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开店》(统编本二下)教学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xi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
  《蜘蛛开店》从整体考量,课文情节贴近儿童生活,生动有趣。招牌上的广告内容写一次,再换了一次,最后又换一次,每一次来的顾客都出乎蜘蛛的意料,让人忍俊不禁。这种经典童话的反复叙事结构,拥有巨大的想象张力,也有了被儿童阅读发现的可能,激发了儿童阅读、思考、表达的欲望,非常适合用来训练儿童朗读、复述故事的能力,培养儿童初步感知、模仿自然段的言语表达范式,实现二年级下学期到三年级上学期在阅读教学目标梯度上由句到段的自然衔接,这也应该是课后练习题“根据示意图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一要求的编排意图。
  细读课文,我们还会发现一些值得品味的独特言语表达形式。
  有一只蜘蛛,每天蹲在网上等着小飞虫落在上面,好寂寞,好无聊啊。
  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卖什么呢?就卖口罩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
  这是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中“寂寞、无聊”是蜘蛛决定开店的原因。“好寂寞”“好无聊”两个短语,高度贴近儿童的口语表达习惯,适合练习朗读。第2自然段同样用口语化表达写蜘蛛的心理。“简单”一词,值得关注,这是蜘蛛决定卖什么的动机,也是后来一次次换招牌的动机。加上第5自然段、第9自然段,这个词一共出现了三次,必须和后面的“一整天、终于、足足、才”等词语联系起来,结合语境,才能充分理解。这个词语所在的语境,是三次相同的句式:“卖口罩(围巾、袜子)吧,因为口罩(围巾、袜子)织起来很简单。”如此反复出现的句式,我们在教学时一定不能轻易忽略。
  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也值得关注,就是招牌上的话:“口罩(围巾、袜子)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同样的句式,出现三次,在帮助儿童理解故事内容上具有重要作用,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只”这个词,是造成編织店又累又不赚钱的重要原因,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个词,体会到织什么都不简单的原因。
  另外,文中“一只蜘蛛(河马、长颈鹿)、一个招牌、一间小木屋、一个星期、一条蜈蚣、一元钱”等词语,作者用了不同的数量词来准确表述不同事物的名称,这种语言现象在教学时也要关注,既要注意朗读时“一”字音调的变化,还要注意积累这些准确使用数量词的短语。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1.练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
  生字,运用学过的方法尝试记忆要写的字。
  2.搜集资料,了解关于蜘蛛、河马、长颈鹿、蜈蚣的一些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能
  够正确规范地书写“决、商”等
  9个生字,掌握“一、啊”读音的
  变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明白不要只想着做简单的事,做事情遇到困难要有始有终,积累“一只蜘蛛”这一类
  词语。
  3.抓住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典
  型句式,练习讲好故事。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搜集资料,对蜘蛛、河马、长颈鹿、蜈蚣有一定的了解。
  2.教师制作PPT。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活阅读期待
  1.出示各种蜘蛛织网图片,学生说说自己对蜘蛛的了解。
  2.板书课题:蜘蛛开店。指导写好“店”,半包围结构,“广”字部要写得舒展。
  过渡:齐读课题。织网的蜘蛛却开起店来了,这是为什么?
  二、初读课文,突破识字难点
  1.拿好书,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老师的朗读和你预习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引导学生读准确“蹲、罩、颈、匆”几个难点生字的读音。
  (2)结合第1、4、8自然段的语境教学生读好“啊”的不同读音。
  (3)结合课文语境强调读好
  多音字“只”。
  (4)结合课文语境,指导读准数量词中“一”的变调。
  3.读好词串,说一说课文大意。
  一只蜘蛛 一只河马 一只长颈鹿 一条蜈蚣
  一个星期 一家商店 一间小木屋 一元钱
  (1)读好词串。不同的事物,表示数量的词语也会不一样,要准确使用。
  (2)借助第一行词串试着说
  说课文大意,梳理课后示意图并板书:
  4.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蜘蛛说点什么?(不要只想着做简单的事;遇到困难要有始有终;遇到困难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做改变……)
  三、聚焦表达,练习讲好故事
  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吸引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好这个故事的。
  学习第1自然段,在语境中练习把长句子讲简短:
  1.抽读课文。这段话讲了什
  么?把这个长句子说简短。(谁
  怎样?)
