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氛围的营造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教学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只有学生认知兴趣被激发出来,才能够进一步自主自觉地发自内心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语文知识。如何创设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成为当前眼下广大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营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中教师是扮演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已成为语文教学课堂的主人。语文教师要创设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尊重学生客观存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及发表自己的间接看法,学生自信心得到培养锻炼,从而更好地开展思考学习,有效提升自身语文综合能力。
  一、语文教师的良好教态促成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教师的那一刻就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具体来说,一要用微笑面对学生。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微笑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惧怕感,课堂气氛温和。二要多给学生肯定的目光、鼓励的目光。多夸獎孩子们“好极了”“你真棒”等,教师还可奖励学生小红花、作业本等物品,这样让课堂气氛积极向上,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学生才能不断进取,具有旺盛的学习兴趣。
  二、課堂设疑应放在重点、难点处,突破认知结构矛盾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平铺直叙的讲解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但设疑过多又会使学生过分紧张。因此,课堂设疑应放在学生认识矛盾的焦点上,教材的重点、难点往往是教学的焦点,此处设疑,不仅可使学生拓宽思路,而且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突破认知结构矛盾。小学语文教师在设疑时要把握如下两点:一是循序渐进,设疑要有梯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二是有的放矢,设疑要紧扣重点,不要树敌过多,以免造成喧宾夺主,影响对重点、难点的把握。
  三、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舞台,讲台同样属于学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讲台是老师传授知识的战场,老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但是,小学生也是一个个具有巨大潜力的个体,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为他们营造表现自己的舞台,使讲台不仅属于老师,还属于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交给学生,这能够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是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热情,体会学习乐趣的最好助推剂。这样有助于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老师对学生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他们呈现出的亮点和不足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引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进步。
  四、师生互动交流,拉近距离,增强学生自信心
  沉闷的课堂氛围容易形成昏昏欲睡的感觉,缺乏交流是影响当前课堂教学效率中最为突出的一个方面,教师的讲解像是流水作业,学生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即使有简单的提问,也无法达到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距离的目的。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开展类似课堂讨论会或者辩论会的活动,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能进行互动和交流。在课堂讨论会或者课堂辩论会的开展过程中,要对发言积极的学生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拓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互相补充,从而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一段有趣的导入语、一个吸引人的小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使他们集中注意力,而且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巧妙地导入,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课作情感铺垫。
  小学语文教学开展中教师应当贯彻落实民主平等的思想,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枷锁局限,大胆改革创新新型教学方式以及树立新型教学理念,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营造良好小学语文课堂氛围,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李云,江苏邳州市运平路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语文课堂上,尤其在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气氛更要轻松而活泼。那么,如何营造小学课堂上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呢?  一、采用多种形式导入新课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原始动力,所以,教师备课的时候,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的内容,研究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导入新
期刊
有那么一段时光,充满了早秋精神,这时,翠绿与金黄相混,悲伤与喜悦相杂,希望与回忆相间自然的节奏之中有一条规律,就是由童年,青年,老年,衰颓,以至死亡,一直支配着我们的身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尤其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更是重视,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拓展教学也是当前许多教师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教学拓展过程中应充分遵循几方面原则,并结合生活、情境以及活动等方式,共同为拓展教学内容,为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打下基础。  一、初中语文课堂拓展教学的实施原则  1.目标性。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有着一定的目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拓展也是如此,
期刊
语文学习中,流行这样一句话:“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也许这是学生信口开河,但由此不难看出,文言文可能确实是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难敌。  事实上,文言文是何等重要?从诗经到楚辞汉赋,从诸子散文到明清小说,浩瀚的文学宝库中,它是璀璨耀眼的一颗明珠,它承载了我们先人无数的智慧结晶,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有必要走近它,了解它,掌握它。因此,作为语言文化传承者的教师,更有必要教好文言文,传
期刊
我是常常在人群中感到寂寞的,有人的寂寞比孤独更可怕在我们的校园里,有两座猴笼。一座装着的是一只老猴,另一座装着两只小猴。老猴的笼外比较冷清,人们从那旁边走过,偶尔停
列宁曾有言:“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完全由教学人员来决定。”这是对课堂及知识的教育内容的贴切表述;我国陶行知也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这既点出了教师如何掌控课堂,又道出应该感悟知识。从教育家的角度可看出课堂、知识的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应首先领悟而后影响学生。  一、把握语文课堂的节奏  应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把握语文课堂的节奏:例如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班
期刊
我不信任中学时代的恋爱儿子,爱情迟早会来临。有时像春雨,润物细无声,等你觉醒,它已根深叶茂;有时像一记重槌,当胸一杵,顶得你耳鸣目眩,心碎肠断;有时像台风过境,既是烈焰
长期以来,对于文言文教学,老师们往往过分注重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古汉语知识的讲解,使得本来很有趣的文章味同嚼蜡。老师越教越无趣,学生也越学越枯燥,费时多效率低。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呢?  一、多媒体教学适时介入课堂  搜集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音像资料,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教授《隆中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段,及其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使
期刊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全新的信息化时代,在数字化的大潮流下,“互联网 ”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互联网 ”教育模式中,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已经为典型的新型教学模式。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都是源于美国的新型课堂教学组织模式,自传入我国以来,很快就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之中。微课最开始起源于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发给亲戚家孩子的在线教学视频,在那之后就迅速蔓延,以其短小
期刊
在给景物披上无限温情的浅灰色的清晨,我喜欢从窗口眺望塞纳河和它的两岸。  我见过那不勒斯海湾的明净的蓝天,但我们巴黎的天空更加活跃、更加亲切、更加蕴蓄。它像人们的眼睛,懂得微笑、愤慨、悲伤和欢乐。此刻的阳光照耀着城内为生计忙碌的居民和牲畜。  对岸,圣尼古拉港的强者忙著从船上卸下牛角,而站在跳板上的搬运工轻快地传递着糖块,把货物装进船舱里。北岸,梧桐树下排列着出租马车和马匹,它们把头埋在饲料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