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书的小说王国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uye262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刘荣书的系统阅读,始于他的两部小说集——《追赶养蜂人》和《冰宫殿》。这两部集子大体上展示了刘荣书小说的创作风貌。在他营造的小说王国里,作者痴迷于对米镇旧时光的多维度刻写,敏锐地捕捉着回荡在生活中的那声悠长叹息,在抵达和抚慰的过程中又不乏诗意相伴,使那些散落的故事兼具磨砂般的生活質感和不可思议的人间传奇。
  一、米镇生活与诗意的少年
  刘荣书的大部分作品或密或疏地围绕着几个关键词:米镇、自行车、少年与梦。它们似可一一对照为地理、时代、难以勘测的人生以及无法挣脱的命运之枷,这便大致可以概括出刘荣书小说王国的一个基本轮廓。
  首先是米镇。作者没有大费周章地着意刻写米镇,而是像拼图一样,在不同的作品中不经意地勾勒出来。那是广袤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小小的米镇。它有四季分明的田野,有浩荡的拒马河,也有似浮屠般白色尖顶的粮仓;它时有货郎经过,也有养蜂人停驻,外地人的到来,如蝴蝶振翅的效应,总能在米镇掀起波澜。米镇上生活着最普通又朴实的人们,为了生计,他们过着质地粗糙的生活,他们臣服于命运之手的摆弄,而刘荣书总是能从这些粗糙的生活缝隙中捕捉到最细微的情感,以及最严酷的命运转折。
  自行车则是最具年代感的标识。并不算遥远的时光使这些故事微微泛黄,却仍是触手可及。当然,除却自行车,经常出现的还有马和马车。这些基本的交通和运输工具,在刘荣书的小说中经常出现,有时还承载了复杂的使命,它们不单是简单地将主人公从一个地点带到另一个地点,也可以把主人公从未知的深渊带向明朗的真相,更可以将一种命运摆渡到另一种命运。比如在《追赶养蜂人》中,少年骑着自行车一路向南,与当年梅与唤发生情感纠葛一路向北的路线两相重合,骑行的过程,便是找寻真相的过程。《世界》则从哑巴借自行车开始,少女雪白近乎崩溃的人生,是在哑巴继父的坚持下得到了转变。自行车在这里代表了乡村和城市的距离,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之间的距离。
  米镇的地理位置和乡村风貌,再加之以自行车来定位的时代特征,使刘荣书的小说王国泾渭分明。舞台既建,大幕展开,占据舞台中心位置的,便是少年。
  少年代表着无尽的未来。在那个属于自行车时代的乡村,少年通常是被忽略的、易遭变故的个体。在刘荣书的小说王国中,少年的成长多带有艰辛与侥幸的意味,而少年懵懂间酿下的祸患常常是无法挽回的。在《死亡信使》中,少年潘多在懵懂中贻误了救治母亲的最佳时机,作品将关乎生死的大事与儿童的顽劣和不谙世事联系在一起,空留一聲叹息无处着落,呈现了残酷的生命纹理。在《浮屠》里,少年苏双用陈武看守粮仓的枪,将那个在饥饿中给他们施舍过窝头、用粮食诱惑并占有了母亲的男人给打死了。这懵懵懂懂的下意识的举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将既定命运推上了别样的轨道。而少年们的成长仿佛只在一夜之间。在《旧诗篇》中,刘荣书非常顽皮地将小说的主人公命名为李雷和韩梅梅,少年间懵懂的情感纠葛以污秽的语句出现在电线杆上,直到有一天,少年们在电线杆上发现了令人迷醉的诗句,这些诗句震撼着少年的心。饥饿和现实的压抑,改写着少年们的命运,诗篇中涌动的撼人的力量也在改变着少年的命运。《珠玉记》则展现了少年成长之后的样子。神算手朱瞳为了救心上人梁红,迫不得已将祖传的宝算盘送人,却仍凭自己的本事震动了所有人。祖传的宝算盘,只是一种心理上的抚慰和依托,朱瞳最后喃喃自语的那句:“娘,你都看到了吧?这下,你该放心我了吧!”便可看作少年成人的关键节点。
  在刘荣书的小说中,少年命运的转折以及在苦难中的豁然成长,还通常与梦境相伴。梦更像是源自民间的某种启示,有着骇人的神秘色彩,暗自洞悉世间一切隐秘,与少年的生活和成长轨迹遥相对应。典型的例子是《马失踪》。《马失踪》以梦开篇,梦中的事物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对应。只一个梦境,便将整篇小说及人物的命运结构好了。而在《细雨唤醒狮子》中,碎片式的梦境以及石狮子的传说故事与现实互文,加深现实中的恐慌。梦在刘荣书的小说中便像是无法挣脱的命运之枷,代表着难以更改的命运走向。
