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表面的智能电磁感知:理论、系统与实验

来源 :电波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ord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磁感知是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非接触式探测技术,而实现实时数据处理、低成本、低能耗的智能电磁感知系统一直是微波探测领域的长期追求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文中将能够任意调控电磁波前的可编程超表面与具有强大信息处理能力的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智能电磁感知系统;并分别从理论、系统设计与实验三个角度深入研究了深度学习驱动的智能电磁感知方法.文中首先利用“k空间”法分析了基于可编程超表面的电磁感知系统的理论分辨率和影响因素;然后介绍了一款32×24的1比特可编程超表面的系统设计,并实验验证了其动态调控电磁波前的良好性能;在此基础上将深度学习技术引入感知系统中,建立了自适应处理高维感知数据的成像卷积神经网络,实现了高保真度的人体姿态成像.本文的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智能电磁感知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并且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电磁感知系统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其他文献
随着区块链技术快速发展,区块链技术运用到城市交通学科的研究与日俱增,首要是智能交通领域.本文深入剖析当下我国智能交通体系的现状及隐患,如产业链整合、市场培育、交通信息覆盖面及时效性等问题.分析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去信任化、时间戳及安全性技术特征,提出解决当下城市智能交通体系问题的新方法和可能遇到的挑战,以期为我国城市智能交通提出新的发展思路.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大运量、高效率的各种公共交通工具得到大力发展,不同公共交通工具之间的换乘行为逐渐增多,换乘方式逐渐从平面化向集约化、立体化转变.本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研法,以成都西站为调研对象,基于换乘空间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人为本”“零距离换乘”和“公交优先”的设计原则,最后以此为指导,提出空间优化设计策略.本研究从实际案例出发,提出设计原则和优化策略,为未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立体换乘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建议.
交通运输效率及路面功能性是保证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寒区道路在冬季受低温环境影响,路面易产生结冰及开裂问题。通过将相变材料掺入沥青并进一步制备相变沥青混合料,可缓解路面低温病害,对保证当地行车畅通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十四烷和正辛酸复合相变材料作为芯材,掺Ti O2纳米粒子的PVA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作为复合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T-OAPCMs。首先,通过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结构工程领域应用日趋广泛.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型钢与外包钢筋混凝土形成整体,共同受力,其受力性能优于这两种结构的简单叠加.型钢混凝土结构中的型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节点构造复杂,受力复杂.节点的承载力往往影响到整个框架的稳定性,研究不同轴压比下的型钢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节点抗弯性能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在ABAQUS中建立节点模型,对节点在不同轴压比下的抗弯性能进行比对分析,同时对不同梁端约束条件下的节点抗弯性能进行了比对分析.
在现代工程建设进程中,工程造价管理观念已经深入建设项目的 各个环节,这种理念能够最大化保证项目的 经济效益,改善工程造价管理整体的效益和效果.本文主要分析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控制要点,进一步得出其管理与控制的具体实施措施,以此来促进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完成,从而实现对整个项目工程的全面掌控.
信息超材料是电磁超材料的信息化发展,促进了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有机统一,为未来智能时代的颠覆性感知、计算、通信与控制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方法和实现平台.信息超材料(包括信息超表面)与现有信息技术融合极大地拓展了超材料的内涵,发展出数字编码超材料、现场可编程超材料、软件化超材料、可认知超材料和智能超材料等.信息超材料的电磁作用机理、信息处理方法、电磁空间建模与仿真、天线和微波器件设计理论与性能评估,以及无线通信建模与电磁感知理论等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信息超材料融合了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因此可构建新
期刊
随着我国城市公路建设技术越加成熟,公路施工的安全事故管控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公路施工中的安全防控技术是在项目施工中最应该重视的问题之一,要提高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防控意识,监督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规范,并在施工前夕制定完善的安全防控策略.本文针对目前道路施工的现状及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完整地规划该公路施工的工期等具体细则.意在分析不同环境的公路施工特点,从城镇道路到农村山路再到公路的实际路况发展,探索道路施工的安全施工管理措施,针对公路施工材料使用的安全保障措施,从根源上杜绝道路安全隐患,并对道路安全
人工电磁超材料展现了强大的电磁波调控能力.随着可编程超材料的提出,超材料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本文首先回顾了太赫兹可编程超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基于半导体、液晶等可调材料的太赫兹可编程超材料的设计方法、调控原理及应用.然后,介绍了太赫兹可编程超材料在单像素成像中的应用,即利用电控和光控可编程超材料实现太赫兹光的空间编码调制,结合压缩感知等成像算法,实现太赫兹单像素成像.最后,对太赫兹可编程超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电磁超材料和超表面是物理、信息与材料领域的热点与前沿,带来了许多新奇的物理现象和突破性的应用.信息超表面作为近些年来新兴的研究方向,通过数字编码的方式来调控电磁波,构建了由物理世界通往数字世界的桥梁.本文首先全面总结了电磁超材料与超表面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其次重点介绍了可调超表面与可重构超表面、时空调制超表面与器件的发展现状;接着系统介绍了数字编码与可编程信息超表面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应用,讨论了信息超表面存在的挑战与未来展望;最后简要对电磁超表面和信息超表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文中回顾并总结了课题组近期关于圆极化复用型多功能超构表面的研究进展.从几何相位在正交圆极化波作用下的共轭对称响应出发,基于超构表面的等效琼斯矩阵提出了交叉极化双通道复用的独立调控方法,突破了几何相位的交叉极化耦合限制.进一步,基于同极化与交叉极化分量间的幅相关系,提出了三通道复用的多元波前集成方法,实现了对透射圆极化电磁能量的全场调控.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手性诱导相位提出了圆极化四(全)通道复用的波前调控方法,有效提高了对圆极化电磁能量的利用效率,为提高现代通信系统信道容量及信息传输速率打下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