还有一个想象中的世界。
  每次上绘画课,老师都要问满月画的是什么。只要满月一开口,同学们就会敲着桌子大笑。渐渐地,满月不说话了。老师很不满意:“画得好也不要骄傲啊,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们分享,有什么不可以呢?做人要大方一点!”
  “满月……你没见过吗?一群蚂蚁高高举着一朵花……蚂蚁就喜欢香喷喷的味道。饭粒掉到地上了,糖果掉到地上了,蚂蚁不是一下子就冒出来了吗?”
  满月听到外婆在说话。她在说什么?蚂蚁喜欢香味?
  满月重新提起了精神。
  “那倒也是。”外公点点头,转过来说,“满月,把这幅画挂起来吧?”
  要挂起来吗?
  满月从小就爱画画,画了画都喜欢嚷嚷着挂起来。
  哪一次呢?画了一只小鸟在屋顶迈开大步走的样子。妈妈的朋友来了,看到这幅画哈哈大笑,说是这只小鸡怎么跑到屋顶上去了。
  “不是小鸡,是小鸟!小鸟在屋顶上散步!”那时候就是这么说的吧。
  那个阿姨不笑了,讪讪地说:“哎哟,小鸟呀,画这么大,还真没看出来!”
  那时候妈妈正为满月转幼儿园烦心呢,满月读的幼儿园扩建,大大的卡车拖着水泥呀、钢筋呀什么的,进进出出,成天吵吵闹闹的,妈妈不放心,想请这个阿姨帮忙转进市重点幼儿园,她听到满月这么说,赶紧出来打圆场:“小孩子,乱画的,哪里看得出来!”
  这么一说,大伙儿就笑开了,也没人管满月的画了。
  从这以后,满月就留意了,她发现别人总是喜欢对着她的画说不着边的话。慢慢地,她也不喜欢把画挂出来了。
  “满月,看——外婆修剪了一下,不错吧?”外公已经把画挂起来了。
  画纸上下被剪掉了一些,变得狭长。这么看上去,弯弯曲曲的蚂蚁队伍,更像是走在了一条小路上。
  满月笑了,说:“好。”
  3
  外婆家的母猪生小猪了,那一只只粉红色的小猪仔浑身散发着一种珍珠般莹润的光彩。
  满月喜欢看这些小猪,喜欢它们那打着卷儿的小尾巴。它们看上去都很机灵,偏着头,用那圆溜溜的小眼睛打量满月,还喜欢哼哼唧唧抽抽长鼻子。
  小猪喜欢吃新鲜的嫩菜叶。满月就跟着外婆去菜园里择菜。
  她拿着鲜嫩的菜叶伸进猪栏里,小猪嗅了嗅,一口就咬住了,嗒嗒嗒地嚼一嚼就吞了下去,又扬着头嗷嗷叫着要吃。
  有八只小猪呢,满月忙不过来,她老是记不住喂过了哪只,没喂哪只。
  外公从地里回来,总会给满月带点什么,有时候是一朵颜色特别的蔷薇花,有时候是一把甜泡果之类的。
  回到家,不见满月,就问外婆。
  外婆说:“喂猪呢。”
  一说出来,想象小小的满月喂猪的样子,总觉得很好玩。
  满月在猪栏屋里,在八只小猪哼哼唧唧的声音里,转来转去,手忙脚乱。
  吃饭的时候,她就说猪栏里的新闻,什么“小一喝粥的时候呛到了”“小五吃食特别响啊”“小七的尾巴卷得特别好玩啊”之类的。
  现在,她已经能认得清这些小猪了,还给它们取了名字,从小一到小八,个个都叫得出来。
  一天,外公把萝卜菜都扯了回来,打算清空那块地种点红薯。
  这些萝卜菜太老了,不好吃,外婆打算用来喂猪。小猪不喜欢吃这些长得比满月还高的萝卜菜,满月只好用它们来喂大猪。
  小猪的隔壁还喂着两头大猪。大猪成天抢食、打架,外公就在它们中间隔上了木板。食槽一头伸在木板这边,一头伸进木板那边。两头猪各吃一边。
  满月把萝卜菜一棵一棵扔进食槽。
  左边那头有花斑的大猪扯一把萝卜菜就嚼,右边那头黑耳朵的大猪呢,却先把萝卜菜扯到自己的猪栏里,扯够了,再慢慢地吃。
  花斑大猪吃啊吃啊,满月的萝卜菜塞完了,它也就没得吃了。
  黑耳朵大猪呢,则慢悠悠地在隔壁香喷喷地吃着自己预先储存的萝卜菜。它嚼啊嚼啊,嚼得叭叭响,吃得可香了。
  花斑大猪嫉妒得不行,在自己的猪栏里急得团团转。
  啪——一声巨响。
  外婆吓一跳,丢下手中的菜蔬就往猪栏屋里跑,跑到一看,猪栏里平平静静,两头大猪吧唧吧唧吃得正香。
  满月呢,正捂着肚子在一旁哈哈大笑。她笑得那么欢畅,就像是淙淙流动的小溪跃下大石头,跃出了一片小瀑布。
  外婆心里一松,腿一软,跌坐在门口。
  她听着满月的笑声,心里酸酸甜甜的,又快活又酸楚。
  “外婆——”满月指着猪栏,笑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外婆这才发现,被木板隔开的猪栏里,一边是空的,一边居然挤着两头大肥猪,这是怎么回事?
