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有钱,却这么抑郁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cond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前,记者曾在一个酒会上遇到张朝阳。别人忙着聊天,张朝阳忙着吃东西。他对记者说,“你可不能吃这么多。我每天早晨要跑8公里,吃多了也不会胖。如果你吃这么多,一定会变胖的。”此时的张朝阳乐观、积极,意志坚定。
  张朝阳是中国知名的钻石王老五。他曾在中国大陆收视率最高的访谈节目上炫耀他的豪华游艇,曾到处宣扬说要活到100岁,还有各种版本描绘出的一个又一个美丽女友……
  可是,2012年,张朝阳突然消失了。当再次回到公众视野中时,他简直变了一个人:我这么有钱,却这么痛苦!他用“悲催”来形容他的2012年。他焦虑、抑郁,常常处于一种外人无法理解的恐惧之中。
  继崔永元之后,“病人”张朝阳又一次掀起社会对“抑郁”的热议。人们不再用春晚式的幽默调侃抑郁,更多的人开始沉思:“为什么那么有钱的人,会那么痛苦”?
  抑郁,是暗藏在中国企业家心中凶险暗流。他们名利双收,有粉丝追捧,有美人相伴,可是他们的内心却仍然充满痛苦与悲剧。修心、闭关,净化心灵,不管怎么“藏躲”,抑郁就像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吞噬着他们的精神,摧毁他们的意志……
  很多年前,电影《美国丽人》上映时,还没有那么富裕的中国人在观影后咒骂美国中产阶级的靡乱与矫情,而今,当电影中那种莫名的焦虑与恐怖真实出现在开始富有的中国人当中。当越来越多的富人甩不开抑郁的依傍,外表成功的你会害怕吗?
  人人都可能得的病
  主持人: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功成名就之后,开始抑郁?
  由华东:企业家抑郁的问题,确实成为一种社会现象,需要引起关注。我认为抑郁首先是对自己目标的迷失,对自己追求的懊丧,对自己状态的不满。而这种不满也投射到他人和社会,表现为身心俱疲的综合症候群。在企业家圈里确实有不少人抑郁着,甚至抑郁得不能自拔,其中抑郁的高发人群就是民营企业家。
  一般的人,一生都在追求两个事情,名和利。国企和跨国公司的高管(应该说他们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或职业经理人,而不是企业家)也在追名逐利,但大部分人更在乎名,因为名声关系到他们在圈子里是否能站得住。而民企老板,更多的在意利。
  企业是经济组织,企业家做的就是逐利的营生。不能说他们都是拜金的,但他们投资创业的动机,就是逐利的、利已的。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他们会使出浑身解数,利用一切资源和各种手段,也包括说不上是正当还是不正当的手段达成自己的诉求。由于市场经济发育的不成熟,各种社会问题的交织凸显,他们会比普通人面对更大的压力与挑战,对这个社会也有更深刻的人生体验。
  他们必须打起精神算计市场、算计社会、算计别人,因此也担心被别人算计。值得信任的东西越来越少,活得越来越沉重。看来很风光,实际上身心俱疲。再加上经年累月忙于事务,对自己心灵的关照较少,疏于对个人心性的修炼修养。当他们“一览众山小”的时候,有欣喜与快乐,也有迷茫与怀疑,自然会郁闷,郁闷积累多了就会抑郁。抑郁是隐藏在民营企业家身上的一种非正常基因,在社会现实的催化下,在裂变着、发酵着。
  石述思:中国企业家是坐着过山车迅速到达了财富的顶峰。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建立强烈的自信,并产生幻觉,以为自己能拯救世界,结果却发现能不能拯救自己都是个问题。特别是一些人用了非常规的手段致富后,想满足精神需求,却发现很多事情都无能为力。曾经幻想的神坛,不过是自以为是的空中楼阁。这样的结果能不让人抑郁吗?其实抑郁就是人生的失重状态。
  朱建军:我们在研究人的幸福感的时候,发现当人很穷的时候幸福感是比较差的,但是当他能保持一个基本的生活水平后,经济状态与幸福感就是零相关。抑郁不是富贵病,也不是贫穷病,就是人人都可能得的一种病。真正的产生原因,跟情绪管理能力、生命意义的寻找、价值观以及生理特点有关。就像正常人会抑郁一样,企业家会抑郁是很正常的事情。
  主持人:企业家抑郁的人越来越多,这跟社会现状有关系吗?
