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宝探藏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w82296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曲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从民间艺术形式中独立出来的一种艺术样式,成为了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但含有曲艺艺术品质、特征的中华说唱艺术的历史却是源远流长、老少皆爱。这种以口头叙事唱曲为代表的民间传统文化是构成中华文化的重要基础。所以,此次出版的《中华曲艺艺谚艺诀和专业术语》一书不仅是作为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也不仅是曲艺界对曲艺艺术规律与实践经验的探寻、总结,它还是曲艺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证明,是从我做起的实际行动,是新时代的曲艺人以清醒的文化自觉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理论建设所完成的一项重要文化建设。
  作为一名承上启下的曲艺工作者,我阅读学习这本教材之后心情是激动和兴奋的,中国曲协领导组织编写这套教材的工作为曲艺的传承创新持续发展开辟了道路,指明了方向,是在广度、宽度和高度上为中华曲艺这座大厦的未来蓝图定下了框架和基调,高屋建瓴、意义深远。
  中华曲艺艺谚艺诀和专业术语大多来源于曲艺艺人的口传心授,是他们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经验和教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遗产和瑰宝。但也正因为口口相传代代相传,艺谚艺诀的收集整理中千头万绪的问题颇多。这就难为了各位编撰者,他们以“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合并同类、兼顾南北”为准则,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力求不忽略传统的流动性,通过对曲艺艺谚艺诀和专业术语的筛选、分类、归项及诠释,为探索曲艺艺术的普遍原理和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独特的视角。
  此书虽说是一本曲艺专业的本科教材,但编撰者却用了曲艺艺术“听书听扣、看戏看轴;丝丝入扣,节节相连”的方式徐徐道来慢慢展开,可谓是字字入眼、句句入耳。
  如开卷的第一条就把我吸引住了,这是一条表达曲艺审美特征的艺谚,“话是开心的钥匙”,这句话总结了曲艺艺术的一个突出的美学特征,体现了寓教于乐的审美理念。简简单单的7个字凸显了曲艺艺术不可被取代的三个审美特征:第一,曲艺是付诸人们听觉辅助于视觉的艺术样式—— 说话是对应耳朵的,曲艺以说唱为主,表演为辅,在视听兼备中更多的是付诸听觉。第二,开心是受众欣赏曲艺的目的所在,它亦是曲艺实现教化功能的渠道,在受众们开心的欣赏中“润物细无声”地完成了,“开心”两字提醒着曲艺家们要清楚曲艺受众为何而来。第三,曲艺艺术具备着四两拨千斤的钥匙功能,它要像钥匙开锁一样巧妙地拨动、打开听众的心灵。这句艺谚精准地给我们诠释了曲艺艺术所追求的绝不仅仅是娱乐人,还要引人思考使其获得感悟及启迪,乃至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7个字一句话把曲艺的功能和特点说得清清楚楚,复杂的道理就这样简单地说明白了,艺谚的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可见一斑,这为我们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解决了问题。
  “艺不惊人死不休”这是一句由古诗名句改变而成的曲艺艺谚,它的原句是诗圣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句话引起了艺人的共鸣,并将它改成了“艺不惊人死不休”的艺谚而代代相传,这足以证明多少年来“不懈追求勇攀高峰”一直是大多数艺人们的共同志向与理想。“扬长避短技艺过人,独门绝技人无我有”等这些通常是艺人们奋斗的目标。正所谓“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只有怀有“艺不惊人死不休”的壮志和目标才能将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唯有热爱和痴迷才能接近或达到“惊人”的艺术高峰。这正是当年我们的父辈和师傅们对我们的要求和期望,一句“艺不惊人死不休”将多少道理统统包含其中。
  在第一章曲艺审美艺谚艺决和专业术语第六节的专业术语中写到了“书品”,这个词条是这样写的,书品的具体描述为:快而不乱、慢而不断、放而不宽、收而不短、冷而不颤、热而不汗、高而不喧、低而不闪、明而不暗、哑而不干、急而不喘、新而不窜、闻而不倦、贫而不诌。这是清乾隆时代的苏州弹词艺人王周士所作,多少年来一直镌刻在苏州光裕社(原稱“光裕会所”,是王周士创建的评弹艺人的第一个行业组织)的墙壁上,作为一个合格的评弹演员的对照标准。他同时留下的还有告诫说书艺人在演出时应该尽力避免的“书忌”同样也是十四则:乐而不欢、哀而不怨、哭而不惨、苦而不酸、接而不惯、扳而不换、指而不看、望而不远、评而不判、羞而不敢、学而不愿、束而不展、坐而不安、惜而不拼。虽说这些术语都是当年王周士对江南评弹艺人的提醒和要求,但因为其指向精确、则则实用,流传至今,而且也成为了其他曲种借鉴和对照的标准。这样的专业术语已经成为了曲艺艺术的广泛理论。
