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剖面极化可重构超表面天线

来源 :电波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net0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了一种低剖面极化可重构超表面天线.天线由三部分组成:3×4金属矩形贴片阵列组成的超表面覆层、缝隙耦合天线和直流偏置控制电路.电路包括8个PIN二极管开关组成的四对开关(PIN1,PIN2,PIN3和PIN4)和直流偏置线,通过控制上述四对PIN开关的工作状态,天线可以在线极化、左旋圆极化和右旋圆极化三种极化状态之间转换.对天线样机进行了加工并给出了实测反射系数、实际增益、轴比和归一化辐射方向图,结果表明:天线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共享工作频带为4~5.4 GHz,-10 dB阻抗带宽为29.8%;3dB轴比带宽为8.3%,从4.6~5 GHz;各状态下的实测增益相差不大,其平均增益都大于5 dBi.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其他文献
人工电磁超材料展现了强大的电磁波调控能力.随着可编程超材料的提出,超材料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本文首先回顾了太赫兹可编程超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基于半导体、液晶等可调材料的太赫兹可编程超材料的设计方法、调控原理及应用.然后,介绍了太赫兹可编程超材料在单像素成像中的应用,即利用电控和光控可编程超材料实现太赫兹光的空间编码调制,结合压缩感知等成像算法,实现太赫兹单像素成像.最后,对太赫兹可编程超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电磁超材料和超表面是物理、信息与材料领域的热点与前沿,带来了许多新奇的物理现象和突破性的应用.信息超表面作为近些年来新兴的研究方向,通过数字编码的方式来调控电磁波,构建了由物理世界通往数字世界的桥梁.本文首先全面总结了电磁超材料与超表面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其次重点介绍了可调超表面与可重构超表面、时空调制超表面与器件的发展现状;接着系统介绍了数字编码与可编程信息超表面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应用,讨论了信息超表面存在的挑战与未来展望;最后简要对电磁超表面和信息超表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文中回顾并总结了课题组近期关于圆极化复用型多功能超构表面的研究进展.从几何相位在正交圆极化波作用下的共轭对称响应出发,基于超构表面的等效琼斯矩阵提出了交叉极化双通道复用的独立调控方法,突破了几何相位的交叉极化耦合限制.进一步,基于同极化与交叉极化分量间的幅相关系,提出了三通道复用的多元波前集成方法,实现了对透射圆极化电磁能量的全场调控.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手性诱导相位提出了圆极化四(全)通道复用的波前调控方法,有效提高了对圆极化电磁能量的利用效率,为提高现代通信系统信道容量及信息传输速率打下理论基础.
电磁感知是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非接触式探测技术,而实现实时数据处理、低成本、低能耗的智能电磁感知系统一直是微波探测领域的长期追求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文中将能够任意调控电磁波前的可编程超表面与具有强大信息处理能力的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智能电磁感知系统;并分别从理论、系统设计与实验三个角度深入研究了深度学习驱动的智能电磁感知方法.文中首先利用“k空间”法分析了基于可编程超表面的电磁感知系统的理论分辨率和影响因素;然后介绍了一款32×24的1比特可编程超表面的系统设计,并实验验证了其动态调控电磁波前的良
编码电磁超表面构成信息超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个分支.文中提出了基于编码电磁超表面的Bessel波束产生设计方法,为Bessel波束的产生与调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同时对基于电磁超表面的Bessel波束产生与设计的基本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首先通过反射型编码电磁超表面分别设计了不同类型的Bessel波束,包括单波束零阶Bessel波束、双波束零阶Bessel波束、单波束高阶Bessel波束以及双波束高阶Bessel波束;然后对于每一种类型的Bessel波束分别对应给出了有关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全波电磁仿真的方
电磁隐身表面在雷达通信与隐身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带内透波/带外反射和带内透波/带外吸波隐身表面、带内透波/吸波和电磁感知隐身超表面四部分介绍了电磁隐身表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一种动态调控电磁隐身超表面,利用PIN二极管实现通带可开关带外吸收的超表面.当PIN二极管断开时,在11.34 GHz处出现窄带透明窗口,在带外4.8~11.0 GHz和13.5~16.0 GHz的吸波性能均在-10 dB左右;当PIN二极管导通时,吸波频段的吸波性能基本无变化,但关闭了11.34 GHz处的窄带透明窗,从而
超表面由于其灵活的电磁波调控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其在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减缩设计中受限于工作频带单一、设计通用性低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新型的叠层型超表面设计方法,来灵活实现双宽带的RCS减缩.首先设计了工作在两个频带且具有极化旋转特性的超表面结构及低通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FSS),并将其与两个极化旋转超表面相集成,形成了具有双频带极化旋转特性的超表面结构;然后基于极化相消原理,将该阵列进行旋转排布,形成2×2的
由于无线信道的开放性,当前无线通信系统愈发受到恶意干扰攻击.为了提高无线通信干扰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的抗干扰通信方法.针对IRS辅助的通信抗干扰系统,考虑在用户接收信干噪比约束和连续相移约束下,建立非线性、多变量耦合的功率最小化资源分配模型,以实现频谱和能量性能的双向提升.利用交替优化和半正定松弛求解原变量耦合的非凸优化问题,以得到最优发射波束和IRS相移.此外,针对模型求解复杂度高的问题,还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算法以得到发射
为解决高频率、高集成度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问题,提出了一种类似“三明治”的超材料吸波体结构.该结构的金属层印刷在FR4基板两侧,利用顶层两组金属条增加谐振点,实现带宽拓展.采用S参数反演得到本构参数,同时通过等效电路模型和表面电流分布验证该结构的吸波机理,并进行了实物的加工和测量.整个吸波体的单元尺寸为0.1λL×0.1λL(λL为最低截止频率对应的波长),厚度仅为0.062.λL,实测结果表明,在不同极化方式下10~18 GHz的吸收率均高于90%,仿真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结构具有小型化、超宽带
编码超表面可以通过编码序列设计对波束进行灵活调控,文中提出一种基于二氧化钒(VO2)的可调谐太赫兹编码超表面.设计中借助可调谐单元与不可调谐单元,通过VO2由绝缘态到金属态的相变,在0.97 THz处实现了多种远场波束的动态切换.此外,还设计了双频带太赫兹编码超表面,在0.97和1.97 THz两个不同频率下均可实现双波束.这项工作为设计可调谐编码超表面、实现波束间灵活调控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将在通信和雷达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