  当然,米镇生活与诗意的少年,只是刘荣书小说中比较突出的颇具代表性的一部分,米镇并不是永远停留在自行车时代的标本,它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迈开了自己的步子。比如在《王国》中,刘铁骑统治下的米镇就是以如火如荼建设新农村的面貌呈现出来的,而在这个“王国”中,“国王”刘铁骑的铁腕统治,以及他统治下村民们被震慑后的屈服心态,也许才是作者真正想思考和表现的。刘荣书还有一部分作品也是脱离开米镇进行叙述的,比如《空中小姐》便将叙事场域挪到了一个北方的小城。然而不管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里,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作者对残酷命运肌理的捕捉与悲悯没有改变,在对创作题材的不断开拓过程中,刘荣书的叙述策略也体现了他独特的风格,并不断有着新的突破。
  二、原点式书写与人间传奇
  刘荣书小说一个比较突出的叙事策略是原点式书写,即在经历了波折的故事之后,主人公们重新回到生活出发的某个原点,这种原点比照式的冲击非常强大,使人难以忘怀。
  比如《女孩》,故事并不复杂:剃头匠被男人请到家里给刚上高二的女儿剃头。女孩得了癌症,为了配合治疗而剃头。一年多过后,剃头匠再次被请到家里,而这一次,女孩不在了,只有一股浓烈的奶腥味扑鼻而来。回到同一场景后的物是人非给人带来的冲击是如此强烈,甚至不忍直面。小说将计划生育时代失独之殇写到极致。《天赐的夏天》也是对计划生育时代的反思之作。超生让家里债台高筑,天赐被迫送到外婆家,由朱莉姨妈照管并生出依恋情结,朱莉姨妈出嫁后,天赐回到自己的家,不但得不到姐姐们的关爱,反而备受欺负。当天赐独自寻找到朱莉姨妈时,一切似乎回到天赐命运的起点:朱莉姨妈生的是女孩。朱莉姨妈会不会像天赐妈妈一样一生再生,若再生下男孩,是不是也会重蹈天赐命运的覆辙?这种回到生活原点所发出的诘问,让人尴尬失声。在《死亡信使》中,潘多在给三奶奶报丧的途中,在大家一遍一遍询问他“奏啥切”的时候,恍惚间回到了六岁时的光景,“时间回退,仿佛厚重幕布拉开”,隔着多年时光,同一类型事件的启发,使他重新回到令他懊悔的原点。《囚禁》则似一个循环上演的悲剧,惩罚和报复的方式让人寒战。最虐心的一篇,莫过于《有污点的人》。当老边重新回到米镇站在错误的起点时,等待他的,是一个更大的无法挽回的错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与女儿发生的不伦之事,让人难以苟活。而在《与之相像的人》中,故事的讲述者严静与从未谋面的李晓娴,在他人的讲述中,既在形容体貌上惊人地相像,又有相似的人生轨迹,自己与他者互相影射,互为原点,魔咒一般,成为彼此命运的窠臼。这种两相比照,确实比单独书写一个人的命运更具冲击力,而所有的原点,其实也意味着本应有更多种可能的出发路径,是否能够冲破这种所谓的命运的牢笼,实则期待着更多的改变,期待着个体的完满,也期待着外部环境的改善。   这种原点式书写本身就带有传奇色彩。此外,刘荣书作品中还有很惊艳的传奇故事,甚至可以将其归纳为聊斋式的传奇。要提到的是《夜行》。女孩为了见到生母最后一面,在夜行回家的路上,搭上了一辆载着死人的马车。那是个在工地中被马拖死的少年。女孩用随身带着的给母亲准备的纸钱,帮助少年的魂灵度过了一座又一座桥。女孩终于见到生母最后一面,而这,全部得益于少年魂灵的帮助,少年的魂灵先女孩一步抵达了女孩的家中,用纸钱贿赂了索命鬼,让女孩的母亲等到了女孩。一个人的善良在另一处得到了意外的回报。这是对女孩与少年贫困生活的慰藉吗?却让人在悲伤中更加悲伤。传奇的方式,意味着现实的无力。在《拯救》中,一个自称是双胞胎哥哥的人闯入了“我”的睡梦和幻觉之中,硬生生介入“我”的生活,把“我”引入一桩命案,而被害人之一正是“我”的哥哥。小说有几分悬疑恐怖片的味道,故事虽然传奇,但对于一对童年失散的双胞胎而言,一切离奇的心灵感应似乎都在情理之中。借用民间的传说故事也是托起这种传奇氛围的有效手段,比如《细雨唤醒狮子》便是从石狮子的民间故事中腾跃而出。这个民间故事的原型是:桥头的石狮子被染红眼睛后,会下七天七夜的大雨,直到有人死去,魔咒才能解开。这是个注定要有人死亡的悲剧,作者用传奇和传说来结构故事,凸显了命运的无奈。