  2.结合句子内容想想什么叫“寂寞、无聊”?结合生活想想什么叫“寂寞、无聊”?你有过“寂寞、无聊”的时候吗?
  3.指导读好“好寂寞,好无聊啊”,练习读好句子。
  学习第2~4自然段,在语境中练习讲好关键词句:
  (1)自由读,说说这几段写蜘蛛干什么,结果怎样。
  (2)关注重点句:“卖什么呢?就卖口罩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
  简单。”
  ①齐读,蜘蛛决定卖口罩的
  原因是什么?
  ②“简单”是什么意思?
  ③用上“简单”说一句话。
  (3)因为觉得“简单”,所以蜘蛛在招牌上写了这样一句广告: “口罩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①齐读。这句广告语最吸引顾客的地方是什么?   ②追问:蜘蛛认为只需要付一元钱的理由是什么?
  ③读一读这句话,感受蜘蛛的信心满满。
  4.结果如何呢?从哪句话看出织口罩不简单?(“河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工夫,终于织完了。”)
  (1)自由读,从哪些词最能看出口罩好难织?(一整天、终于)
  (2)引导理解“终于”:河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难织啊,蜘蛛从早上起来一直织到中午,该吃午饭了,织完了吗?蜘蛛又开始织,一直织到黄昏,织完了吗?吃过晚饭,蜘蛛又开始织,一直织到深夜,累得腰酸背痛,头
  晕眼花,才把口罩织好了。这就叫作——终于织好了。容易吗?简单吗?
  (3)写好这个词不容易。指导写好“终于”。
  (4)读好这个句子也不简单。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5)看图,你知道口罩难织的原因是什么吗?蜘蛛知道吗?
  5.练习讲好蜘蛛卖口罩的
  部分。
  6.指导书写“决定”“商店”两个词,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决”字左窄右宽的结构,强调“商”字下部分“同字框”里边是“八、口” 。
  学习第5~11自然段,聚焦典型句式,发现讲好故事的密码:
  1.蜘蛛店接下来改卖围巾,然后又改卖袜子,这是为什么呢?读一讀第5~11自然段,用“_____”画出有关的句子。
  “还是卖围巾吧,因为围巾织起来很简单。”
  “还是卖袜子吧,因为袜子织起来很简单。”
  (1)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作者是用哪个词分别将两次的决定和原因联系起来的?
  (2)再读课文第2~4自然段,你还发现了哪个句子也是这样的写法?
  “卖什么呢?就卖口罩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
  (3)师生合作读这三个句子。像这样先说结果再说原因的句子,叫作因果句。有的时候,也可以先说原因,再说结果。“因为”就是因果句式的关联词之一。
  (4)学生尝试用“……因为
  ……”句式来说话。
  2.作家们在写童话故事的时
  候,会经常使用这种表达相同的句式,每一次反复,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我们读故事的时候,也要关注这些反复的地方。再读课文,找出故事中像这样反复出现的其他句式。
  口罩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围巾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袜子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1)读一读。蜘蛛的招牌每一次改换卖的内容,理由都是“简单”;每一次收费只要一元钱,也是认为编织产品“简单”。可后来发现卖什么都不简单。看插图,蜘蛛真正明白口罩、围巾、袜子难织的原因了吗?
  (2)你们明白“不简单”的原因了吗?所以,当我们读到蜘蛛这样一次次重复广告的时候,你心里会怎么想?每次读到这个关键地方的时候,你能猜到蜘蛛会怎么写广告语吗?
