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进来与走出去

来源 :孔学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da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贵州省委、省政府,贵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孔学堂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2016年度孔学堂继续发挥平台效应,开展学术交流和研究工作。
  一、不断加强对外合作,扎实推进入驻研修工作
  继续积极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学术组织洽谈签约入驻、合作研修事宜,又与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正式签约。截止2016年底,已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深圳大学、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郑州大学嵩阳书院、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阳学院、韩国高丽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共19所高校,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孔子研究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共3家科研机构,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书院学会共2家学术组织签订合作协议,并与这些合作单位顺利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
  2016年,各签约单位先后派员入驻,共派出39名教授和89名学生;省内合作单位也选派教研人员轮流到孔学堂开展教研活动,并不断组织学员到孔学堂学习。合作高校师生陆续入驻后,为发挥平台效应、促进学术交流、助推学术研究,我们继续策划、组织讲习、讲会、孔学堂-阳明洞会讲等常规性研修活动。活动形式不断优化、活动质量不断提高,吸引入驻师生、省内高校师生、研究院所研究人员和传统文化爱好者积极参与,反响良好。
  (一)一期孔学堂-阳明洞会讲。2016年7月21日,孔学堂邀请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谢贵安教授、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舒大刚教授和贵州省阳明学学会会长王晓昕教授在贵阳市修文县阳明洞主讲了题为“从阳明‘知行合一’看当下的国学热”的第一期(总第三期)孔学堂-阳明洞会讲。
  (二)十期孔学堂讲会。自2016年3月以来,孔学堂坚持每月邀请入驻研修学者和省内专家开展孔学堂讲会,并拓展讨论主题、优化讨论形式、完善成果整理,逐渐将之打造成为孔学堂国际研修园学术交流的重要常规性平台。2016年3月18日举办第一期,题为“关学、闽学与阳明学在理学史上的地位探讨”,由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刘学智教授主讲;4月15日举办第二期,题为“儒学学科建设与体系重构”,由舒大刚教授主讲;5月23日举办第三期,题为“书院与学术流变”,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主讲;6月21日举办第四期,题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焦国成教授主讲;7月29日举办第五期,题为“儒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吴根友教授主讲;8月12日举办第六期,题为“海峡两岸中国古代史研究——从台湾宋史研究说起”,由台湾长庚大学讲座教授黄宽重主讲;8月16日举办第七期,题为“梦华与屈辱——我们如何观察历史”,由中国人民大学包伟民教授主讲;9月30日举办第八期,题为“张载理学研究的新视角与理学学派关系问题的再探讨”,由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林乐昌教授主讲;10月26日举办第九期,题为“儒家思想与当代商企伦理的构建”,由北京大学刘金才教授主讲;11月28日举办第十期,题为“朱熹对孔子中庸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由四川大学郭齐教授主讲。
  (三)五期孔学堂讲习。春季学期,共举办孔学堂讲习三期,分别为北京大学张英教授主讲的“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共10讲;北京大学张浩达教授主讲的“基督教艺术与社会生活”,共11讲;贵州师范大学吴国升教授主讲的“《说文解字》讲读”,共12讲。秋季学期,已举办两期,分别为北京大学刘金才教授主讲的“日本传统商人伦理与儒家思想”,共8讲;贵州师范大学蔡鸿教授主讲的“音韵八讲”共八讲。近百名学员参加今年的孔学堂讲习课程学习。
  同時,孔学堂坚持“研修反哺教化”的方针,不断推荐入驻研修学者主讲孔学堂公益讲座或赴其他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讲学,出席各类文化活动,对教化和文化推广工作给予了有力的学术支持。
  二、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孔学堂始终秉持开放理念,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
  (一)合作开展外国留学生培训、体验活动。7月3日-10日,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开展了一次外国留学生传统文化体验活动。8月2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教授一行到孔学堂参观交流,并与我们就“如何加强双方合作,合力共推动传统文化‘走出去’”召开座谈会。10月22日-11月3日,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合作开展了“中俄大学生‘一对一’交流研习营”文化交流活动。
  (二)扩展交流范围,扩大研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朋友圈”。孔学堂开展文化交流和学术走访活动,积极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孔教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高丽大学等单位联系沟通,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学者互动等方面达成了诸多合作项目或合作共识。
