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书法教学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策略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dyj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它潜存着深广奥妙的审美情趣。在小学教学中,书法教学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它不仅能培养学生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还能使学生受到艺术感染和熏陶,学会做人做事,磨练坚强意志,完善个性品质,增强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书法艺术 书法教学 审美情趣
  书法艺术承载着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小学教学中,书法教学理受到高度重视,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审美情趣的需要。然而,在不少地方、不少学校,书法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书法应有的美学价值几乎被忽略。那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抓住书法教学这一重要载体,充分发挥书法教学的美育功能,挖掘书法教学中的美育的因素,撒播美的种子,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呢?
  一、走近书法,感受美
  (一)观笔画,感受“形态美”。笔画是书法的基础、灵魂。人类古老的文明从汉字开始,从简单的图形到今天明朗的线条,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它的字体形象而多变,富有自然的美感,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如在教学“雨”字时,教师先出示雨景图,引导学生观察美丽雨景并说说雨点方向,教师随机播放视频:展示“雨”字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雨”字四点的方向是一致的,而如果四点方向不一致,这个字写出来就不美了。
  (二)看形体结构,感受“形式美”。字形犹如人的体形,有肥瘦之分。但要以肥不露肉,瘦不露骨为最好。如颜真卿的楷书“丰腴雄伟,体态端庄”,而褚遂良的楷书“风神峭劲,清秀挺隽”。汉字的结构比较复杂,每一种结构又有不同的构成要求。但不管怎样,汉字的结构之美也有其普遍的规律:一是点画搭配匀称,重心平稳。二是内紧外松。“内紧”则核心稳固,显得稳重集中;“外松”则空灵豁达,显得潇洒飘逸。两者有机结合才有美感。
  (三)探作品布局,感受“章法美”。章法是一幅作品的总体布局。要求疏密得当,主次分明,讲规律,求变化。作品的章法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如写扇面,在章法布局上要突出精致秀美的特点;而书写大幅中堂时,则应突出其大气之势。有了这样的章法,一幅书法就会具有混成一体的风情和活泼旺盛的生命力。
  (四)悟用笔之道,感受“意境美”。用笔包括起笔、行笔和收笔,它是一种动态的美。为更形象地感知汉字的情趣美,应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如看到“江、河、湖、海”时,启发他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渗透着情感的想象把学生带进汉字的形象意境中。从一张白纸到结体、章法、用笔的呈现,是一个书法过程的完成。由于书写者用笔的力度、速度、角度的不同,于是形成许多风格迥异又精彩纷呈的作品。
  二、拓展视野,欣赏美
  (一)名家名帖名作欣赏。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师除了要充分利用好教材里的例字、字贴等进行教学外,还应广开途径,拓展学生视野,感受各家书体的美,如先秦书法的稚朴古雅、魏晋书法的奇逸开张、唐楷书法的法度森严、明清书法的个性张扬。让学生从优秀的作品中体会提按、转折等用笔的美;刚柔、粗细等线条美;仰俯、向背等结构美;疏密、穿插等章法美。长此以往,既增长了学生的书法知识,又能唤起了民族自豪感以及学习书法的兴趣。
  (二)范作欣赏。作为一名书法教师,应经常以身示范,课堂上要“精讲多写”,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1)正例示范。教师在教学时把正确的书写方法当场演示,并简要讲清书写要领,使学生心领神会。(2)拷贝演示。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书写现象。这时,教师可把他们的不当写法“拷贝”示范,让学生评论,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培养了学生的观察鉴赏能力,岂不“一举两得”?
  (三)作业欣赏。书法拥有的美各有千秋,可通过反复书写尝试感受书法带给学生的无穷魅力。①通过观察、临摹,学生书写时就会带有审美的意识。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书法作业通过自评、互评、佳作展示等方式进行交流欣赏,不仅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别人的优点、明白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也能检验欣赏教学的成效。
  三、激发兴趣,发展美
  (一)手把手法。小学生初学书法有一定困难。他们在书写时,往往执笔姿势不正确,肌肉紧张,容易疲劳。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写前、写中、写后对手指稍作一些活动,使学生思想和手指得以放松。教学时,常常采用手把手教学方法。如手把手教学“横”画时,一边写,一边讲怎样起笔,怎样行笔,怎样收笔,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
  (二)比较鉴别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比较法教学生书写,可以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指导书写“永”字时,可出示两个“永”字,一个是“永”字的正确书写,一个是不匀称的“永”字,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这类独体字,要中间稍长,两边稍短,体现匀称。这种当堂评价的方法,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书写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活动激趣法。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组织多种书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鼓舞,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讲练字故事、评书法状元、组织优秀作业展评、学生书法表演赛等,使学生在活动尝到书法的甜头,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激起学习书法的兴趣。
  四、大胆实践,创造美
  (一)强化“三体验”,提升创造美的能力
  1、体验用笔速度。在学生掌握执笔要领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模仿等方法,对每个具体笔画进行体验、书写中学会控制笔速。让学生感悟到,用笔速度不同,可给人带来或轻盈、或沉重的不同感观,用笔速度与线条的力度、枯涩、苍润等质感密不可分。
  2、体验字的空间关系。当学生有了一定的书写基础后,可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如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等来概括整
其他文献
自主学习是近二十年来英语教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是他们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 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一、引言  长期以来,在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研究中,人们一直围绕着如何更好地教授英语的问题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教学法流派的尝试、实践与思考,以期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使学生
在我们新疆民丰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由于离县城比较远,经济比较落后,学生认识不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使用维语,学习汉语语言环境差,汉语水平低,听懂汉语数学课比较难;学生小学数学基础不好,初中数学又具有抽象性;因此,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缺乏兴趣,导致学生学不好数学,不愿意学习数学。如何激发和培养我们农村初中学生學习数学的兴趣呢? 我的做法是: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双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提高运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试图结合小学教学中具体实例,对转化、分类以及极限三种思想方法在小学教学实践中的渗透做出探讨。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教学 渗透  一、对数学思想的认识  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和概括,在后继的认识活动中被反复证实其正确性,带有一般意义和相对稳定的特征。
介绍了富东镇蚕农利用冬闲桑园套种特色蔬菜、立体间作、蚕室套养、树下散养家禽等模式的效益与方法;这些蚕桑高效模式的应用与推广,实现了桑禽互补、种养并举,有效地拓展了蚕农
《新课标》在各个学段提出了写字教学的要求: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能用硬笔、毛笔写出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不仅仅是完成《课程标准》中识字、写字的目标,同时也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更是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写字对提高文化素养也有重要作用,长期认真地写字,可以陶冶情操,形成审美意识,提高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