  满月一边笑,一边比划,嘀嘀咕咕说个不停。
  听了老半天,外婆才明白,刚才这“啪”的一声,居然是这头花斑大猪贪吃,拔地一跳,跃过差不多有满月那么高的木栏,跳到了另一边。
  这么胖的大肥猪,居然还有这样的本事!
  外婆也是头一次听说,她也哈哈笑了。
  打这以后,花斑大猪就有了“跳高冠军”的称号。外公嫌这个名字太长,简称它叫“冠军”。
  满月给冠军画了一幅画。画面上,正是冠军纵身一跃,飞越木栏的样子。
  一头猪飞在木栏杆上,怎么看都特别好玩。
  外公把画贴在堂屋里。有客人来了,他就指着画把冠军的故事说一遍,末了,还说:“瞧,这就是我们家满月画的,冠军跳起来的时候,正是这个样子。”
  客人都是忙农活的行家里手,他们对着画瞧了又瞧,也觉得这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说:“多亏这画画得好,一瞧就明白。”
  这件事不知怎么的,传到了县报记者的耳朵里。记者带着相机来了。他拿着笔记本采访满月。满月躲在外婆身后,不肯说话。
  外公指着满月的画,把这件事又一五一十说了一遍。
  “瞧画就明白了。”记者说。他对着画咔嚓咔嚓拍了好几张照片,回去了。
  没几天,报纸出来了,上面端端正正刊登着满月画的画和外公说的故事。外公很得意,外婆很高兴,满月也很开心。
  外公打算去镇上,把报纸寄给远方城市里的妈妈,要满月也给妈妈写封信,满月拿着笔,一个字没写,却把小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小七和小八都画在了纸上。
  4
  傍晚,外婆叠衣服的时候,不知怎么的,手上的老茧一划,把满月的丝绸小褂挂开了一条裂口。
  这可怎么办呢?外婆领着满月回来的时候,走得匆忙,衣服也没多带一套。
  外婆拿出针线,问满月:“满月,你喜欢荷花吗?”
  满月在公园里看到过荷花,粉粉的一朵,盛开在水面上,很漂亮。她点点头。
  外婆坐在夕阳里,一针一针细细地在衣服上缝着,线拉得老长。
  满月依着外婆坐下来,看夕阳。针领着线走了一步又一步,发出细巧的声响。满月听着,心里特别安静。
  外公推开门的时候,日头已经落了,外婆正好打了个结,咬断线头。
  “试试。”
  满月穿上了。衣襟上的裂口被外婆绣上了一朵小小的荷花,半合着花苞,整件小褂一下子添了几分味道。
  “不错,俊俏得很。”外婆满意地说。她整整衣襟,去厨房做饭去了。
  满月摸着衣襟上的绣花,很喜欢。
  突然,她想起一个问题:“外公,荷花香吗?”
  “香?”外公惊讶地瞪大眼睛,“你没闻过荷花的香味吗?”
  满月摇摇头。公园里的池子大,散步的人又多,池子中间零零星星开着几朵荷花,她深吸了好几口气,都没闻到一点儿味道。
  “我就知道城市不好。”外公也摇摇头。外公不喜欢城市,他只去过一次,任凭妈妈怎么说,都不肯去了。他说,城市里人多,挤得慌;车多,吵得慌;住在楼上,地气接不到,难受;过个马路,像是被赶的鸭子,扑腾扑腾乱冲……麻烦多着呢!
