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召唤下,当下小学班级管理也逐渐将民主教育的理念贯穿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这种民主理念下的班级管理,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自觉意识帮助学生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相对于传统教育中权威式和保姆式管理,民主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模式更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弘扬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利用多重渠道,开掘民主思想
实行民主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就必须要在学生中激发起学生的民主思想,否则民主式班级管理模式就是纸上谈兵。
1、民主思想来源于学科教学。学科教学不仅仅是学生习得知识,获取能力的过程,更是学生思想逐渐走向完善和成熟的过程。作为班主任要充分有效联系班级的科任教师,与他们取得联系,请求他们利用学科教学中结合自身的学科内容向学生宣传民主思想,从而为民主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奠定基础。
2、民主思想来源于班会阵地。班队是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的主要时空阵地,同时也是传授民主思想理念的重要平台。班主任应该适当放弃学科教学的时间,结合社会以及班级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宣传民主教育的优势,并发动学生进行全班性的讨论,最终形成班级管理办法。通过这样的民主探讨的形式,提升学生的民主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责任感。
3、民主思想来源于角色定位、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的师生关系一直将“师道尊严”放置在师生关系的首席,严重制约了民主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践行。教师要放下身段,蹲下身子与学生处于民主平等的关系之中。教师更要亲近学生,悉心与学生交流,洞悉学生的思想与想法,才能真正知道学生内心的需求,从而运用民主理念提升学生在班级中的民主意识,贯彻学生的民主执行力。
二、践行多层策略,践行民主管理
1、民主选举助手队伍,实行自主化管理。班干部是班级管理最为基层的组织者和践行者,是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的得力助手。很多时候,班干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常常处于不作为状态,或者学生对于班干部的状态具有鲜明的逆反心理,这主要在于班干部的选举没有在民主理念下体现学生的意志,班干部无法真正树立自身的威信。
班主任可以通过民主提议和自我推荐的方式,让预选人员进行竞选的演讲,由全体学生根据预选人员在班级中的实际情况,由学生经过民主投票选举出自身心目中的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将民主教育的理念贯穿在班级管理模式之中。
2、民主构建管理机制,实行阶梯化管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提出过“分级分层”管理模式,则是民主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因此,民主理念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真实情况和优势,为学生搭建更多展示自我的舞台,将班级管理的事务和学校布置的相关任务合理地分配至每个班干部上,实现任务的分工的责任化,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富有科学合理的管理网络,从而使得班级内部每个成员中都有任务可做,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民主举行民意测评,实行督促化管理。对班级小干部进行民主测评是实施民主式班级管理的重要策略,同时也是体现人人都是班级主人的重要平台。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的时间引导学生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针对性的评价与监测,将一些人浮于事、工作责任心不强的班干部进行责任追究制,提升其工作责任心,必要的情况下进行更换。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测评,就是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形式将班级管理的民主挂念落实到每个细节之中。
4、民主开展师生监督,实行规范化管理。实现师生全方位的监控与督促,可以让班级的每个成员都看到工作中的成功和不足。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充分自身纽带的作用,积极引导科任教师和学生对班级的管理进行监督和管理,帮助学生班主任找出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发挥班级全体成员的集体智慧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出建议,使得民主化管理迈向新的台阶。
三、开展多维讨论,制定民主制度
1、管理制度自行设计,体现个人意志。民主式班级管理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人人都有权利和资格参与到班级管理的模式中来。因而,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这一关涉到班级集体所有成员的制度就不能成为某些代表的产物,而要想方设法地帮助每个成员发表看法,教师可以利用问卷调查和班级探讨的方式向全体学生征求意见和创意,提出符合集体意愿的班级管理制度,从而优化民主意识的践行,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益。
2、管理制度集中讨论,彰显集体意志。民主意识的践行更需要集中意志的体现。教师根据学生在自我意愿中设计的管理制度,不能仅仅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否则人人一套,班级制度也就名存实亡。此时,需要班主任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探讨。可以先通过小组内的探讨,形成小组意见,从而在班级中形成在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的整合下,形成符合本班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并经过全体学生的民主裁定最终形成班级管理制度。这种制定出来的班级管理制度既来源于学生实际,同时学生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规范自己、约束自己,为集体出力、为集体贡献的决心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加强。
