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微创腔内术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价值及评价

来源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s2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肢静脉曲张是最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随着技术和理念进步,微创腔内手术已成为C2期以上治疗的主要方法.但因术式多样、原理不同、适应证不一、临床开展不规范等原因,有时并未达到预期疗效.不同的微创腔内术式各具特点,腔内激光消融术(EVLA)与射频消融(RFA)治疗大隐静脉主干并发症发生率低、中远期闭合率高,获指南推荐首选;硬化剂注射术在静脉属支、穿通支和复发曲张治疗上安全、有效、简捷,具有优势;机械化学腔内消融术(MOCA)因中远期闭合率不及腔内热闭合,国内未得到广泛应用;氰基丙烯酸盐黏合剂栓塞术(CGE)无须肿胀麻醉、操作简单、中远期闭合率高,未来有望成为新选择.在临床应用中,需结合病人需求与各单位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单独或不同术式联合治疗.
其他文献
内痔是由位于肛门齿状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和充血而形成的,是常见的直肠良性肿块[1-2].美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痔的患病率可达55%,高风险人群的年龄在45~65岁[3-4].内痔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出血、黏膜组织长期持续的脱垂、绞窄、溃疡和血栓形成等[5],严重者可出现头晕、心悸、血压下降甚至失血性休克等情况.随着内镜技术水平的提高,内镜治疗内痔相比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具有成本更低,并发症更少,病人的生活质量更高等优点[2].本文回顾性分析行内镜套扎术治疗的59例内痔病例临床资料,以期探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Ls-uLAR)并发直肠吻合口漏病人的转归,并对造口回纳后再发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同一手术团队完成的Ls-uLAR并发吻合口漏的31例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对造口回纳后再发吻合口漏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71例接受Ls-uLAR的病人中有31例(8.4%)术后并发吻合口漏.其中预防性造口术后吻合口漏23例(23/307,7.5%),其转归为:1例围手术期死亡,1
下肢静脉疾病(VD)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及时准确地诊断VD对正确治疗和改善病人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如彩色多普勒超声(CDU)、CT静脉成像(CTV)、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血管腔内超声(IVUS)等可很好地检测下肢静脉阻塞和反流的解剖范围和功能严重程度,为临床精准诊断及治疗VD提供重要依据.
目的 探究影响初始可手术切除Ⅳ期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个体化生存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1-01-2019-12-3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45例Ⅳ期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例资料.通过R软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356例(4/5)病人作为建模组,剩余89例(1/5)病人作为验证组.在建模组中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初始可手术切除Ⅳ期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软件构建初始可手术切除Ⅳ期结直肠癌病人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列线图.
胰腺癌是预后最差的肿瘤之一,其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大部分病人确诊时已无手术机会,需要通过全身化疗来改善预后.因此,化疗仍是胰腺癌最重要的治疗选择之一.然而,化疗对晚期胰腺癌的生存期改善十分有限,化疗药物耐药是关键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大量研究开始聚焦于化疗耐药机制的探索,其中研究最为广泛的是吉西他滨耐药,其耐药机制复杂且不明确,肿瘤微环境的干涉、吉西他滨药物本身的代谢异常以及非编码RNA的调节均可能导致耐药的发生.针对上述可能存在的机制,可开发出潜在的抗耐药策略,提高化疗有效率,并改善胰腺癌的总体预后.
髂静脉疾病的腔内治疗是处理重度髂静脉狭窄和闭塞的主流手段,尽管依然存在争议问题,但绝大部分已形成规范与共识.髂静脉疾病主要表现为静脉回流受阻,静脉高压及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明确髂静脉疾病的病变特点,选择合适的腔内治疗手段清除血栓,合理选择并放置静脉支架,规范应用腔静脉滤器,这些是目前髂静脉疾病腔内治疗需要关注的焦点问题.
十二指肠淤滞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十二指肠狭窄、梗阻,从而导致近端扩张、食物淤积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CS)最为常见[1].较大的胰腺肿瘤也会出现十二指肠水平部压迫或侵犯从而导致十二指肠淤滞的表现[2].但是,两者同时出现的情况极为罕见,尤其是胰腺肿瘤较小时,更易漏诊,从而导致灾难性后果.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恶变合并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导致十
甲状腺内胸腺癌(intrathyroid thymic carci-noma,ITTC,WHO 2017版)是一种发生于甲状腺的罕见低度恶性肿瘤(约0.08%~0.15%),也称为甲状腺胸腺样分化癌(carcinoma showing thymus-like differentiation,CASTLE),即甲状腺癌伴类似胸腺上皮肿瘤结构(WHO 2004版)[1].ITTC的组织来源多认为异位胸腺或鳃囊残余组织,因其组织病理学特点与未分化癌、鳞状细胞癌相似[2],缺乏特异性表现,术前极易误诊.且因其发病
慢性静脉疾病(CVD)是常见的血管疾病,约占我国血管外科疾病的60%,而静脉流出梗阻是慢性静脉疾病的主要原因,如深静脉血栓(DVT),血栓后综合征(PTS)以及非血栓性髂静脉病变(NIVLs)等导致静脉压力过高而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的微创介入已成为公认静脉流出道梗阻的治疗方法,然而静脉疾病的血管内支架技术局限于使用动脉支架,而非使用静脉系统专用支架.由于动脉狭窄和髂静脉阻塞的病理生理学以及解剖位置不同,因此理想的静脉支架必须在静脉疾病的病理生理条件下提供灵活性,径向支撑力,精
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是急腹症的最常见原因,如不及时干预,可导致阑尾穿孔及腹膜炎,进而危及生命.外科手术治疗是急性阑尾炎确切有效的治愈方式,其经历了从开放性阑尾切除术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模式转变[1].而阑尾根部的处理是腹腔镜阑尾切除的重要手术环节,直接影响术后阑尾残株炎、肠漏、腹腔脓肿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3].目前,笔者科室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主要采用3种不同方法处理阑尾根部:荷包缝合、组织闭合夹(Hem-o-lok)夹闭、丝线结扎.为比较这3种方法的优劣,本文回顾性分析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