  满月突然想起那次外公过马路,看到信号灯,到处找开关:“多耗电啊,白天都亮着灯,得关掉。”开关没找到,一不留神,灯又换了,车冲来冲去,外公吓得连连退了几步,怎么也不肯过去了。
  外公那倔强的板着脸的样子,多熟悉啊!满月想了又想,也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满月,高兴点,等会要外婆领你去看荷花。”外公说,“满池子的荷花都开了,啧啧,那个香啊……”
  满月笑了,她挨着外公坐下来,看着袅袅炊烟飘进越来越浓厚的淡蓝色夜幕里。
  晚饭后,外婆领着满月去看荷花。星星出来了,一会儿工夫就密密麻麻挤满了夜空,璀璨清亮。
  远远地就闻到了馥郁的荷香。
  “外婆,真好闻。”满月说,她皱着鼻子深吸了一口又一口气。
  走过一片菜园子,满月眼前一亮,一亩大大的荷塘呈现在她的眼前。荷叶紧紧挨着,连成一片。荷花从荷叶中冒出头来,袅娜优美。
  不知哪里有条小溪,溪水流进池塘,水声叮咚,青蛙呱呱大叫,夜虫鸣唱,满月拉着外婆的手,漫步在这种响亮的安静里,特别自在。
  外婆带着满月来到一座小石桥上。石桥很小,也很简单,就是连着架起的三块青石板。外婆在石桥上坐下来,满月也坐了下来。
  月亮出来了,满月。月光越来越亮堂,四周渐渐清晰起来。
  “瞧,多漂亮啊。”外婆看着清朗的夜空,说。
  月光银亮,星星变得稀朗。
  “你出生的那晚,正好是满月,外公就说,满月多好啊,美丽又圆满,就叫满月吧。”外婆轻轻地说着话,“就给你取名叫满月了。”
  满月知道自己名字的来历,但她不知道原来满月有着这么清亮幽静的光。她入迷地看着圆圆的月亮,就像看着另一个自己。
  扑通——满月吓一跳,什么东西掉到池塘里了。
  “谁呀?”外婆站起来,问。
  “阿婆,我!”随着一阵扑腾,一个女孩钻了出来。
  她站在石桥下,手里拿着一朵荷花,衣服已经湿了一大片。月色里,满月看到一双大大的眼睛和一张大大的嘴。她笑起来的时候,嘴角几乎都咧到耳朵根了。不知为什么,在这个满月的夜晚,见到这个女孩,满月想起了阳光——午后金黄澄澈的阳光。
  “三丫啊,”外婆伸手把女孩拉上来,“你去你舅娘家做客回来啦?”
  “回来啦。”三丫麻利地说,“镇上人多车多,吵得很。我舅娘塞了一冰箱的雪糕,不许我出门跑,只许留在家里吃雪糕。我吃了一天,把雪糕吃完。舅娘又买了一冰箱,我又吃了一天。舅娘连着买了六冰箱雪糕,我吃了六天,吃完就回来了。”
  一冰箱的雪糕一天就吃完了!还连吃了六天!满月惊讶地看着三丫:“你不拉肚子吗?”
  “不拉。”三丫嘀嘀咕咕笑起来,“有时候肚子会拉我。”
  满月不解地看着三丫。
  “肚子饿了,咕咕叫,就会拉着我跑回家吃饭去。”这么说着,三丫哈哈笑起来。
  满月笑了。外婆也笑了:“你这丫头!”
  三丫三下两下剥掉手中荷花的花瓣,露出一个精巧的莲蓬,还挂着浅浅的、鹅黄的流苏。三丫准备剥开莲蓬,突然看到了满月的眼神,停下手,把莲蓬往满月手里一塞:“给你。”
  满月接过来,拨弄着莲蓬的流苏,觉得有意思极了。
  “阿嚏——”三丫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哎哟,赶紧回家!”外婆说着,看看满月,又补了一句,“明儿来我们家玩。”
  5
  一清早,满月就听到了三丫那清清爽爽的笑声。她一骨碌爬起来,就看到三丫坐在厨房的门槛上,正在剥莲子吃。
  “满月,”看到满月,三丫跳起来了,指着墙上的画,“那都是你画的呀?”
