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法实践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其创新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探究式”教学法的尝试,本文就此作了相关的介绍。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3-0047-01
  
   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独立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并有所发现,这是当今物理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充分利用物理学科本身的趣味性,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而探究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为此,我对“探究式”教学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尝试。
  1 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
   探究就是探讨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探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质就是求知欲。探究欲是一种深层的、内在的驱动力,它能激发学生去寻根问底,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探究活动中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不仅仅是组织学生认真掌握课堂上的知识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尝试过多种方法,例如:制造悬念法、问题引入法、逆向思维法、佯谬分析法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在研究静摩擦力的课上,用二本较厚的书逐页对插后,让二位同学来拉开,结果二位同学用了很大的力也未能拉开,学生们感到不可思议,于是产生了急于弄清问题的冲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就被激发起来了。又如,在研究光路的可逆性时,设计一个问题:假定有两个学生,分别在两教室内,教室外有一平面镜,甲学生躲在门背后,但能通过平面镜看到乙的眼睛,那么乙学生能否通过平面镜看到甲的眼睛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学生们的探究欲望马上被激发起来了,于是有了进一步探究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这种探索情感。
  2 以课题探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跨学科探究过程。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包括自然问题的探究和社会问题的探究两大类。而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的核心是课题研究,即模仿和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搜索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事实材料,运用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并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
  3 概念教学中的探究
   概念课教学以往的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机械地背诵定义,但对概念的理解却十分肤浅,处理问题盲目,运用时也经常出错。症结在于他们对概念的理解不透,缺乏探索与实践的认知,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是必要的。如“杠杆”的教学中,学生觉得简单,但很难表述清楚、完整、准确。那么教师应创设情景,撬石头的棒、跷跷板、压水井的柄等,让学生观察、研究、探索这些材料的共同点及共性知识,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每组都归纳出杠杆的定义。在集中讨论分组的成果同时,采用实验加以验证,比如:有的同学用圆珠笔撬书本的实验来验证,有的同学用打开的小刀当铡刀切纸片等,来验证杠杆是一个硬棒,能绕着固定点转动,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曲的,最后讨论归纳出杠杆的定义,并指出杠杆的要素,使学生有良好的认识方法,学到的知识印象更深刻,重视个性发展,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4 实验课教学中探究
   初中学生都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希望亲自动手多做实验,注重探究。探究是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通过探究可以大大激发学生认知驱力。实验课中,应先提示学生如何作好实验计划的制定和安排,自由设计实验,选择好必要的器材,注意科学的实验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对实验的不同的方案进行评估、交流、取长补短。比如,“研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探究的结论,先让学生独立地假设、猜想,让学生充分的想象,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等方法进行猜想。有的同学提出“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这一猜想,学生们有一致的共鸣,于是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探究方案。此时,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空前高涨,通过讨论,确定运用控制变量法,在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的条件下,改变物体的密度,研究所受的浮力是否相同。简略步骤:用弹簧测力计称出铁块和铝块在空气中的重力,然后使铁块和铝块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两次示数求出浮力,然后进行比较。通过以上实验的探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对于一些探索的实验,学生对于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所揭示的物理事实感到惊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心理,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去寻求答案。新颖有趣的问题,特别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耐人寻味的问题,是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基础。即使对于一些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表达出来后,也更为生动形象,易于被学生接受,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习题课教学中的探究
   习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让学生巩固知识、掌握解题技巧,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辨析的探究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如:“日常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品可以用来做物理小实验,现有玻璃杯、铅笔、白纸、玻璃和水,从中选用器材可以作哪些实验?要求:至少设计二个实验,并简要写出实验方法、步骤及原理。”学生根据上述要求进行一系列实验的设计和训练,设计出许多种实验方案,每个方案都闪烁着创造思维的火花,充分体现了“以培养能力为主,以发展学生为本”,注重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的知识,多思少算的思考能力这一种考命题导向。
   综上所述,课堂探究性学习应该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养成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情境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它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当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本文结合初中物理课程特点及初中生的心理状况,对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情境创设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 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3-0042-01     情境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创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要看到,民营企业虽
学位
期刊
最早使我萌发入党念头的不是教科书,而是身边无数共产党员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有两件事是我终身难忘、最受感动的。1985年,我在陕西旬邑上学时,住在当法院院长的
摘 要:作业是课堂的延续,是反馈和调控教学过程的最佳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本文笔者主要介绍了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具体要求及一些设计技巧。  关键词:初中数学 作业 设计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3-0040-01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作业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
摘 要: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有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实验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全面的观察和实事求是的记录。同时让学生观察和思维相互渗透,使学生的观察有明确的目的性、方向性,使学生总在质疑、解疑的矛盾中经受锻炼,不断前进。  关键词:化学实验 观察能力 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3-003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教师如何组织有效的解题教学,来传授学生相应的解题技巧,从而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其解题速度和解题的成功率,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 解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3-0046-01     初中学生在解物理题时,特别是碰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往
摘 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已成为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笔者针对新课改的要求,就初中化学学法指导问题谈了几点体会。  关键词:初中化学 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3-0044-01     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倡导以学生自主参与、科
小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论述,是他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密不可分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