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超表面由于其灵活的电磁波调控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其在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减缩设计中受限于工作频带单一、设计通用性低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新型的叠层型超表面设计方法,来灵活实现双宽带的RCS减缩.首先设计了工作在两个频带且具有极化旋转特性的超表面结构及低通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FSS),并将其与两个极化旋转超表面相集成,形成了具有双频带极化旋转特性的超表面结构;然后基于极化相消原理,将该阵列进行旋转排布,形成2×2的
【机 构】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西安71007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西安710071;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智能超材料中心,广州51033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表面由于其灵活的电磁波调控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其在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减缩设计中受限于工作频带单一、设计通用性低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新型的叠层型超表面设计方法,来灵活实现双宽带的RCS减缩.首先设计了工作在两个频带且具有极化旋转特性的超表面结构及低通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FSS),并将其与两个极化旋转超表面相集成,形成了具有双频带极化旋转特性的超表面结构;然后基于极化相消原理,将该阵列进行旋转排布,形成2×2的阵列结构,以实现在6.6~12.7 GHz和27.8~38.1 GHz两个频带内-10dB的RCS减缩.对所设计的超表面结构进行实物加工,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吻合良好,从而验证了双带RCS减缩的良好特性.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结构工程领域应用日趋广泛.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型钢与外包钢筋混凝土形成整体,共同受力,其受力性能优于这两种结构的简单叠加.型钢混凝土结构中的型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节点构造复杂,受力复杂.节点的承载力往往影响到整个框架的稳定性,研究不同轴压比下的型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节点抗弯性能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在ABAQUS中建立节点模型,对节点在不同轴压比下的抗弯性能进行比对分析,同时对不同梁端约束条件下的节点抗弯性能进行了比对分析.
在现代工程建设进程中,工程造价管理观念已经深入建设项目的 各个环节,这种理念能够最大化保证项目的 经济效益,改善工程造价管理整体的效益和效果.本文主要分析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控制要点,进一步得出其管理与控制的具体实施措施,以此来促进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完成,从而实现对整个项目工程的全面掌控.
信息超材料是电磁超材料的信息化发展,促进了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有机统一,为未来智能时代的颠覆性感知、计算、通信与控制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方法和实现平台.信息超材料(包括信息超表面)与现有信息技术融合极大地拓展了超材料的内涵,发展出数字编码超材料、现场可编程超材料、软件化超材料、可认知超材料和智能超材料等.信息超材料的电磁作用机理、信息处理方法、电磁空间建模与仿真、天线和微波器件设计理论与性能评估,以及无线通信建模与电磁感知理论等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信息超材料融合了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因此可构建新
人工电磁超材料展现了强大的电磁波调控能力.随着可编程超材料的提出,超材料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本文首先回顾了太赫兹可编程超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基于半导体、液晶等可调材料的太赫兹可编程超材料的设计方法、调控原理及应用.然后,介绍了太赫兹可编程超材料在单像素成像中的应用,即利用电控和光控可编程超材料实现太赫兹光的空间编码调制,结合压缩感知等成像算法,实现太赫兹单像素成像.最后,对太赫兹可编程超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电磁超材料和超表面是物理、信息与材料领域的热点与前沿,带来了许多新奇的物理现象和突破性的应用.信息超表面作为近些年来新兴的研究方向,通过数字编码的方式来调控电磁波,构建了由物理世界通往数字世界的桥梁.本文首先全面总结了电磁超材料与超表面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其次重点介绍了可调超表面与可重构超表面、时空调制超表面与器件的发展现状;接着系统介绍了数字编码与可编程信息超表面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应用,讨论了信息超表面存在的挑战与未来展望;最后简要对电磁超表面和信息超表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电磁隐身表面在雷达通信与隐身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带内透波/带外反射和带内透波/带外吸波隐身表面、带内透波/吸波和电磁感知隐身超表面四部分介绍了电磁隐身表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一种动态调控电磁隐身超表面,利用PIN二极管实现通带可开关带外吸收的超表面.当PIN二极管断开时,在11.34 GHz处出现窄带透明窗口,在带外4.8~11.0 GHz和13.5~16.0 GHz的吸波性能均在-10 dB左右;当PIN二极管导通时,吸波频段的吸波性能基本无变化,但关闭了11.34 GHz处的窄带透明窗,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