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生古诗文欣赏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ong0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典范,是经过五千年沉淀传承下来的民族精华。正是不朽的古典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色彩,使中国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但是,古诗文的语言形式和语言特点与现代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很大。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古诗文欣赏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师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注重诗文诵读,感受作品音韵美
  诵读的基础是把字音读准,把韵脚读稳。这要求诵读者能够读出诗句的轻重缓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这是诵读也是古诗词欣赏的第一阶段:因声求气。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就是让人们吟诵的,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魅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反复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的有效方式。学生在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感的同时,要能够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走进其内心世界。学生要能够在诵读中理解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情感和古诗文个性化的语言艺术,从而提升欣赏美和感受美的能力,使语文素养和个人智慧都得以进步。教师在进行学生欣赏能力训练时可以先要求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文,在诵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僻字、诗句的韵脚以及需要
  现一种愉悦的心态,而色彩暗淡的景物往往表达伤感之意。如: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中间四句为景物描写。寒山的寒字本意露出清冷之意,又加夕阳渐渐微弱、黯淡的光彩;新月本给人美好明亮的感觉,与落叶意象组合到一起,也就带有了凄凉之意。所以,首联中虽言闲吟诗,不悲,但我们已经依稀感觉到了作者内心的黯然。第五句,鸿雁在远及天边的烟水背景之下更显孤单,寒冷的北风肆意吹卷,美好的菊花满地狼藉。作者的心头该是怎样的孤独失意,又是怎样的寒意。这两联的景物描写把作者的心境表露无遗。
  五、关注诗歌中的叙事句
  主人公的行为举止是其内心情绪的反映。而作者有意选取人物的行为举止或事情入诗,肯定与表情达意密切相关。如:
  阮郎归 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绿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注】作者一作秦观。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劫:围棋术语。(2014年全国新课标I卷)
  最后两句,整顿残棋,说明主人公棋未下完,联系上文,应是因愁绪而停止;应劫迟,说明主人公心有所思,心不在焉,因而反应迟钝。这两句叙事,写出了主人公心事重重,心绪烦乱的状态。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261400)
其他文献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写景名篇,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篇目,文章构思独出心裁、意境清新淡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文章中,作者把月色下的荷塘描绘得千姿百态,一字一句,推敲锤炼,朗朗上口,用词之间又无斧凿之迹和矫揉造作之态,实属妙哉。尤其是以下几例,经朱自清先生的文笔渲染,本不足为奇的月色下的荷塘便显得耐人寻味、寓意深远。  第一,动词的拿捏恰到好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
高尔基曾说:“文章的开头是最难写的,就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好的开头,有着“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艺术魅力,会让人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热情。而好的结尾,明代学者谢榛如是说过:“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读罢,会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但在考场上,因时间有限,作文的开头、结尾往往草草为之,少有生气,让整篇文章的可读性大打折扣。下面笔者就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法,介绍几种实用
尼采强调个体精神成长经历“骆驼”“狮子”“纯真而柔软的婴儿状态”三个阶段:骆驼背负责任艰难跋涉,狮子勇猛无敌,最后,反向回归,努力构造一个婴儿般的充满黎明气息的新的生命本
<正>近几年,以网络和手机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迅速崛起,对传统纸媒形成强烈冲击。面对严峻的生存现状,一些财经纸媒仍我行我素,报道内容游离于读者"焦点",公式化、概念化、浅
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但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桎梏的同时,语文教学出现了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只求对话的形式而随意解读文本的现象。课堂在倡导师生多元对话、尊重学生个体体验的同时,应该遵循多元有界的文本解读原则。所谓“多元有界”是在肯定阅读审美不确定性与差异性的同时,认为文本阐释是有阈限、有范围的,存在原文本的潜在意义内核,无论是文本内容的解读,还是组织对话
9月24日,全省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大赛决赛在石家庄落下帷幕。两天来,47名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新闻工作者,讲亲历故事、谈采访过程、说内心感受。参赛选手中不乏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