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五文课程”体系引领“诗意语文”发展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的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建设,将语文选修课统摄到语文的内涵建设,并从诗意语文的“文”课程发端,构建了文字、文章、文学、文化、文明等五个向度的语文“五文课程”体系,促进了语文学科的特色发展。
  关键词:“五文课程”;诗意语文;校本选修课程;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的学生“能感受汉语汉字独特的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语言和文学作品”,“能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并以此涵养“正确的价值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1]
  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诗意的语文课堂是一种意境、一份情怀。于此间,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文本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彼此感染,进而感动,终至沉醉。
  基于这样的认识,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以“文”立意,以“唐之韵”(2012年被评为浙江省第三批精品课程)课程研发开端,构建了文字、文章、文学、文化、文明等五个向度的语文“五文课程”体系,旨在引领“语文诗意”发展,同时为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五文课程”的内涵建设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语文”一词的解释基本沿袭了1965年出版的试用本解释:(1)语言和文字;(2)语言和文学的简称。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言,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其后,关于“语文”更有提出“语言和文章”“语言和文化”的释义,由此,基于课程内涵的争论持续不断。[2]但是,无论是怎样的解读,语文的成品主要是实用文章和文学作品,语文的任务就是通过分析文章、鉴赏文学作品的言语活动,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提高书面表达和口语交际水平,并且学习文化和传播文化,进而走向文明、走进文明、传承文明,成就核心素养的养成。
  在语文这座庄园里,文字是基石,文化是梁柱,文章是庭院,文学是花园,文明是灵魂。语文是人的语文,人是语文的人。人的站立,须以文字、文化为身,以文章、文学为臂,并以文明为其头脑。
  我们将语文选修课统摄到语文的内涵中,从文字、文章、文学、文化、文明五个向度建设“五文课程”体系。
  二、“五文课程”的体系构建
  (一)课程结构
  教育的选择性,选修课程是关键,优化课程设置、防止“碎片化”建设至关重要;建设高质量的选修课程,突出学生与学科核心素养要求、顶层设计选修课程体系是核心。
  基于课程建设的五个向度和“诗意语文”的建设目标,结合教研组36名语文教师的“术业专攻”和已有语文相关的国家与地方选修课程,我们规划开发、开设42门选修课程,图1所示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些课程。
  其中“《论语》选读”“诸子选读”“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外国小说欣赏”等是国家选修课程,“话说南孔”“龙游风景诗词选”等是地方选修课程,“唐之韵”“易经之美和生命之道”等是利用现有资源二度开发的选修课程,“汉字里的生命密码”“千字美文阅读与欣赏”“人文龙游”等是校本选修课程。五个向度的选修课程涵盖了《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规定的四大类别(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和社会实践类)并有所拓展,我们统称它们为“地方人文类”。
  (二)“课程群”及其年段设置
  作为服务学校语文教育的课程建设,除了必修课程,少不得选修课程,而选修课程因其切点“小而专”的特点,不可能以一统面,所以,在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下,“课程群”应运而生。
  什么是课程群?陈玉敏老师说,课程群就是“为完善特定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将本学科“若干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构成的动态课程体系”。[3]根据这一理论,我们横向以国家、地方、校本(含二度开发)课程为内容,纵向以年段递升和层级发展为目标,研发建设了“文”体系课程群,如表1。
  三、“五文课程”的实践思考
  (一)课程的生命力:“厚积薄发”与“收放自如”
  自2006年新课程实施以来,“唐之韵”等“文”系列校本选修课程以其系列化、层级递升的特点得到广大师生肯定与青睐。一方面,它充分考虑到选修课程基于“必修课程知识终点”之上“体验拓展”的要求,是“厚积薄发”;另一方面,它充分考虑了选修教学基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重在情感体验与自主抒写”的设计理念,是“收放自如”。[4]以“实用文体写作”为例,一方面,它是学生基于自我生活的习作学习,所以,他们喜欢写、喜欢学;另一方面,在必修教材“走进语言现场”专题教学之后,结合生活中的实用文写作学习的要求,开发与开设该课程,不仅是对必修课程的有效拓展,更因为我校是浙江省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试点学校,课程进而“二一分流”,学生可以进入文秘专业班学习,参加相应专业的单考单招,而连年高考文秘班学生令人惊叹的优异成绩足以让这样的课程极富生命活力。
  (二)课程的原动力:“自成体系”与“硕果累累”
  语文学习尤重阅读、写作。单以写作课程为例,高一年级有“名联欣赏与对联创作”(文字)、“阅读与微写作”(文章)、“生活与写作”(文章)、“摄影与摄影散文写作”(文学)、“舌尖上的衢州——‘舌尖体’的写作与欣赏”(文化),高二年级有“演讲与辩论”(文字)、“批注评点读文章之走近民国大师”(文章)、“实用文体写作”(文章)、“宋之韵”(文学)、“二高,我想对您说”(文化),而高三年级,写作进一步与“阅读”“欣赏”相关联,可谓“藏锋于中,笔化无形”了。
  再以“唐之韵”课程为例。我们从大处着笔,设置了“吟诵之韵”“品悟之韵”“赏析之韵”三大板块,内容上始终围绕一个“韵”字横向舒展;而第四板块“流风余韵”,内容上则从另一个侧面纵向展示“韵”字的独特魅力。四大板块全面而系统地从“读”“品”“析”“拓”四个层面介绍了唐诗的内涵与价值。同时,我们从小处着眼,以“吟诵指要”入手,详细介绍了“吟诵”的方法,将“唐”从诗歌、从作者作品推向唐韵吟诵,体现了课程重视读以及读的方法指引并着意从读中去理解诗的内容、作者的情怀进而真正走进唐人情感世界的特点。
  几年来,在选修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学校教师和学生获奖众多,并有多项课题获得不同级别的立项。这些除了证明课程的价值外,更让我们看到了“诗意语文”收获美丽的“硕果累累”时课程发展的原动力!