  由华东:当然有关,而且是正相关。前些年听到抑郁症,还很新奇,近些年好像见怪不怪了。改革开放30多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快而剧烈,这中间产生的问题却没有及时解决,这必然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带来巨大的冲击。仇富仇权仇名社会心态冲击着企业家的心灵。
  前些年炒得纷纷扬扬的民企“原罪”问题,尽管莫衷一是,但一些民营企业家在获得第一桶金的时候,他们自己都认为使用了一些非正当方法。当他们功成名就之时,回首往事,也有羞于启齿之事,也有愧疚懊悔之情。难于宣泄便郁结于胸,便是抑郁的病因。
  当然,不管怎么说,在利已的同时,企业家打拼的客观效果是为这个社会提供财富,创造价值,是应该得到理解与尊重的。可惜,民营企业家得到较多的羡慕与嫉妒,较少得到应有的尊重。
  石述思:好的社会要有胜负、有是非,但我们的社会现在只有胜负,没有是非,赢了就是“是”,输了就是“非”。一小部分人因为运气先富起来,但当他们解决了生存问题,想满足精神需求时,突然发现没有人跟随自己。你想想,一个连原罪都没洗清的人,想扮演圣人,谁信啊?这能不让人焦虑吗?
  另外,他们能接触到的都是名利场上的人,所谓的朋友圈子,充斥着尔虞我诈的逻辑,个个排场大,却精神空虚,把公众化的表演当作生活常态。社会现状使他们的压抑没办法释放。
  朱建军:现在的社会无论对谁,都有更多的压力。但会不会抑郁,不仅在于压力大不大,主要还在于有没有正向的东西影响你。有些人在功成名就后抑郁,不仅仅是社会压力的问题,还因为他们没找到一个真正的意义感,特别是找不到超越金钱美女之外的意义感。如果有了意义感,即使有了压力,也不会抑郁。
  主持人:是不是见过的风景越多,人生越难快乐?
  由华东:风光旖旎可以养眼,但不能决定人是否快乐。初入职场,创业会有强烈的好奇心与创业冲动,激励他们披荆斩棘,享受过程。后随着眼界的开阔、激情慢慢消退就变得麻木、冷漠。但冷静是成熟的表现。所以,不管贫穷还是富足,不管是寄情山水还是负重攀登,人都需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好奇心与追求美好事物的心态。   石述思:中国式成功基本都属于不计手段的成功。中国社会的危险就在于越上流越黑暗,能在上流社会混出来的都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他们沿着一个病态的规则不断地化险为夷,能不抑郁吗?能不分裂吗?能有闲心欣赏所谓的风景吗?
  朱建军:有一句很多年前的话:一个人是不是幸福,在于内心,不在于外界。快乐关乎内心,无关风景。如果一个人心理很健康,突然发了财,我不认为他会因此而抑郁。
  和自己斗
  主持人:既然能够打下江山,为什么却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由华东:如果是正常手段打下的江山,每个人都很珍惜,会欣然与他人分享喜悦。但假如以非常手段谋得的“江山”,尚有良知,天性未泯,他不郁闷才奇怪。
  石述思:人生最大的难题就是战胜自己。项羽有千军万马,可最后还是战胜不了自己,这是人的常态。而且,中国人的活法奇怪,从小就被教育,把成功当成习惯,从来没有人教育我们把尊重内心感受当成习惯。要征服世界,却过不了自己那一关。这个时代就是我把我丢了,然后赢得了世界,谁丢得彻底,谁更容易赢得世界。
  朱建军:成功不代表懂得人生。成功只能证明很懂自己的专业。这并不意味在各方面都会比别人更聪明,更超脱。
  主持人:在有抑郁倾向的时候为什么放不下?