  三、精心组织学术会议,不断提升学术影响力
  孔学堂策划、筹办了一系列高层次的学术活动,吸引海内外名家出席,产生了高质量的学术成果,进一步提升了孔学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孔学堂学术品牌的升级。
  (一)四季论辩大会。孔学堂四季论辩大会是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光明日报社、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联合主办的高端学术会议,已连续举办两年,逐步形成品牌效应。本年度,根据2015年学术委员会年会确定下的2016年孔学堂四季论辩大会辩题,有序召开了本年度的四次论辩大会。4月10日,春季论辩辩题为“传统文化如何进课堂”;6月18日,夏季论辩辩题为“‘心性之学’能否解决现代人的心态问题”;9月24日,秋季论辩辩题为“在当代,何谓‘儒商’?‘儒商’何为?”;11月25日,冬季论辩辩题为“传统家训还适用于现代家庭吗?”。
  (二)孔学堂“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研究院”揭牌仪式。4月10日,举行“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研究院”揭牌仪式,同时举办了以“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问题理论研讨”为主题的高端理论研讨会。   (三)贵阳孔学堂数字图书馆开馆。5月9日,举行贵阳孔学堂数字图书馆开馆仪式暨“馆藏数字化开发及其利用”学术研讨会。这标志着国内首个全方位,多层次整合国学资源、阳明学资源的国学数字图书馆正式面向公众开馆。
  (四)上海儒学院成立筹备会。7月3日,由复旦大学、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共同举办的“儒学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暨上海儒学院成立筹备会在孔学堂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及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会。
  (五)“‘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贵州人文精神高端理论研讨会”。8月8日,“‘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貴州人文精神高端理论研讨会”在孔学堂举办。研讨会紧密结合贵州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围绕贵州人文精神的核心“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贵州人文精神作了深入系统的研讨交流,旨在为贵州人文精神提供理论支撑。
  (六)中华孔子学会2016年年会。8月26日-29日,由中华孔子学会和孔学堂联合主办的中华孔子学会2016年年会在孔学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及学术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们就儒家家庭观念的意义、儒家国家观念等兼具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命题进行深入交流。
  (七)第四届知行论坛暨“东亚阳明学与地域阳明学派”国际学术大会。9月22日-25日,第四届知行论坛暨“东亚阳明学与地域阳明学派”国际学术大会在贵阳孔学堂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韩国、日本、泰国、越南的40多所高校的近百名阳明学领域专家与会,旨在分享东亚地区阳明学研究的学术成果,推动阳明学研究发展。
  (八)“文脉诗心”——第七届两岸汉字艺术节。9月26日-28日,第七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贵阳孔学堂举行。活动由中华文化联谊会支持,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华文化总会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承办。两百多位来自两岸的书法家、篆刻家及专家学者齐聚孔学堂,分享两岸汉字艺术作品,力展汉字艺术魅力,推动两岸汉字艺术繁荣,传承中华汉字文脉。
  四、设立贵州省国学单列课题,开展各类课题招标
  (一)贵州省201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2016年初,经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批准,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与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共同出资设立“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该课题重点资助对国学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是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的主要类别之一。该课题每年5月左右公开申报,重大项目和青年项目各10项。重大项目给定选题,每项资助45万元;青年项目由申请人自主确定选题,每项资助15万元。
  (二)孔学堂堂级课题招标研究项目。孔学堂对2015年度孔学堂研究课题(重大7项、一般7项)年度进行了中期检查,重点检查项目是否按研究计划、研究内容开展工作;研究进度是否符合要求并发表文章等。今后每年只公开申报国学单列课题,不再组织申报孔学堂堂级课题。
  (三)孔学堂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研究院课题。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研究院致力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阳明心学中汲取思想资源,深入挖掘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寻求解决当代人心态问题的路径与方法。基于此,设立“贵阳孔学堂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研究院课题”(重大项目2个,一般项目3个)2016年开展研究。
  五、积极筹建孔学堂高等研究院