  (3)这就是讲好这个童话故事的奥秘,这样反复的语言,可以紧紧抓住听众的心,我们在讲述故事的时候一定不能丢掉。
  (4)结合板书,四人小组练习讲好故事,注意提醒同学:几次重复的句子要讲清楚。
  作业设计
  1.描一描,写一写。
  (设计说明:上面四个字是左右结构,描、写的时候要关注高低、宽窄和穿插;下面五个字既有独体字,也有上下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仔细观察,把字写美观。)
  2.读一读,说一说。
  一只蜘蛛 一只河马 一只长颈鹿 一条蜈蚣
  一个星期 一家商店 一间小木屋 一元钱
  “卖什么呢?就卖口罩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
  “还是卖围巾吧,因为围巾织起来很简单。”
  “还是卖袜子吧,因为袜子织起来很简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说明:读一读,积累在表达上有规律的词、句,然后试着连结生活,模仿表达,展开言语实践。)
  3.想一想,讲一讲。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回家讲给伙伴或长辈听。
  (设计说明:这是课后习题。可以提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续讲故事,要注意把反复的地方讲好,以吸引听众。)
其他文献
文本解读  本文作为统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首个课文单元的首篇,相对于第一单元的识字素材而言,课文是完整的、鲜活动态的话语世界,体现了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实际交际功能。本课承载着进一步学习识字写字,以及开启课文学习的双重任务。首先是识字,“拼音是识字的工具”,课文成为巩固汉语拼音的有效载体。本文生字字音涉及易混声母“q、p”的辨别,翘舌音、前鼻音节、整体认读音节和三拼音节的准确拼读;在完整具体的语境
文本解读  1.这篇散文全篇采用第一人称讲述,用亲切自然的口吻讲述了“我”为每个季节画了不同颜色的太阳,给世间万物带来各种美好。  2.课文一共四个自然段,按照夏天、秋天、冬天和春天的顺序叙述,每个自然段写了一个季节。段落结构相似,都是先写画什么颜色的太阳,再写在阳光照耀下,这个季节呈现的美好。全文语言优美,结构工整,具有反复的特点,读起来亲切舒缓。课标对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
屈指算来,我与王希锋校长相识已八载。在这八年的时间里,我与王校长的关系经历了“无视—合作—欣赏—对话”四个阶段。我与“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也经历了一个“批判—研究—震撼—宣讲”的过程。作为一个语文教育研究工作者,能在自己所工作的领域遇到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是研究生涯的大幸;作为一个语文教育的思考者,能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后半段遇到一位思想的对话者则是三生有幸。正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我与王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听、说、读、写的训练。本节课,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人物的语言,感悟人物的高尚品格,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本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朗读感悟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老人对年轻一代的关怀。  【教学目标】  1.体会老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的关注焦点,历代都有写作教学质量的热议。每一个关心语文教育的人都会参与其间。  夏丏尊便是其中之一,先生言:“思想愈无头绪,文字反益玄虚。”表达是思维的诉求,“真实”“明确”亦是夏丏尊对待写作的态度。语文教学有其特殊性,教师“费过心力”,研究“教学公式”,而学生仍然“成绩幼稚”。这种情况如何改善?从夏丏尊在写作教学中关于“是什么”“写什么”“如何写”的探索中,也可窥得一二。 
向守万老师《在平凡中揣梦前行》(《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7年第5期)一文谈到他听过的一堂语文课——  那是一位姓黄的代课老师,课上得极其简单,只有读书、背书、抄生字这“三板斧”。不仅如此,他的教学语言也极为平实,比如:  这篇课文写得很好,你们就一字一句地读吧。  写得好,就抓紧时间把课文背下来。  写完了,能听写吗?写完了的再把生字听写一遍。  ……  没有过多的噱头,没有花哨的技法,有的,只
2017年伊始,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举办了“像斯霞老师那样教语文”研讨活动。我有幸参与了以“追求自然而纯粹的母语启蒙教育”为主题的“名师沙龙”,感慨良多。  如今,语文课堂在核心素养的召唤下正在发生转型,我们更加关注和研究儿童的语文学习,希冀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够在课堂上真正地发生。斯霞老师用她的愛心和智慧演绎的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纯真语文的课堂,是学生享受母语魅力的课堂,是学生智慧
2014年初《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到“核心素养”。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进入颁布倒计时,逐步揭示出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迎来了“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深层次改革阶段。在“进一步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改革新时期,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素养表现型教学的实践探索”,研究小
李拥兵:今天,我们将以“‘问学单’设计和使用的优化”为主题,对我们的问学课堂进行问诊和研究,目的是让“问学课堂”更好地向纵深推进。本次的专题研讨分三个环节:课例回顾、交流研讨、自由畅论。  一、课例回顾:在优化中逼近本真  李拥兵:首先,我们请四年级的陆健老师就自己的一堂教学研究课——《雾凇》来谈谈他是如何对“问学单”进行设计和优化的。  陆 健:在探讨前,我先把三次设计呈现出来,这样更直观一些。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已经全面启用,编写人员依据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一篇文章、每一处细节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臻于完美。统编本教材凸显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充分贯彻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课标的核心理念。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指出:“语文课最基本的,还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特别要说明的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不仅仅指语文教学中实际的寫一写,而是指获得了听、说、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