  而在第二章曲艺创作的艺谚艺诀和专业术语中,编撰者收录了“无巧不成书”这一条,其中的“成”字道出了不落俗套之“巧”妙,这个“巧”是曲艺艺人和观众智慧博弈的出奇制胜的法宝,“巧妙地说故事,说巧妙的故事”是曲艺演员的本领和功夫。当然这种“巧”不是人为地为巧而巧,故意地为奇而奇,而是将故事的传奇性曲折性与塑造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表现刻画复杂多面的人性深刻融为一体。所有优秀的曲艺作品之巧无一不是情理所有之事、意料之外之事,俱都符合“理味奇趣细”的创作要素。“巧”的运用是曲艺创作中的基本规律之一,但也是最难掌握的技术之一。这种寓于必然与偶然的故事结构方法在实际创作中稍有不慎就会变得弄巧成拙。故而这条凝结着前辈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艺谚是留给我们后来者的宝贵财富。
  “说书容易种根难”这是我们说书人常说的一句老话,也是我师父常说的一句口头禅。但作为教材中的一个条目,编撰者却做了详尽有理的解释。“种根”是指对作品表现的各种矛盾、事件、人物关系所需要的必要铺垫,“根”和“书”是因果关系,曲艺创作里的种根是为作品的“转与合”埋下伏笔,这里的“种”就是指要将合乎情理的依据在不显山不露水的自然状态下悄悄地埋下,为最后的开花结果打下良好扎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创作者在架构节目时就要让“根”与整个作品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成为有机的一体。这一段对“说书容易种根难”的解释步步展开、丝丝入扣,是对老先生们常提的常言俗语的提炼升华和发展,对学习曲艺创作者来说相当受用。这样的例子在第三章曲艺表演艺谚艺诀和专业术语及第四章传承学艺艺谚艺诀和专业术语中也相当的多,比如,“台上说书,台下寻书”“老书新说,旧书新评”“有书则说,无书则表”“心中有形状,出言有形象”“情是理的表现,理是情的基础”“百练不如一琢磨”等皆是如此。
  第五章职业操守艺谚艺诀和专业术语更是本书的重中之重。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指出:“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希望中国戏曲学院以建校70周年为新起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也是习总书记对全体文艺工作者的勉励和要求,而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艺谚“艺比天大”说的正是对德的要求,“艺比天大”又称“戏比天大”,它是悬挂在艺人头上的一块“正身律己”的牌匾,是走南闯北心底坦荡的坚定信念,是曲艺艺人亘古不变的艺德标准和专业素养,这句话体现了曲艺艺人骨子里对艺术的敬畏和对观众情感的执着与真诚。在这一章里如“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得人一艺,还人一世”“为人须重德,受艺不忘师”无一不是在提醒每一个曲艺人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注重德艺双馨、以德为先。这样的艺谚艺诀我们理当谨记于心,代代相传。
  《中华曲艺艺谚艺诀和专业术语》这本书作为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中的一册,它的主要读者首先一定是业内人士和正在学习曲艺艺术的曲艺新人,只有不断地了解、熟悉曲艺独立存在的理由与价值,才有可能步步前行而成为懂得曲艺“行家里手”;其次就是像我们这样既是学习者又是教授者的一线曲艺演员,书中的这些艺谚艺诀虽说平时也略知一二,但如此详尽系统的学习、研究、领会尚属首次。就我个人而言受益良多,在今后的艺术实践中不论是学习前辈的技艺还是教授后辈的活儿,都有了方式方法的指导和引领。再者也为大众读者提供了一本探究民族曲艺精神和文化精髓的曲艺文化读本,对培养新的热爱曲艺的观众大有裨益。
  总之,笔者以为曲艺艺术中的艺谚艺诀和各种专业术语是我们宝贵财富和宝藏,但是多年来一直如珍珠般散落在天上地下、东西南北。而这本教材的编撰出版是把这些属于曲艺的无价之宝收集集中、分类归置,集结成册了,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如今,宝库已然建成,正等待着我们开门而入徜徉其中寻宝探藏去了。
  (作者:中国曲协评书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曲协主席、国家一级演员)
  (责任编辑/陈琪颖)
其他文献
“方言就是一个地方最本土的声音,也最能体现一个地方最本土的魅力和特色。”这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长篇小说《繁花》的作者金宇澄在一篇访谈文章中的话。小说中随处可见的沪语词汇,连缀起了一幅幅极具地域文化色彩的生活场景,独特的方言叙事令这部长篇小说大放异彩。而据此改编的苏州弹词版《繁花》,则可能是较话剧、电影改编外更能贴近原作精髓的一种舞台呈现样式,只因,方言的魅力恰恰也是苏州弹词的特色之一。  众所周知
期刊
被称为“文艺轻骑兵”的曲艺艺术,拥有轻、小、灵的表演特质,能最迅速地反映现实,鼓舞斗志。但我们应该注意,曲艺不应该成为政策方针的“复读机”,作品也不能只是写中心、喊口号、造声势、唱高调的僵硬之作。  毋庸置疑,持续深入学党史、树信仰、聚人气、做实事是当前的重点工作,曲艺艺术应该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有些类型作品“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过于强调主题优先而相对忽视了人物描画、故事构造、情节铺展等