  满月点点头,笑了。看到三丫那满心满意佩服的神情,一种叫信心的东西像涓涓细流,又重新流回了她的心里。
  “满月,你能画荷花吗?”三丫举着莲蓬,问。
  满月点点头。
  “那你画一张试试。”
  满月进屋拿出画夹和炭笔,看着三丫。
  “三丫,喝了粥,你领着满月去荷塘那儿画画。”外婆说。粥已经熬好了,正在锅子里咕隆咕隆唱得正欢。
其他文献
提到“示威”,人们立刻会联想到严肃、紧张、军队、武装等概念。而提到它跟“文学”的关系,人们自然又会联想到反映或高扬民主热情的“民主主义文学”之类。但这里要讨论的却是与这两个概念完全不同的新时代“示威”文化与当今“文学”所面临的处境。  韩国近几年所展现的“烛火示威”文化赋予“示威”一层层新的含义。这些含义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更新,即使是韩国人,也不敢枉自对这种新生的“示威文化”横加评断。韩国的二
我忘不了曾老师。她是我的第一位老师。她并不美丽。总梳两根乌黑的粗辫子。发绳随意绑着,每根粗亮的发丝都在发绳下鼓胀着,像要摆脱牢牢束缚飞起来的样子。她的相貌平常,和我们那里的人一样平常。眼睛不大不小,带着清澈的真挚。很平常的脸,并不黑,现在想来是一种淡月季白,但脸是方的,很刚正的方。鼻梁也很平常,不高不低,不大不小,没有特别之处。嘴唇却是略厚,长在方脸上,显出忠厚。小个子,有点瘦弱,总穿一身淡白花衣
方正宇,执业律师,以法律人角度解析国内外体坛的诸多事件。个人微博http:// weibo.com/lawyerfang马拉松赛事在国内不断升溫,激发了无数运动爱好者的参赛需求,但客观上也催生出倒卖参赛名额的“灰色产业链”。尤其每逢上马、北马这样的重量级赛事之前,人们时常会在网上看到各类转让名额的信息,报价可能高达数千元。说白了,就是“黄牛”们已经盯上了马拉松!所有被“黄牛”瞄准的领域都具有同一个
《多亏王启明在纽约》一文(《读书》一九九五年第七期)淋漓尽至地剖析了“男性中心论”的潜意识怎样主宰了文艺创作。感佩作者有智慧有力度的分析之余,不禁想对“男性中心论”支配下的女性发点议论。  在男性根深蒂固的偏见面前,女性们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不错,纠正女性扭曲的形象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甚至不是女性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完成的事情。(我刚刚有个新发现,眼下我打字的电脑字库里有“男性”这一词组,而打“女性”一
1990年,当帕特里夏·康薇尔(下文称康薇尔)的处女作《首席女法医》出版时,她还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的法医办公室当分析员。就在首次签售的当天,她还利用午休时间待在太平间里,为写作积累素材。兴许,正是因为这种“敬业”,才使得康薇尔的作品充满了其它推理小说无法取代的真实性,很快销售一空。这位装着一脑子推理素材的作者之后开始创作“首席女法医”系列,时至今日已出版了19部。2014年6月,这个系列的第
人物简介  卓伟,原名韩炳江,生于1971年。2006年,他与冯科成立了风行工作室,因曝光了众多明星八卦,被称为“大陆狗仔第一人”。  “咔嚓”“咔嚓”,隐藏在暗地里的几声快门响,神秘而狡黠,也许第二天娱乐头条就会因此出现一则重磅新闻。这些隐秘新闻的捕捉者被人们习惯地称为“狗仔”。“狗仔”一词最早来自意大利。1960年,意大利导演费里尼在电影中塑造了一位名为Paparazzi、专挖名人隐私的摄影记
卅年首冠 首府市场重兴美东时间6月14日上午,华盛顿国家广场形成一片红色的海洋。七天前,在维加斯客场完成夺冠事业的华盛顿首都人,带着冰球历史上最悠久的奖杯——NHL北美职业冰球联赛总冠军斯坦利杯,与球迷们见面。据统计,那天有数十万球迷聚集在广场中,场面堪比四年一次的美国总统就职典礼。早在冠军大游行的前一天,《今日美国》就刊登了埃里克·布拉迪的一篇文章,题目是“首都人是不是历史上喝酒最多的冠军队?”
罗素应梁启超等的邀请,二十年代初访问过中国,期间曾游览杭州。之后他在《中国的问题》一书中不无欣赏地谈及此行:“我记得一个大夏天,我们约几个人坐轿过山,道路崎岖难行,轿夫非常辛苦;我们到了山顶,停了十分钟,让他们休息一会,立刻他们就并排地坐下来了,伸出他们的烟袋来,谈着笑着,好象一点忧虑也没有似的。”  然而,在鲁迅眼里,这轿夫之笑简直是无事的悲剧。他沉重地说道:“……罗素在西湖见轿夫含笑,便赞美中
看到荷兰画家维米尔的油画《倒牛奶的人》,我时常会想起在乡村灶房里为一家人准备饭食的祖母。  我会想起,坐骨神经痛的祖母,站在案板前,揉面,擀面,为一家人准备晌午饭。望着那在案板前用力擀面,一耸一耸的背影,我的泪水又禁不住涌上眼眶。  灶房,是祖母一辈子最熟悉的生活场所。  那油光可鉴的面瓮,那枣木做的褐红的擀面杖,那一只卷了边的铁马勺,那水桶上磨得锃亮的提手,都留下了祖母沾带盐花和烟火味的指纹,在
钥匙钻进锁眼的时候,内心忽然泛起暖意。我知道家里的小狗定是隔着门,欢腾地摇着尾巴。  果不其然。我一直相信我和狗狗小M的心不曾隔着一扇门。  外公前阵子从老家带回来特产牛肉粒,我迫不及待地撕开封口的时候,就知道兴奋的不止我一个。坐在沙发上细细嚼着牛肉,一阵呼哧呼哧的鼻音撞入耳膜。  我赶紧赤脚站在沙发上,举起牛肉粒的袋子,洋洋得意地挥舞一面香味的旗帜。  我很喜欢紧挨着小M坐在沙发上,小M散发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