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动词记录自然的秘密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zysheep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本单元教学设计重在加强教学资源间的联系、创设整体学习情境,使学习单元具有整体性、挑战性。设计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使“课堂”变为
  “学堂”。
  “快乐读书吧”重在学习阅读封面,感受阅读的快乐、培养爱护图书的习惯。
  【内容简介】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是科普文章。教学这类课文,应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启蒙和科学兴趣的培养,应学习准确运用语言文字。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正体现了这两点。所以,教学中要紧扣体裁特点,着力“借助图片了解课文内容”,“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人际交往时“吐字清楚,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使学生在获得这些语文能力的过程中产生探究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
  “语文园地”中“字词句运用”的两道题与课文紧密相连。“书写提示”与本单元21个左右结构的会写字密切相关。所以可“以终为始”,将这些题目前置学习,与课文整合学习。
  “快乐读书吧”重在学习阅读封面,感受阅读的快乐,培养爱护图书的习惯。
  【单元目标】
  一、核心目标
  在了解事物變化、感受大自然奥秘的过程中,感悟、体会、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二、常规目标
  1.认识77个生字(4个多音字),会写30个生字、25个词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小蝌蚪找妈妈》,背诵《植物妈妈有办法》《梅花》。
  3.借助图片或关键词讲故事,产生热爱大自然、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结合生活实际,用指定词语说句子。能清楚地与人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对不明白的地方能礼貌地提问。
  5.学习阅读童话故事书,认识封面,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总体构想】
  本单元的教科书教学以“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及相关的语文能力为“整合点”整合、融合学习材料;创设为小动物解疑难的整体学习情境,推动单元整体学习。展开学程为:“知疑难,熟读课文”阶段(以有趣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思疑难,读懂读好”阶段(促使学生再次走入文本探究,读懂、读好语言文字);“解疑难,互动表达”阶段(促使学生将学习所得转化为可以运用的信息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
  “读整本书”的重点是懂封面、感受快乐、养成习惯。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爱护图书是快乐的,干净整洁的图书让人心情愉悦;阅读童话故事是快乐的,故事中有趣的人物形象、有意思的故事情节让人对书爱不释手;和同学分享是快乐的,多一次分享,多收获一次快乐。
  “语文实践活动”与单元内容紧密衔接,促使学生走向大自然。“制作”“设计”的学习活动着眼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参与、合作意识的培养。
  第一部分
其他文献
文本解读  1.这篇散文全篇采用第一人称讲述,用亲切自然的口吻讲述了“我”为每个季节画了不同颜色的太阳,给世间万物带来各种美好。  2.课文一共四个自然段,按照夏天、秋天、冬天和春天的顺序叙述,每个自然段写了一个季节。段落结构相似,都是先写画什么颜色的太阳,再写在阳光照耀下,这个季节呈现的美好。全文语言优美,结构工整,具有反复的特点,读起来亲切舒缓。课标对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
屈指算来,我与王希锋校长相识已八载。在这八年的时间里,我与王校长的关系经历了“无视—合作—欣赏—对话”四个阶段。我与“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也经历了一个“批判—研究—震撼—宣讲”的过程。作为一个语文教育研究工作者,能在自己所工作的领域遇到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是研究生涯的大幸;作为一个语文教育的思考者,能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后半段遇到一位思想的对话者则是三生有幸。正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我与王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听、说、读、写的训练。本节课,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人物的语言,感悟人物的高尚品格,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本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朗读感悟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老人对年轻一代的关怀。  【教学目标】  1.体会老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的关注焦点,历代都有写作教学质量的热议。每一个关心语文教育的人都会参与其间。  夏丏尊便是其中之一,先生言:“思想愈无头绪,文字反益玄虚。”表达是思维的诉求,“真实”“明确”亦是夏丏尊对待写作的态度。语文教学有其特殊性,教师“费过心力”,研究“教学公式”,而学生仍然“成绩幼稚”。这种情况如何改善?从夏丏尊在写作教学中关于“是什么”“写什么”“如何写”的探索中,也可窥得一二。 
向守万老师《在平凡中揣梦前行》(《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7年第5期)一文谈到他听过的一堂语文课——  那是一位姓黄的代课老师,课上得极其简单,只有读书、背书、抄生字这“三板斧”。不仅如此,他的教学语言也极为平实,比如:  这篇课文写得很好,你们就一字一句地读吧。  写得好,就抓紧时间把课文背下来。  写完了,能听写吗?写完了的再把生字听写一遍。  ……  没有过多的噱头,没有花哨的技法,有的,只
2017年伊始,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举办了“像斯霞老师那样教语文”研讨活动。我有幸参与了以“追求自然而纯粹的母语启蒙教育”为主题的“名师沙龙”,感慨良多。  如今,语文课堂在核心素养的召唤下正在发生转型,我们更加关注和研究儿童的语文学习,希冀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够在课堂上真正地发生。斯霞老师用她的愛心和智慧演绎的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纯真语文的课堂,是学生享受母语魅力的课堂,是学生智慧
2014年初《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到“核心素养”。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进入颁布倒计时,逐步揭示出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迎来了“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深层次改革阶段。在“进一步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改革新时期,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素养表现型教学的实践探索”,研究小
李拥兵:今天,我们将以“‘问学单’设计和使用的优化”为主题,对我们的问学课堂进行问诊和研究,目的是让“问学课堂”更好地向纵深推进。本次的专题研讨分三个环节:课例回顾、交流研讨、自由畅论。  一、课例回顾:在优化中逼近本真  李拥兵:首先,我们请四年级的陆健老师就自己的一堂教学研究课——《雾凇》来谈谈他是如何对“问学单”进行设计和优化的。  陆 健:在探讨前,我先把三次设计呈现出来,这样更直观一些。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已经全面启用,编写人员依据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一篇文章、每一处细节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臻于完美。统编本教材凸显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充分贯彻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课标的核心理念。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指出:“语文课最基本的,还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特别要说明的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不仅仅指语文教学中实际的寫一写,而是指获得了听、说、读
文本解读  《蜘蛛开店》从整体考量,课文情节贴近儿童生活,生动有趣。招牌上的广告内容写一次,再换了一次,最后又换一次,每一次来的顾客都出乎蜘蛛的意料,让人忍俊不禁。这种经典童话的反复叙事结构,拥有巨大的想象张力,也有了被儿童阅读发现的可能,激发了儿童阅读、思考、表达的欲望,非常适合用来训练儿童朗读、复述故事的能力,培养儿童初步感知、模仿自然段的言语表达范式,实现二年级下学期到三年级上学期在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