期刊
大约是两年前,我有幸被邀约审读教材《中国少数民族曲艺艺术》(以下简称《民族曲艺》),看到书名和匆匆浏览了目录后,我是惊喜与赞叹!之后我认真阅读了每个章节,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现在这本教材书本出版发行了,这是对曲艺学科建设的一个独特的教材型成果,也是当下中国曲艺界的一个独特的研究性成果。作为一个阅读者,我应约为这本教材写个书评内心是欢喜的。  我很欣赏这本书的“总论”部分的一些章节的表述,我感觉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曲艺作为党的文艺事业“轻骑兵”,始终响应党的号召,贴近人民群众,全力以赴为党和人民鼓与呼。不论在昨天,还是在今天、明天,都始终流淌着“红色血液”,坚守着“红色本色”,全力唱响“红色曲艺”。因为对曲艺以及曲艺人来说,“红色曲艺”有着特殊的历史、特别的奉献和特有的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第一个百年征程中,无数的优秀党员为理想与信念忠贞不渝地奉献终身,其情之深,其愛之真,犹如繁星闪辉,光耀百年。中国曲艺界在庆典期间说党史、唱党史,形成了曲艺发展进程中特殊阶段的新亮点、新特色。一、以精品力作凸显伟大精神  这是一部粤曲作品的开场戏:那天,一位“高富帅”召集家中
期刊
兰州新区举办惠民演出  7月29日,兰州新区在栖霞湖市民广场举办曲艺专场晚会,旨在用曲艺形式引领观众回顾党的百年艰辛历程,礼赞新时代英雄楷模。本场晚会是兰州新区在7月28日至30日举办的系列惠民演出的组成部分。(曲讯)成都嘻贰叁剧社为河南义演  7月25日晚,成都嘻贰叁剧社全体演职人员自发组织“身在蜀地心系河南”赈灾义演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河南同胞们遇到的苦难让所有人心痛,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
期刊
書店直播与网友“聊书”、博物馆直播带观众看展览、非遗传承人直播传统技艺……网络直播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因疫情遭遇寒流的文化产业,通过直播拓宽了“跑道”,打开了新的生存空间。不少曲艺人在疫情期间也借着“直播”的东风,网上直播聚“人气”,网络直播逐渐成为曲艺行业探索文化生产新方式的“敲门砖”。  在疫情发生以后,更多的曲艺团体、曲艺人开始尝试对接各类新媒体平台进行直播,各类平台也在主动联系曲
期刊
“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对待新事物新做法,要加强鼓励和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重要讲话中,对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提出新要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6月30日,中国曲协召开深化改革基层试点工作视频座谈会,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4个曲协深化改革基层试点,并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试点工作任务。  开展深化改革基层试点工作有其特
期刊
曲艺浸润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具有天然的劝人向善向上的功能和价值,通过说唱叙事,使人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在抒发美好理想、建设精神文明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曲艺的当代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但是现在有些曲艺人迷失了方向,产生了“这个世界太多元,我们应该说唱什么”的困惑。2019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哲学社科界和文艺界代表发表重要讲话,重申文艺创作要紧紧抓住时代和人民两个最主要的关键词,
期刊
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历史时期,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和当代各种新兴文化休闲活动的兴起,以及影视文化的冲击,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向多元化发展,评弹听众锐减,书场萎缩,现有的评弹书场的生存压力普遍增大,评弹的发展出现了困境。面对新形势,评弹开始求新求变的同时,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评弹的改革之路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的评弹艺人开始尝试借助新媒体“吸粉”。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评弹的线下演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