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实验探究 强化能力培养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yu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化学教学;“HNO3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B)-0091-01问题的提出
  稀HNO3能与Cu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无色的NO气体,而NO气体很不稳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红棕色的NO2气体。课本设计的试管实验不能很好地观察到无色NO气体的生成,而且造成氮的氧化物的随意排放。如何验证NO的生成及其氧化过程,同时尽量避免环境污染呢?
  
  实验探究
  
  为了探究稀HNO3能与Cu反应生成无色的NO气体,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实验用品:自制的两边不等高的U形管,分液漏斗,单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等。
  实验药品:铜丝,稀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设计思路:根据以下一系列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分组探究。
  
  1 装置气密性检验。如图安装好所有仪器,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阀门,从U形管长端向内注入水,使U形管两边形成液面差,如果液面差能够维持一段时间不变化,证明这套装置气密性好,否则需要调整。
  
  2 向u形管中注入稀HN03溶液,两位同学有不同的操作顺序,采取哪一种较好呢?第一种,先连接好分液漏斗等仪器,打开阀门,再从长管口加入反应液至短管处。这样的操作方法我们称之为“排(空)气加液法”。第二种,先加反应液至短管处,后接分液漏斗等仪器。
  学生探究结果:第一种“排气加液法”要求单孔塞上的分液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与胶塞底部相平,否则反应液不能排净U形管短管处的空气,致使短管处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不能观察到纯净的气体产物,进而不能验证反应产生的气体成分。第二种容易发生反应液溢出或者短管处留有空气不能排净等问题。相比之下,第一种安全稳妥,效果好。
  
  3 将U形管短管处充满稀HNO3的原因是:防止反应生成的NO气体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NO2气体。
  
  4 实验中HNO3与Cu反应能否自动停止?随着反应生成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面下降,当液面脱离铜丝时,反应停止。铜丝的长度决定着产生气体的体积,鉴于分液漏斗的容积所限,产生的气体体积不宜超过分液漏斗容积的
  
  5 在实验中,证明生成的无色气体是NO的方法是:将阀门打开,使无色气体进入分液漏斗中,若无色气体变为红综色,证明无色气体为NO。
  
  6 为防止气体从活塞外逸,污染空气,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在分液漏斗活塞处堵一小团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将有毒气体吸收。
  
  结论
  
  这套U形管装置巧妙地完成了NO的收集和检验,它密闭的反应体系,体现了绿色化学实验的几点要求。
  
  1 由于反应液起到液封作用,使化学反应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因而收集到的气体产物纯净,有利于产物的检出。
  
  2 减少用量,反应物用量比使用启普发生器、烧杯、广口瓶等容器要少。
  
  3 重复使用,便于多个平行班级重复操作、演示。
  
  4 由于反应体系密闭,有效地预防了污染,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
  
  责任编辑:张昀
其他文献
[关键词]化学教学;家庭小实验;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B)-0092-01    化学家庭小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化学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家庭小实验最接近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家庭小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
期刊
[关键词]作文教学;观察;想象;生活;积累;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B)-0064-01    一、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观察不仅是获得作文素材的途径之一,而且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  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状物,物体由大小、形状、颜色、味道
期刊
[关键词]阅读教学;古诗词;背景;解读;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B)-0082-01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其博大精深、瑰丽灿烂的传统文化为华夏子孙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而古典诗词则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我们应该守护它、传承它。  古诗词的教学应通过培养学生自主积累的
期刊
[关键词]语文教学;《检阅》;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B)-0093-01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补充课文的空白。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感受儿童队员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信、坚强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
期刊
李发舟,民勤一中教师。 1988年参加工作,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2007年被省文明办授予“宏志班管理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0年教师节,被省教育厅评为甘肃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    在教育园地里,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他已经默默耕耘了21年,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人之举,有的只是对教育事业执著的追求和对学生无私的爱。他就是全省优秀班主任李发舟老师。  心作良田,百耕有余  李发舟出生
期刊
〔关键词〕 教科研工作;观念更新;   队伍建设;机制创新;   服务保障  〔中图分类号〕 G4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4(A)—0018—02    教科研作为推进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然选择。基于此,白银市教科研做了如下尝试。  一、抓关键,把着眼点放在观念更新上  1
期刊
〔关键词〕 开放教育;教育行为;学习  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4(A)—0032—01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为幼教改革指明了方向的同时,也对幼儿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教师调整教育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在实践中以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灵活地选择、组织和实施课程内容
期刊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4(A)—0046—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怎样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巧举例子,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任何创新都离不开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
期刊
〔关键词〕 中学德育;现状;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4(A)—0026—01    德育是根据某种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过程,是人们根据价值观的需要所设计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是规范青少年的发展目标,以达到教育主体所期待的价值取向。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知识累积、世界观形成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强。因此,学校要发挥主阵地作用,
期刊
〔关键词〕 团队精神;幼儿园发展;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1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4(A)—0025—01    团队精神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幼儿园的创优工作是一项合作的、团队的、整体的工作,团队精神是实现创建目标的有力推手。笔者以所在幼儿园为例,谈谈团队精神在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中发挥出的作用。   一、创建目标,价值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