  由华东:人的欲望与追求会随着社会角色的变化和现实的教育被强化。企业家,没有放下的选择,上了这条船就是走上一条不归路。每个成功的企业家,都是以无数的人躺在他的脚下与身后为代价。他们一旦躺下就将一无所有。另外,社会财富的创造与积聚遵循这样的原则: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谁甘心有这样的结局,谁愿意做小鱼,做虾米?换句话说,选择放下,就是选择死亡。
  而且,放下也不代表就是心态放开,只不过是在外界的压力下退一步谋求新的发展而已。
  石述思:当把成功和虚荣当成一种习惯,就会被“架上去”。想下来,太难了。领导给的荣耀,父母邻居注视的目光,能辜负吗?
  这个时代,你听从一切与你无关的人的召唤,却不允许你听从内心的召唤。中国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欠了不知道多少人的血债,那么多人看着,能放得下吗?
  人生就是欲望和理智之间的战斗,社会是完成欲望制定的规则,再成功的人都不是独立的人,他永远是跟很多人有着各种各样关系的。即使成为这个社会最牛的人,也要承受所有规矩带来的痛苦。一个人活着,一生就是为了一场自我的救赎,跟别人没有关系。
  朱建军:地球缺了谁都转。他们不是不能放下,真正的原因是他们知道即使放下了,也不会快乐。一个人成功之前,可以用挣钱骗自己——“这就是幸福”。但后来会发现,挣多少钱都不幸福。即便放下了,有了时间,他们还是不会快乐,而且连个借口都没有了。主持人:如何救赎灵魂?
  由华东:没有治疗的药方,也不要试图开出这样的药方。
  有句话说,无欲则刚。修不修禅,出不出家不重要。重要的真正做到从容面对这个世界。寂静欢喜,才是人生的真谛。
  石述思: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一个世界,在无法独立的状态下,最值得过的生活就是让自己过得有意思,或者觉得自己活得有意思。有意思不是有意义。意义是由很多人共同完成的,而且往往是你死了以后,坟墓上刻的字。关心那些有什么用?自然的状态是,觉得今天有意思,今天就过得值。
  朱建军:心理学讲:财富帮人是低层次的需要,人生高层次的需要是靠内心的力量。内心的力量一定不是凭空来的,一定是找到了开启内心的钥匙。不管是慈善还是信仰,如果找到的钥匙适合自己,开启了自己的内心,就成功了。
其他文献
|分享主人公|首创集团董事长 刘晓光  最值得去的地方  愤青爬黄山  我第一次去黄山是在1980年,当时还没有缆车,只能爬着上去。第一感觉是震撼,没见过这么漂亮的风景;再一个却有很多牢骚:黄山上有很多宾馆,但是我们住不起。一天吃饭能有两块钱就不错了,晚上得盖着军大衣在山顶上睡觉。年轻时候我是个愤青。当时愤怒不公平。  最近一次去黄山是2007年。现在年纪大了,我是坐着滑竿上去的。坐着坐着我却不敢
期刊
“你喜欢看易中天的书吗?”在一次采访中,《英才》记者曾随口问一位喜欢研究历史的企业家。“不太了解,他好像是电视里说书的先生吧”——这明显是一句调侃。  当记者把这句调侃转述给易中天并问他感想时,他的回答直接到令人意外:“我是没有想法的人,想那么多干嘛?我也没有社会责任感,更没有历史使命感,少给我戴高帽子,也别对我进行使命感绑架,我不吃这套。”  从2005年通过《百家讲坛》一举成名后,关于易中天的
期刊
推荐书:《设计中的设计》  推荐人: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 袁岳  一体化企业具价值  我是一个非常喜爱阅读的人,几乎每天都处于阅读的状态,随时随地都在找书看。每次购书20本是常态,原研哉先生的《设计中的设计》就是我在搜集各类书籍的过程中发现的。  大概是在两年以前我阅读了这本令人印象深刻的书。这本书系统的讲述了怎样在战略高度让设计成为一个企业最重要的主题。我认为,当代日本的发展,尤其是新兴服务业
期刊
