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al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学习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相连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迅速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教学目标和任务,也就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之一。在长期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教育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有效的办法。
  一、营造充满爱的课堂,让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情感
  创造充满爱的课堂需要教师付出来自内心的、真诚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爱。教师在拥有爱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还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要懂得并时刻尊重学生,这样就不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学生的情感、影响学生的情绪。
  这里所说的愉悦,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全力进取,并且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参与课堂活动的途径,同时获得自豪感。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双方能够达成教与学的默契,实现教学相长。课堂上,教师的愉悦来自于恰到好处、精妙地阐释,熟练自如、妥善地使用各种文体;来自于课堂上营造的融洽气氛。学生的愉悦则来自课堂上人格被尊重、地位被明确、情感被引发、思维被激活、能力被肯定的心理满足,来自精神虚空被填充、学习知识被吸纳的心理快感。
  在这种和谐愉悦、充满爱意的环境中,学生接受情感熏陶、畅游文本美妙的意境、接受情感熏陶,确实是种享受。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情迷文中
  以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做基础,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领悟和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指导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就文本理解进行对话,激发情感体验。
  1.真情朗读,体悟文本情感
  语言是情感的物质外壳,是情感的载体。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对语境的领悟能力以及对语言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朗读这一手段,以情发声,以声煽情,读出作者的感情,读出文本的意境。而朗读则依据文本需要来确定朗读的高低快慢,需高亢时高亢,当低沉时则低沉。要讲究抑扬顿挫。比如,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就要读出“大江东去”的雄浑、豪迈,“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胸有成竹、镇定自若;读《荷塘月色》,则需要品出“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淡淡的喜悦,“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淡淡的哀愁;读《纪念刘和珍君》就要读出对于烈士的怀念与敬爱、对于敌人的痛恨……。总之,要让声音跟随着作者的感情起伏跌宕。对于文章,尤其是诗歌和散文要加以反复吟诵,使诗文的神、情、理、趣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传达出来。
  真情朗读,体悟文本情感,这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同时也是对教师的要求。有时因教学需要,教师也要进行示范朗读。此时,教师要在自己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朗读要领:喜则声高气昂,怒则声疾气足,忧则声低气缓,爱则声柔气徐。让学生在自己的引领下陶醉于文章所创造的意境中。假如教师的朗读缺情寡味,焉能让学生深受感染并品味其中真情呢?
  2.积极讨论,唇枪舌剑,尽显真情
  讨论与讲授不同,讨论是双向的。如果说讲授是向学生传递信息,那么讨论则让学生积极从事学习,并允许学生提出疑问,进行探究并做出反应。课堂讨论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和辩明是非以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以小组或全班方式开展一些讨论能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通过讨论、争辩,掌握的知识会更深刻,更准确,对问题的思考会更全面,对结论的表达会更系统。
  教师在对课文的分析中,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倾听、补充,在不知不觉中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走近问题中心,找到问题的答案,使他们不但学到语文知识,而且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学生对问题的讨论、争辩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在争论中,学生受到的教育也越来越深刻。
  对课文中提到的思想问题,特别是对学生认识上有分歧的思想政治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能集思广益,获得思想认识上的深化。例如在教授《陈奂生上城》一课时,对“中国老百姓身上是否仍然游荡着阿Q的幽灵”进行讨论,最后大家认识到:①改革开放初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②尽管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精神生活依然贫乏,在农村依然存在着种种陋习,只有克服这些陋习,生产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不仅要抓物质文明,更要抓精神文明。只有精神文明上去了,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
  3.积极引导,深入思考,感悟情感
  由于一些固定思维模式的约束,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文章浅显的层面上,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和评价,梳理和归纳,以加强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情感沟通。
  如读舒婷的《致橡树》,既要思考现代的爱情理念,也要评价独立的人格;读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不仅要引导学生去体味士大夫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良知,还应该通过“屈原只有一死吗?”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去评价当时的社会,去思考当时人们的生命观和人生观;《读雷雨》时,既要思考人性的复杂与多变,也要看到人性异化过程等。
  通过这些思考和评价,学生就可以感悟文章中的情境,深情深刻的体会到教材选文中的“情”与“理”的因果关系。
  总之,只要教师从切身实际出发,积极发掘教育教学资源,充分调动课堂内部一切积极要素,就一定能完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重要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由于长期被忽视,学习困难的学生,常常自感前途无望而自甘落后,丧失了进取心,甚至悲观厌世。面对一双双纯洁而又自卑的眼睛,作为班级领导者、组织者的班主任,应怎么转化这些后进生,使之取得进步。但正是这“转化”扼杀了许许多多的专家与人才;殊不知,未来的社会,需要的不仅是知识丰富的科学家,还需要文学家、美术家、音乐家、运动健将、创造家发明家等,更多的是那些默默无闻为社会作贡献的普通公民。因此,我以为最佳的办
期刊
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诱发和树立“学困生”正确的动机,是初中物理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需要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物理困难的原因,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到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通过有趣的“激”发“学困生”隐在的潜能,提高其自身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成功学习物理奠定基础。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物理“学困生”最缺乏的就是自信心。而自信心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动力,是成功的根本保证。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对战胜学
期刊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它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本质。批注是形式,用心是根本;批注是手段,促进用“心”阅读是目的。学生给课文批注的阅读方法,是在老师的帮助下主动的应用语言,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在理解、分析、概括、评价等能力层面展开阅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提高感悟和欣赏评价的能力。语文批注阅读应注意以下问题
期刊
文言文不仅是传承历史文明的载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然而初中文言文教学却一直是许多教师的难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我们常常看到,很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的备课中虽查阅了很多的资料,标记了文言实词、虚词的注解,在课堂上又极其费力的将这些自己的所学让学生记录下来,其现象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学习效果不佳。那么,如何对文言文进行有效教学,进而使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浓厚兴趣呢。以下是笔者
期刊
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梳理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形积累,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它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包括用得精彩的巧妙的实例,有
期刊
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  农村小学生朗读的最大缺点就是爱“唱读”。对于他们来说,似乎一字一顿,拖声拉气地“唱”那才叫“读书”。特别是集体齐读时,全班几十个学生一起“唱”,所有的课文几乎都用同样的腔调。其“唱”完的结果是:虽然会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机遇,同时也是教师发展的挑战。在新课改的冲击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生成长的知心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课程改革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探索者。迅速转变观念,迎接新课程的挑战是每一位教师无法逃避的责任。  现谈一下我在近六年的新课改教学生涯中所探索总结出来的一些关于新课改下教学的浅薄经验。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实施教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促进其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从而使他们尽快达到“展卷自能通解,下笔自能合度”的自学水平。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则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要求我们在教
期刊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常常听到这样的感叹,上语文课难,上作文指导课更难,不知从何下手。有调查研究显示。学生觉得写作难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内容可写,不知道写什么。特别是初中学生由于对身边的事物很少关注或了解不够深透。往往提起笔来,思绪空荡,一片茫然。写作是生活的反映,要让学生不再觉得作文难,首先必须解决学生写作材料的问题,有了材料,写起来也就能得心应手。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养成观察习惯,从而让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历来都十分重视文言作品的教学工作。但传统的串讲法,讲究的是字句落实基础上的全面研读,要求趋于专业化,实际上是教师在“讲”书。学生在听和写的同时,象被填的鸭子,连“吞咽”的机会都没有,更谈不上“品味”了,所有的心智活动都被教师的讲越俎代庖了。试想:这种没有精神愉悦,没有心理主动,没有感情共鸣的学习过程,怎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找不到感觉的学习,又怎能激起学生对学习对象的热爱?  当然,那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