  原点式书写和这些生动的人间传奇,可以看作是刘荣书小说创作中比较风格化的叙事策略。当然,纵观他的创作,刘荣书的叙事策略与写作手法同他开拓的题材一樣,是多姿多样的,而在这种多样的表达中,唯有作者始终坚持的美学原则,在统治着这个丰富的小说王国。
  三、宽阔和悲悯的美学原则
  大抵成熟的作家都会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美学原则。在对刘荣书作品的整体阅读过程中,虽然不时被主人公乖张的命运震出内伤,但最终都会被他所建立起来的宽阔和悲悯所抚慰,而藏在这种宽阔和柔和中的疼痛,则更加深刻、绵长。
  首先是宽阔。刘荣书的小说总能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時代气息,呈现出社会生活的总体面貌,浩瀚的背景,复杂的人心,均书写得得心应手,让人感觉他只是在叙述万千灯火中最普通的一盏,却能够不动声色地惨烈。比如在《女孩》中,作者花了很大篇幅写剃头匠在当下的境遇,实则与主体故事是无甚要紧的,但却把变化中的时代面貌呈现了出来,也唯有这样,并不忙碌的剃头匠才会在心头一直牵挂着那个女孩,才使他在采割向日葵时听到了葵花的尖叫与哭泣,使作品生出诗般意境,生出更为悠长的一声叹息。同时,这种宽阔也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共鸣空间。在生活的这条大河中,每个读者都会从中打捞出不同的感受。刘荣书笔下的故事也因其宽阔而体现了扎实的生活底蕴,那些故事在苍莽的大地上自然流淌蜿蜒,它们是自然生发出来的,而绝不是生编硬造。
  悲悯的人文情怀对于大多数的小说家都是适用的,对刘荣书而言,这种悲悯体现在惨烈与柔软的两相调剂上。刘荣书讲述的故事往往是非常惨烈的,常常涉及人生命运的惨痛转折与变故,他还写了很多疯子,悲惨的生活境遇,被现实频频挤压的理想,所幸他没有成为自己小说王国中随意摆弄人物命运的暴君,他也只是顺着这些深情又无情的命运,慢慢铺展故事,在如生铁般坚固冰凉的既定命运框架之下,不乏柔和的充满诗意的笔调,对那些不幸的人生进行了最为深切的关怀与抚慰。比如《冰宫殿》中,老实平庸的李登峰只是想让老婆住进“三间瓷砖铺地,粉墙红瓦的新房”,这个简单的梦想却反复被残酷的现实挤压,在经历双重幻灭之后,李登峰仍是坚守新房的空地,建起了一座冰宫殿,使平庸的人生走上传奇的开端。还比如在《地理指南》中,曾任地理老师的陈汉文,面对生活的困境甚至是绝境,仍能用地理知识带给他的对世界的想象,来抚慰残缺的生活。这样的例子很多,尤其是在对少年的书写上,更是宽容和充满光亮的。同时不得不佩服的是,刘荣书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他的语言像徜徉于北方大地的河水一样,既是质朴的,又具有水样的光泽和灵动,他体认着命运的无奈,并和命运做着不动声色的较量,在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小说创作后,刘荣书仍处于小说创作的喷发期,这是让人惊讶的。
其他文献
一道墨蓝,在天空划分楚河汉界  白云执白子,黑云执黑子  各自金戈铁马,暗潮汹涌,随时准备厮杀  天地交接,几缕红霞正隔岸观火  黑暗,还未曾吞灭一切  而一切,也未曾重新洗牌  新的棋局早已在醞酿  今夜,台风将至  瓢虫  一只瓢虫爬上了我的键盘  身上只有四个点,一看就不是七星瓢虫  它左冲右突,把数字和字母的迷宫走遍  终于找不到出路  我看得出它着急,脚步快而紊乱  没有方向,只是不停地
