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_daiv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最佳境界在于以兴趣激发动机,促进思维和想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至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善于激发表扬和鼓励学生,逐步培养浓厚的兴趣。一般地,兴趣的激发培养主要通过学校、家庭等途径,采用多条途径综合培养模式,以学校教学为主,同时辅之积极有效的家庭活动。
  一、学校教学中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很大关系,教师的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求我们“寓教于乐”、“教学有方”,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
  (一)从培养师生间的感情入手,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有恰当的教学方法、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外,微笑往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每当我面带微笑走进教室上课时,学生也以同样的微笑回报我,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瞬间拉近了,学生紧张的情绪减少了,和蔼的语言打动了学生,大家都乐意和我交流、研究和讨论。从而消除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地位,有的只是一个大姐姐在和他们一块学习,一块交流,做他们的好朋友、好伙伴。教师的微笑,能感染学生,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微笑可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可增加师生的情谊,可使学生“爱屋及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让学生多看、多动手、多体会,以加强数学的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对直观、具体、形象和生动的实物很感兴趣,能在人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通过直观实物来了解、说明数学概念、性质和公式等,不仅能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将抽象的学习知识,寓于学生的乐趣之中,寓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之中。这样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深信不疑、记忆深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设计游戏则要因势利导,能尽量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度、适当地组织一些竞赛性的小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小熊卖文具”的游戏。请一个小朋友戴上头饰做小熊,大家当顾客,到文具店买东西。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他们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戏行列,望着商店里想买的东西,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我及时的把商店里要买的东西變成简单的元、角、分换算,看着价格单上的价钱就能买到你想买的东西。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设置陷井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设“陷井”,是针对学生由于对某些数学知识不够理解而表现在判断、推理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失误等现象,有的放矢地编出一些有迷惑性的题目,布设“陷井”,借以考查学生对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在“落入”和“走出”误区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得以提高。在数学实践中我发现设“陷”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经努力学生跳出“陷井”获得成功,从成功的喜悦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倍增。他们在欣赏自己成功的过程中无形的进行了兴趣的自我培养。
  二、家庭生活中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培养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如:孩子知道了米、厘米长度单位后,家长列举牙刷、铅笔盒、床、裤子、冰箱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他先估计出每种物品的实际长度是几厘米、几米或几米几厘米,然后再用尺子进行实际测量,看实际测量的结果与估计的结果差距有多大。这样,不仅可以逐渐培养孩子估算、估计的能力和测量能力,巩固在学校中所学的数学知识,还可以使孩子感受到数学就在我身边,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
  1、以生活中的普通常识为起点。孩子们的兴趣有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倾向于与自己关系密切或熟悉的事物。因此,在他们生活中学习数学,会引起极大的兴趣,更容易产生共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这不仅使孩子想学、乐学、会学,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2、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引导孩子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孩子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在孩子参与处理家务事的过程中,不但能发展智力,还能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让孩子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有意识地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孩子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孩子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日增月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更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来诱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使学习兴趣得到保持乃至高涨,从而形成一种教学需要的“愤悱”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灌云县龙苴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对1900年中国三次政治事件的比较分析王淑英甲午战争以后的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任意宰割的一块肥肉,这种痛苦的现状,对于广大爱国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思想上受到极大的震动。而戊戌喋血促使更多的人觉醒:旧的日子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必须为濒临灭亡的...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教学关注的焦点。体育教学也是一样,体育教学是否有效,关键看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掌握到掌握,从不熟练到熟练的变化和提高。这里的进步或发展不仅有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这一方面,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现就如何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多彩的作业形式,不仅能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而且可以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情感。  一、自选作业——巩固基础知识  学生存在着学习能力的差异,布置相同的作业会导致以下几种情况:作业太难,中差生不能适应;作业太简单,中上等生吃不饱;所以统一的作业总体上是不具有普遍适应性的,
我国政府和教育部门很早意识到教育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早已决议,要分三个不同层面在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体系中推进信息教育技术,同时更要加强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程的整合。这项措施对于我国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将大力推动现在教育的改革,让教师进一步的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探索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工具来帮助自己,来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一定要依赖于计算機
创新思维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高级过程,它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并且能指引人们不断地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学共同探讨的课题。我通过教学的实践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习思考,使学生想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