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love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指出:语文课程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整体和谐发展。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策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可靠保障。这四个方面的基本理念构成了完整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而这四个方面的基本理念都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突出主体性,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呢?
  一、教师要树立主体教育观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同时又认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协同活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以教师为主体”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按照课程的本质。教学的根本目的、特点,基本策略去引导学生,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教育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学生如何学,如何活动。因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才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前提。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才能成为可能。教师只有树立主体教育观,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的基础。
  二、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首先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入手。自信心是一种重要的心里品质,它表现为对自身能力的信心。教师要促使学生不断地展示“我能行”——能认、能读、能写、会说。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一旦形成了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就会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就会树立语文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消除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畏难情绪,学生在快乐的语文学习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识字不难、写字不难、读书不难、背诵不难、写作不难。如教学《槐乡的孩子》时,课前要求学生:⑴读和抄写课文中注有拼音的字。⑵思考槐乡的孩子为什么要去割槐米。⑶口叙孩子们割槐米的过程和心情。课堂上抽学生读课文,分组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回答课前的两个问题,再引导学生把课文中描写槐树、八月的天气、孩子们割槐米的动作、心情的语句找出来。抓住学生喜欢野外活动的心情,要求课后写一篇作文:“记一件愉快的事”。经抽学生作文查阅,记叙清楚,会描写,有内容,不枯燥,突出了“愉快”的事。通过教学和课外学习,既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又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凸显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性。
  三、要转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
  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最佳的语文课堂。积极引导学生“能主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观察,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语言能力的形成主要途径是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实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敢于实施一个“放”字。“放”就是充分给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教师确定教学目标,调动学生的智慧和思维,让学生去阅读,增加动力,寻找答案。如教学《爬山虎》时,教师拟出几个思考题让学生去思考:⑴爬山虎为什么会爬上墙?⑵课文是怎样描写爬山虎的叶、茎、脚的变化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仔细阅读,思考,室外细心观察,课堂交流体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各小组回答,补充,针对爬山虎叶、茎、脚的生长变化,回答了爬山虎爬上墙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制造气氛,明确目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就是大胆实践的过程,也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从而培养了能力,并得到提高,也突出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性。
  四、要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除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一般能力外,应把重点放在自学的能力培养上。因为自学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自学可以让学生全面发展,自学可以让学生去探索新知识,找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去摸索学习方法,去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去发现问题,亲自体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之后的无限乐趣,激发自身学习的潜能。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师生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朗读、默读、诵读;放手让学生谈自己对文章理解的体会;放手让学生去写故事情节、人物评价。课后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课外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课外学习,使课外学习成为课内教学的延续和发展,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去找出课文中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让学生讲述班长马宝玉是怎样指挥战斗的?全班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部分。课堂上,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后组织召开一次故事会,讲述抗日战争中的英雄故事。学生们纷纷准备,激发学生去自学,故事会开得很成功,使课内知识课外得到互补。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要实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树立主体教育观,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
  (作者单位:555100贵州省石阡县荆坪小学)
其他文献
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诱发和树立“学困生”正确的动机,是初中物理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需要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物理困难的原因,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到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通过有趣的“激”发“学困生”隐在的潜能,提高其自身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成功学习物理奠定基础。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物理“学困生”最缺乏的就是自信心。而自信心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动力,是成功的根本保证。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对战胜学
期刊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它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本质。批注是形式,用心是根本;批注是手段,促进用“心”阅读是目的。学生给课文批注的阅读方法,是在老师的帮助下主动的应用语言,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在理解、分析、概括、评价等能力层面展开阅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提高感悟和欣赏评价的能力。语文批注阅读应注意以下问题
期刊
文言文不仅是传承历史文明的载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然而初中文言文教学却一直是许多教师的难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我们常常看到,很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的备课中虽查阅了很多的资料,标记了文言实词、虚词的注解,在课堂上又极其费力的将这些自己的所学让学生记录下来,其现象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学习效果不佳。那么,如何对文言文进行有效教学,进而使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浓厚兴趣呢。以下是笔者
期刊
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梳理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形积累,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它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包括用得精彩的巧妙的实例,有
期刊
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  农村小学生朗读的最大缺点就是爱“唱读”。对于他们来说,似乎一字一顿,拖声拉气地“唱”那才叫“读书”。特别是集体齐读时,全班几十个学生一起“唱”,所有的课文几乎都用同样的腔调。其“唱”完的结果是:虽然会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机遇,同时也是教师发展的挑战。在新课改的冲击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生成长的知心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课程改革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探索者。迅速转变观念,迎接新课程的挑战是每一位教师无法逃避的责任。  现谈一下我在近六年的新课改教学生涯中所探索总结出来的一些关于新课改下教学的浅薄经验。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实施教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促进其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从而使他们尽快达到“展卷自能通解,下笔自能合度”的自学水平。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则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要求我们在教
期刊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常常听到这样的感叹,上语文课难,上作文指导课更难,不知从何下手。有调查研究显示。学生觉得写作难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内容可写,不知道写什么。特别是初中学生由于对身边的事物很少关注或了解不够深透。往往提起笔来,思绪空荡,一片茫然。写作是生活的反映,要让学生不再觉得作文难,首先必须解决学生写作材料的问题,有了材料,写起来也就能得心应手。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养成观察习惯,从而让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历来都十分重视文言作品的教学工作。但传统的串讲法,讲究的是字句落实基础上的全面研读,要求趋于专业化,实际上是教师在“讲”书。学生在听和写的同时,象被填的鸭子,连“吞咽”的机会都没有,更谈不上“品味”了,所有的心智活动都被教师的讲越俎代庖了。试想:这种没有精神愉悦,没有心理主动,没有感情共鸣的学习过程,怎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找不到感觉的学习,又怎能激起学生对学习对象的热爱?  当然,那些
期刊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学习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相连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