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合作与创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 :孔子学院(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m8020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延东阁下,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大学校长们,同学们,孔子学院的拥趸们,全球孔子学院的各位代表,非常荣幸有机会就“孔子学院及其如何通过合作与创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大家共同关心的大会主题进行探讨。
  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创办于13年前,作为一个试点项目,验证大众对一个关于中国语言文化的项目的接受度。尽管日后“孔子”这个名字理所当然成为项目的关键成分,彼时项目却并未命名为“孔子学院”。当时,我立刻同意抓住机遇,在马里兰大学设立这个试点项目,并且充满热情与信心,在2004年春季与中国驻美国大使杨洁篪先生一道签署了项目备忘录。据我在中国大使馆的非官方消息源告知,如果项目试点成功,长期来说,也许会在全球建立50所孔子学院,其中美国有10所。
  我的感觉是,大家都低估了全世界对孔子学院项目根本理念所抱持的热情。而产生对于孔子学院项目兴趣的预期偏低的可能原因之一便是思维定势,这种定势直到最近才转变为我所谓的“21世纪全球创新环境”,到2000年时,全球企业、创新与合作环境完全成形。全球伙伴思维的特点是通过合作关系,聚集英才,加速推进,是合作与共享(并非拥有)机会去推进各项目的一种理念。新旧环境之间的区别在于,聚合伙伴关系,以聚合英才;加速推进;利用现代通讯手段联结不同的人;提升理解其他文化与语言的必要性;让全球参与更加明显。
  简言之,孔子学院项目蓬勃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所需的就是21世纪全球创新环境的各种元素。孔子学院项目创建的时机恰好。如果我与杨大使的备忘录是在1994年而非2004年签署,孔子学院项目很有可能不会发展到今天的情形。规模更小,犹豫,慎之又慎,不够自信,愿景狭隘,更接近于刚开始时说的全球50所、美国10所的规模。
  21世纪——“放手去做(go forit)”的世纪——全球创新环境在2000年已经形成。如果想要项目成功,必须“融入”不同社会。社会有巨大惯性,它们不快速前进,不适应新项目。孔子学院项目扎根全球,因此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融入各个不同的社会。必须预见,当下的环境是欢迎孔子学院项目的,而1994年时也许并非如此。那也是我当下的预期,正是催生了孔子学院项目建立的环境也促进了对它们的普遍接受。这是一整个体系。时机决定一切。
  目前,许多孔子学院已经成熟:融入大学、当地中小学、企业与社区,国家,等等。因为它们在这个“放手去做”的世纪诞生,它们生而富于创新与合作。如果我们把第12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主题的英文再润色一下,但保持其原有含义,也许可以把它叫做“通过创新与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21世纪的关键:每一家成功的机构都在这么做。一个开放的问题:我希望你们是在通过合作与创新建立一个命运共同体。我预计你们能做到。
  感謝大家聆听。
其他文献
“丝绸之路”沟通东西、互通有无、互利共赢的经济意义毋庸置疑,而丝路沿线的文化内涵则更有味道、更加迷人。无论是大国还是小邦,无论是大城还是小镇,深深挖掘,哪里都有独具魅力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俗风情,更有绵延千年的生活方式与处世之道。无论经历何种风云变幻、时代变迁,总有一些文明印记无法磨灭,成为一个城镇、区域、国家区别于他处的文化符号。亲身驾驶车辆,沿着丝绸之路经济带行走,种种“前世今生的味道”涌上心
期刊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美妙,而逛庙会正是庆祝春节最具历史感与特色的庆典形式之一。庙会,是始于中国远古时期的一种民俗活动,如今仍在广大地区流行。  庙是中国最原始的信仰,是先人神灵崇拜的神圣所在。在古代中国,以敬神拜祖为主要内容的祭祀活动是国家生活的头等大事,很多传统节日都起源于此。为了供奉神灵,人们建造庙宇并前去朝拜。和西方的教堂相似,宗
期刊
在贵州省委、省政府,贵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孔学堂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2016年度孔学堂继续发挥平台效应,开展学术交流和研究工作。  一、不断加强对外合作,扎实推进入驻研修工作  继续积极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学术组织洽谈签约入驻、合作研修事宜,又与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正式签约。截止2016年底,已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
期刊
茫茫人海里,  蓝色眼睛与黑色眼睛交会的一瞬,  那是一种可以忽略肤色,忽略种族,甚至可以忽略所有不同的动人力量!  这是否意味着东方文化的独特吸引力和强大穿透力的存在?  万水千山,  跨越洲际与国度,  穿越历史与文化,  是否意味着“我心向往”一旦成为内心的核心驱动,  从此,便将风雨无阻,义无反顾?  执着三十载,  汉语成为热爱中国的信物,  “学好汉语,推广汉语”便成了他的“中国梦”!
期刊
俱乐部问卷
期刊
“凡有饮水处,皆有中国餐。”我们几乎可以说,“饮食”是中国文化在当今国际上最有活力的部分。  《汉书》中说“民以食为天”,古代中国把国家政权称为“九鼎”;《吕氏春秋》记载伊尹以“至味”劝说商朝的开国君主汤,把高深的政治哲学,讲成了惹人垂涎的食谱;《尚书》把做宰相比喻为“和羹调鼎”;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孔子说“国之重事,唯祀(献食物给神灵)与戎”……这些文献记录,都说明“饮食”在中国文化中有着
期刊
摘要:方东美将宋明理学划分为“唯实主义的新儒学”“唯心主义的新儒学”和“自然主义的新儒学”三个流派,探讨了这三派之间见解歧异的原因。他认为,宋明理学的理论归趣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归趣孔、孟、荀之古典传承”和“染上了一层道家及佛学色彩”。他批评宋明理学家“固执于道德理性”和“执着于道统观念”,尤其严厉地批评理学家维护儒家道统的“固陋狭隘”心态。但是在批评宋儒的同时,方东美提出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四
期刊
2017年12月12日至13日,第十二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在西安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深化合作,创新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大会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人民政府承办。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校长、孔子学院代表近2500人参加大会。  开幕式于12月12日上午举行,教育部部长、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副主席陈宝生主持。国务院副总理,孔子学院总部
期刊
摘要:王阳明不认同程朱“知先行后”的提法,主张“知行合一”说;此说是阳明38岁时,被贬谪到贵州的第二年(正德四年/1510),在贵阳书院讲学期间首度提出的。其中较重要且较完整的文本有两处:一处见于《传习录上·徐爱录》,约九百字的篇幅;一处见于《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约千余字的篇幅。为求系统理解与诠释,本文依“为何有此说?”“何为知?何为行?”“何为知行合一?”三部分阐述,并结论出“知行合一”说在
期刊
我的大姐年近古稀,住在温州。这几年苦于腰椎骨质增生,久治无效,最终躺倒在床上,让我牵肠挂肚。  1998年的一天,姐夫告诉我,他们己让大姐住院,准备做腰椎手术。全家人纷纷应承了护理安排。对我,姐夫劝阻说:“你就在无锡听消息吧。”夜深人静,思绪绵绵,我搬出旧时的日记翻阅,大姐对我的关爱历历在目:都到高一年级了,我还收到大姐送的六一节礼品——一册精装日记本呢。更有种种父母恩情、手足亲情,激起我阵阵心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