通过以上民主式教学管理的践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从而使得班级成为团结和谐的大家庭。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江苏】
一、利用多重渠道,开掘民主思想
实行民主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就必须要在学生中激发起学生的民主思想,否则民主式班级管理模式就是纸上谈兵。
1、民主思想来源于学科教学。学科教学不仅仅是学生习得知识,获取能力的过程,更是学生思想逐渐走向完善和成熟的过程。作为班主任要充分有效联系班级的科任教师,与他们取得联系,请求他们利用学科教学中结合自身的学科内容向学生宣传民主思想,从而为民主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奠定基础。
2、民主思想来源于班会阵地。班队是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的主要时空阵地,同时也是传授民主思想理念的重要平台。班主任应该适当放弃学科教学的时间,结合社会以及班级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宣传民主教育的优势,并发动学生进行全班性的讨论,最终形成班级管理办法。通过这样的民主探讨的形式,提升学生的民主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责任感。
3、民主思想来源于角色定位、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的师生关系一直将“师道尊严”放置在师生关系的首席,严重制约了民主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践行。教师要放下身段,蹲下身子与学生处于民主平等的关系之中。教师更要亲近学生,悉心与学生交流,洞悉学生的思想与想法,才能真正知道学生内心的需求,从而运用民主理念提升学生在班级中的民主意识,贯彻学生的民主执行力。
二、践行多层策略,践行民主管理
1、民主选举助手队伍,实行自主化管理。班干部是班级管理最为基层的组织者和践行者,是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的得力助手。很多时候,班干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常常处于不作为状态,或者学生对于班干部的状态具有鲜明的逆反心理,这主要在于班干部的选举没有在民主理念下体现学生的意志,班干部无法真正树立自身的威信。
班主任可以通过民主提议和自我推荐的方式,让预选人员进行竞选的演讲,由全体学生根据预选人员在班级中的实际情况,由学生经过民主投票选举出自身心目中的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将民主教育的理念贯穿在班级管理模式之中。
2、民主构建管理机制,实行阶梯化管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提出过“分级分层”管理模式,则是民主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因此,民主理念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真实情况和优势,为学生搭建更多展示自我的舞台,将班级管理的事务和学校布置的相关任务合理地分配至每个班干部上,实现任务的分工的责任化,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富有科学合理的管理网络,从而使得班级内部每个成员中都有任务可做,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民主举行民意测评,实行督促化管理。对班级小干部进行民主测评是实施民主式班级管理的重要策略,同时也是体现人人都是班级主人的重要平台。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的时间引导学生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针对性的评价与监测,将一些人浮于事、工作责任心不强的班干部进行责任追究制,提升其工作责任心,必要的情况下进行更换。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测评,就是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形式将班级管理的民主挂念落实到每个细节之中。
4、民主开展师生监督,实行规范化管理。实现师生全方位的监控与督促,可以让班级的每个成员都看到工作中的成功和不足。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充分自身纽带的作用,积极引导科任教师和学生对班级的管理进行监督和管理,帮助学生班主任找出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发挥班级全体成员的集体智慧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出建议,使得民主化管理迈向新的台阶。
三、开展多维讨论,制定民主制度
1、管理制度自行设计,体现个人意志。民主式班级管理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人人都有权利和资格参与到班级管理的模式中来。因而,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这一关涉到班级集体所有成员的制度就不能成为某些代表的产物,而要想方设法地帮助每个成员发表看法,教师可以利用问卷调查和班级探讨的方式向全体学生征求意见和创意,提出符合集体意愿的班级管理制度,从而优化民主意识的践行,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益。
2、管理制度集中讨论,彰显集体意志。民主意识的践行更需要集中意志的体现。教师根据学生在自我意愿中设计的管理制度,不能仅仅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否则人人一套,班级制度也就名存实亡。此时,需要班主任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探讨。可以先通过小组内的探讨,形成小组意见,从而在班级中形成在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的整合下,形成符合本班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并经过全体学生的民主裁定最终形成班级管理制度。这种制定出来的班级管理制度既来源于学生实际,同时学生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规范自己、约束自己,为集体出力、为集体贡献的决心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加强。
通过以上民主式教学管理的践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从而使得班级成为团结和谐的大家庭。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