一   有一只雄鸡“喔——”一声,全村的雄鸡都被带动了起来,远远近近的叫声连成一片。鸡叫二遍了,大伙开始松懈下来,几个烟锅一明一暗地闪亮着,起初有人小声说话,渐渐声音大起来,不知是谁,许是因了一个什么笑话,竟肆意地哈哈大笑。栓子干脆坐到水塘边那块青石上,随手往里面扔着土坷垃,激发出砰砰的响声。   昨天定好的,鸡叫头遍到村口集合,谁都不能耽误,现在鸡都叫二遍了。午夜时分,大唐就去敲栓子家的后窗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予小学美术教学无限创新的可能性。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善用信息技术,开展在线课堂常态化教学模式,将会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故此,本文将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从平台构建、资源收集、在线教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升小学美术在线教学水平。  【关键词】 小学美术;在线课堂;常态化教学  信息技术,是指以网络为核心的现代化信息传播技术。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在
“漂泊者”,寻梦途中的变形记   提起吴君,不得不说她的“深圳叙事”。吴君的小说大部分都是以深圳为背景展开,人物也都是在这个背景下生活和存在。著名评论家洪志纲说:“深圳,这个带着某种抽象意味的特区符号,已成为吴君审视中国乡村平民寻找现代梦想的核心载体,也成为她揭示现代都市内在沉疴与拷问潜在人性的重要符号。”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的标志性城市,深圳这个南方都市对于外界想要圆梦和捞金的千万打工
写给父亲的歌  您从来不会告诉我  为什么,现在  我懂得了您  为了什么  本来,您给过我一把伞啊  可为什么雨水  还是透过发黄的照片  遮住了  眼帘  为什么  您的雙肩总是逆光啊  父亲,梦里我看不清  您的脸……  当您老了  我肯定是您嘴角那颗笨笨的  饭粒,聆听着您的嗫嚅  时刻不曾离开您的  唇边  多想再成为您油画里的那只碗啊  幸福地被您捧着  吹一口气  在我刚刚脱落乳牙的
天空要修炼多久,才能在两掌之间把行云化成流水  天空要念多少佛经,才能把俗念逼出体外,剩下单纯的深蓝  风在江湖行走,人世越来越凉  急于求成的树木,走火入魔,一夜之间黄了头  唯独流水冰清玉洁,读懂了人世  鹰在天空,是秋天的毛笔在书写  孤獨一横长,寂寥一撇短
黄老九的老娘要死了,非要死在家里头。   赶紧回来,找匠人,翻整维修瓦屋。好些年没回来,镇上的电管员把他家的电断了。生产队的人告诉他,赶紧找电管员李大富,交2000块的入户费,就可以用电了。   黄老九很不舒服,自家的电,好好的,没让他断啊!   黄老九就到叔家来找。黄老九和我们有些老亲他称呼我叔叫二表叔。叔当过村支书,乡里乡亲遇到什么事情,爱找他拿主意。   叔说,会不会是乱收费哟!  
在群众文化战线上工作了36年的本市著名作家李治邦退休了,很多人恋恋不舍,觉得他好像还应该继续上班。李治邦担任天津群众艺术馆馆长12年,后来又兼任非遗中心的主任。他每一天都在忙,大大小小的活动等着他,总是在报端和电视台上看他介绍生动鲜活的群众文化活动。他退下来干什么呢?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能不能接受这个现实,然后重新找到自己新的生活。问起李治邦来,他就是嘿嘿笑,说,我一直在写作,退下来就更有时间
这首老歌是你喜欢的,经过时光的打磨,悠远的温度又在我耳边鸣响,手心留下的是卡萨布兰卡的《时光流转》。   那些日子里,我们互不相识,却在一瞬间打通了慰藉。是因为我们一直保持着前倾的姿势聆听。   小木屋存留着你的气息,你一定来过这里。你何时如约再来,在升起的灵感中,我的诗行快要轶散了。你不来,经年之后,烛火幽红,与谁叙当年?   在这寒凉与燥热交融的年代,我们真不该绝望,更不该辜负流年。  
此时,老杨感觉胸口犹如放了把锤子一样憋得难受。他是木匠出身,一言一行都有木匠的影子,身体发出这种感受不足为奇。而且他固执地认为,去除心口这把锤子的唯一办法就是拿起手中的锤子。   老杨本来生活在农村,半年前,大女儿一家去了外地,特意请他来看门。女儿叮嘱说,老爸你寂寞了就到小区门口的广场,那里人多热闹,平时大多是老人家,时间长了你就有了朋友,也自然融入城市了。其实老杨早在村子里待腻了,正好女儿交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