  2016年4月10日,在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同志的首倡和支持下,“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此后,孔学堂积极筹建“孔学堂高等研究院”,并得到省委领导和省、市编委办的全力支持。目前,“孔学堂高等研究院”获批建立,与“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研究院”采取“一个内设机构、两块牌子”的管理形式,进一步完善了孔学堂的功能定位,为充分发挥孔学堂的学术研修作用,提升孔学堂学术研究的水平打牢了基础。此外,孔学堂已经建成“孔学堂书画研究院”和“阳明先生纪念馆”。
  (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 供稿)
其他文献
多年前读过一篇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一勤快人和一懒人住在同一个村子里。为了生计,两人都想到镇上打工。但去镇上最近的途径是要螳过一条河,绕过一座小山。勤快人每日早起绕过山辛勤工作。懒人既不想螳河弄湿衣服,又不想早出晚归。于是时不时地躺在椅子上琢磨如何能有一万全之策。结果他发明了桥!  今天我这个有重度拖延症的懒人来给大家分享一个我在教学中试图偷懒的故事。  两年前,在国内工作了26年的我第三次来到美国
期刊
Abstract: The Book of History is rich in ideas on governance, which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virtue-based governance, having reverence for virtue and protecting the people, illustrious virtue and
期刊
今年1月初,上司派我去中国,参加为期10个月的项目,这让我很担忧,同意前往中国对我来说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如果让我去邻国澳大利亚或者新西兰考察,我肯定毫不犹豫地接受。所以,我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来思考这个为期10个月的“考察之旅”。当天,我把上司的决定告诉家人时,遭到他们的一致反对。一周后,在我离开斐济之前,我听到了很多亲友对中国的负面评价。有一天晚上,我坐在房间里,对自己说:“上帝实现你的愿望,而不
期刊
行走在弗罗茨瓦夫大学充满巴洛克风格的主楼和挂满先贤画像的走廊上,谁又能想到“丝绸之路”概念的提出者、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一百多年前曾在此求学,这恐怕是弗罗茨瓦夫大学与“丝绸之路’最早期的联结了。  弗罗茨瓦夫大学副校长、孔子学院外方理事长、考古学家Jan Michal Burdukiewicz教授在他的办公室告诉我们这一联结时我们无不感到惊讶。作为一名考古学家,亚欧大陆石器时代的文明是Burdukie
期刊
摘要:日本江户时代所建闲谷学校无论在儒家经典教育,还是在释菜礼传承方面都享有盛誉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试图以此为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具体考察日本儒家经典教育与释菜礼传承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功能。本研究揭示了日本主动吸纳并传承中国儒家文化的持续性及创造性,同时启示了中国传统儒学也可以反过来在吸纳日本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对深入探讨孔庙的历史演变与当代功能以及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期刊
我们未来的梦想——重振丝绸之路,重振亚欧文明。两年前,习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我们要实现亚欧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什么能够做到互联互通呢?以中国为起点,新丝绸之路经中东和中亚,一直通到欧洲,这样会有更多国家分享中国发展带来的红利。  中国人经常说“要想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中国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将其投资到基础设施当中去,这就是中国高铁的效率。中国用十年不到的时问,就修了一点八万
期刊
秉承古“丝绸之路”精神,“一带一路”建设在新时代架起中外合作共赢的金桥,是一次重新出发的经贸联通之旅、文化融通之旅。“一带一路”畅通,文化融通是先导。文化融通是经贸联通的基础性工程,发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能促进经贸合作接地气、增信任、聚民心、扎根基,化解国际贸易中的文化冲突和水土不服问题。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中国语言文化海外学习和交流平台,对中外语言相通、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产生了重
期刊
傍晚,阵阵讲话声、鼓掌声和笑声从慕尼黑宁芬堡皇家公园植物园传出,60多位德国友人围在一处四周绿树成荫的庭院里,倾听着一位满头银发的德国老人讲述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以及她在中国收集民问剪纸的经历。几盏中国式的大红灯笼在夕阳的照射下鲜红似火,艳丽夺目,为欢快的场面增添了几份喜庆的色彩。  这位讲话的老人名叫英丽·杨森(Ingrid Jansen)。从超过4000件收藏中精选出的展品主要来自中国的陕北延川地
期刊
“丝绸之路”沟通东西、互通有无、互利共赢的经济意义毋庸置疑,而丝路沿线的文化内涵则更有味道、更加迷人。无论是大国还是小邦,无论是大城还是小镇,深深挖掘,哪里都有独具魅力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俗风情,更有绵延千年的生活方式与处世之道。无论经历何种风云变幻、时代变迁,总有一些文明印记无法磨灭,成为一个城镇、区域、国家区别于他处的文化符号。亲身驾驶车辆,沿着丝绸之路经济带行走,种种“前世今生的味道”涌上心
期刊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美妙,而逛庙会正是庆祝春节最具历史感与特色的庆典形式之一。庙会,是始于中国远古时期的一种民俗活动,如今仍在广大地区流行。  庙是中国最原始的信仰,是先人神灵崇拜的神圣所在。在古代中国,以敬神拜祖为主要内容的祭祀活动是国家生活的头等大事,很多传统节日都起源于此。为了供奉神灵,人们建造庙宇并前去朝拜。和西方的教堂相似,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