棒球帽,条纹POLO衫配蓝色牛仔裤,一双休闲鞋外加黑色双肩包……这还真是浓郁的美国风格。第一眼看到的王健,《英才》记者在心里不禁嘀咕。  从威斯康星大学博士毕业,到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工作已将近7个年头。王健不忘向记者证实,他是个正宗的中国人。因为美联储、加拿大银行和英格兰银行等西方央行比较开放,允许非本国国籍人士在里面工作。现在大概至少有十位中国人在美联储任职。  从上海到北京的这一个多星期,王健
期刊
山东邹平县魏桥镇又迎来一个闷热的黄昏。  汽车和电动车挤满了马路,穿着蓝色制服、拎着黄色头盔的电厂工人穿插在拥挤的车流中,鸣笛声、叫卖声、孩子的哭声,凝和着空气中的热浪上下起伏。  沿着主干道一直往小镇西端走,路上的煤灰逐渐多起来,道路被染成黑色,不时有运煤的福田大卡咆哮着碾过路面。不远处,数十米高的煤堆和直插暗灰天空的冷却塔赫然入目,三个热电厂在道路南侧依次向西延伸开去。在电厂东边不远处,工人的
期刊
什么是圈子?  并没有人给这两个字标准的定义。网上有句流行语:你的圈子对了,你的人生就对了。有心人还加以总结,普通人的圈子,谈论的是闲事,赚的是工资,想的是明天;生意人的圈子,谈论的是项目,赚的是利润,想的是下一年;事业人的圈子,谈论的是机会,赚的是财富,想的是未来和保障。  中国早有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到今天,和谁在一起,似乎也真得越来越重要,因圈子而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决定一个人的人
期刊
“中国是一个如此大的市场,我们必须在这儿有一席之地。”邦吉集团(Bunge)董事长魏泽博(Alberto Weisser)向《英才》记者说这话时,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擦肩而去。魏泽博很“识趣”的没有拉住有些面黑的于旭波闲聊两句。  邦吉集团与中粮集团同为世界500强企业,在2012年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前者以584.7亿美元的营收,位列第160位;而连续19年入围世界500强的中粮集团则以281
期刊
连续5年,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一直忙“打仗”。  硝烟弥漫的背后,则是长期以来一些业界人士对于“英利模式”的质疑甚至批评。英利的战略和市场策略总有些特立独行,被一些业内人士视为“捣乱”。  从“垂直整合”到众所周知的“6毛9”投标事件,英利获得“价格屠夫”的称号(英利管理层婉转称“价格杀手”);高调赞助世界杯和拜仁,大搞“足球公关”,被质疑是“乱烧钱”;苗连生早晨6点站在总部大门口迎接员工上班的举
期刊
全球流动性泛滥,但增长何在?当很多人还在为日本和美国担忧的时候,没有料到中国也出现了类似  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令几乎所有做过预测的经济学家汗颜。7.7%的GDP增速,比2012年四季度的7.9%还略有下跌。与此同时,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和穆迪均在近期下调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悲观者更是坦言,这就意味着2012年下半年的“稳增长”政策失效。  与此相对立的是,金融方面的数据却有些吊诡。一季度信贷规模高达
期刊
2010年,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和经济学教授哈罗德·詹姆斯在《国家利益杂志》发表一篇关于美国债务和美元危机的文章。文章开篇如此写道(大意):那是2025年,美国国债总额已经高达35万亿美元。美国政府已经无力偿付本金和利息,财政部长为此头痛不已。  情急之下,财政部长冲进椭圆形总统办公室,粗声粗气地对总统嚷道:“总统先生,我们根本无力偿还债务本息了,作为财政部长,我实在无能为力了,请总统示下如何处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