  叶圣陶先生说:“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学生)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5] 探索新高考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建设背景下的“诗意语文”选修课程体系,我们把目光投向未来,只因为我们都有一颗“关注明天的语文成长,关注今天的孩子诗意生活”的拳拳之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语文[EB/OL].(2016-04-24)[2016-05-09].
  http://yun.zjer.cn/index.php?r=studio/post/view&sid=
  203&id=199133.
  [2]王星.叶圣陶和夏丏尊共同创造了“语文”[EB/OL].(2014-8-15)[2016-05-10]. http://mt.sohu.com/20140815/n403467277.shtml.
  [3] 陈玉敏.课程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EB/OL].(2011-04-08)[2016-05-10].http://www.docin.com/p-173919781.html.
  [4]钟芙蓉.谈谈高中新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之关系[J].福建教育研究,2009(4):7-8.
  [5]叶圣陶. 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37.
  (责任编辑:方龙云)
其他文献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已看不到“记叙文”的字样,取而代之的是“记叙性文章”或“叙事性作品”。这不同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表述。课程标准的这种变化,显示出我们无须在是否可以虚构上对记叙文进行定性,避免了在此问题上产生尴尬,对作文教学意义重大。  (陈泾霞《从记叙文到记叙性文章》,第46~49页)
期刊
摘 要:传统的高三语文复习忽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若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根据李仁甫提出“预学→汇学→助学”生成性学习过程理论,高三语文的专题复习可采用“独自归纳,先学提疑”→“汇学释疑,共同探究”→“助学提升,难点突破”的教学流程。  关键词:复习课;诗词赏析;预学;汇学;助学  在高三教学后期,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梳理和对高考各类考点的专题复习。
期刊
当前,乡村振兴备受社会关注,土地制度改革促使乡村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层出不穷,其中土地股份合作社成为学术研究焦点之一。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最初是为推动农村农业生产产业化,实现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但从社会功能的角度考虑,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乡村社会实现村庄整合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梳理前人关于土地股份合作社、村庄整合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奇源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案例,运用田野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法获取资料,回顾和梳理银川奇源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探究该合作社的生成动因、组织结构
相对叙述能力、说明能力、描写能力而言,论述能力或者说议论能力是当下中学生迫切需要提高的一种写作能力。进入高等院校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写作论述类文章的能力,未来工作中可能也经常需要写作论述类文章。但长期以来,内容空洞、文字华丽、注重材料的散文大行其道,甚至经常成为满分作文,使得中学作文教学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到语言训练和技巧训练上。每个人都期望用新颖的标题、优美的开头和结尾赢得阅卷者的好感,都会写
期刊
摘 要:当前的古诗词知识教学,在官方的文件精神、课程专家的观点和一线教师的意见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文,教师可以解读不同称谓为重点,以理解称谓背后隐含的情感为突破口,确定其知识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古诗词;知识教学;教学内容  一、诗词知识教什么: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知识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更不应忽视知识教学。因为古诗词如一座
期刊
摘 要:结构安排是论述文写作的关键点之一。教师可通过操作性较强的荐读、仿写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结构模式、提高结构安排能力,并引导他们自觉分析训练,练好眼力和笔力。  关键词:论述文;写作教学;结构  笔者以为,写作“论述类文章”,需要提高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加强理性思维和论述手法的运用能力以及分析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在写论述文时能够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写作常识告诉我们,结构,是文章段
期刊
摘 要:201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具有如下特点:体现了命题者的时代关切,彰显了全球视野;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能够激发考生对现实问题的情感共鸣;通过对现实的反思激发考生对科技时代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透射着浓烈的人文色彩;不仅为教学实践起到了方向引领作用,而且对教育的终极旨归提出了重大课题。  关键词:高考作文;理性思辨;主体价值  201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如下: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
期刊
摘 要:中考作文命题重在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评价方式呈现出的特点凸显了写作教学对批判性思维的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须引导学生在构思时关注逻辑转折、构建认知冲突,以培养心智自立,拓展思维的深度。  关键词:中考作文;命题思路;批判性思维  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笔者尝试通过对上海市中考写作命题思路进行分析,探索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式。 
期刊
《江南的冬景》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虽然我将“赏析江南冬景的画面特点,品味江南冬天的优美意境,并理解作者眼中江南景与江南人的关系”定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却在备课之始就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整篇文章没有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诗歌浪漫诗意的想象,更没有情到浓处深情的表白,文章的某些表达距今已有一段时间,即使阅读起来也不太顺畅。  在用江南风情画作导入后,我先安排学生自由诵读全文,并筛选出文中江南一词所指的
期刊
讨论这堂课之前,我们先熟悉一下《叶限》和《灰姑娘》所讲的故事。这两个故事惊人地相似,又有很多不同之处。故事中“叶限”和“灰姑娘”都幼年丧母,都被后母虐待。她们都由于神奇的力量相助,改变了命运。《叶限》故事的传奇性,凸显了“中国式道德”。后母与女儿遭飞石击死,“洞人”埋了她们还命曰“懊女冢”以告诫后人。国王没有执着于那个美若天使的女孩,而是成为了耽于权力钱财之徒。《灰姑娘》故事里有一个王子,他是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