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与兵家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历史上的孙子其实有两个,一个是春秋末年协助吴王西破强楚、北伐齐晋的孙武;一个是战国中期辅佐齐君攻城略地、名显诸侯的孙膑。据《史记》记载,孙武出生在齐国,孙膑则生在阿鄄之间。这一记载使现在的山东人感到格外骄傲,他们有理由相信,这块风水宝地不仅诞生过孔、孟两位“文圣人”,而且包揽了武、膑两位“武圣人”。
  两位武圣人的名字都有讲究,“武”为会意字,《左传》日:“止戈为武”。由此可见,在古人看来,武力的目的并不是要攻城略地,而是要制止兵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通过战争的方式来制止战争。所以我们一定不要误解,想当然地以为兵家都是一些好战分子。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兵家大多是反对穷兵黩武的。“膑”为形声字,意指人的膝盖骨,引申为一种取掉膝盖骨的刑罚。所以我们也不要误解,以为孙膑生下来就叫孙膑。事实上,他是因刑而得名的。
  两位武圣不仅同姓,而且同族,史书云:“膑亦武之后世子孙也”。他们不仅都留下了令后世兵家视为至宝的兵书战策,而目都有着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前者曾以斩杀吴王爱姬的方式确立军威,使娥眉粉黛令行禁止;后者则以刑余之身运筹帷幄,让敌将庞涓自取灭亡。因此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两位孙子其实是种共同的文化符号,他们是军事智慧的代表、战争谋略的化身。
  
  2
  
  说到战争谋略,中国古代的确发达,且自成系统,名之为“兵家”。翻翻史书,此类人物不胜枚举。除两位孙子外,著名的还有范蠡、吴起、韩信、李靖、尉缭子、诸葛亮……这一大串响当当的人名似乎真的印证了那位日本学者的趣谈。那么深究起来,中国古代军事智慧的发达究竟是否与国民性有关呢?我看是的。所谓国民性,直观地表现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行为方式,而支配着这种行为方式的,则是更为潜在而深刻的思维方式和信仰方式。这一切,都是孙子之为孙子的关键所在。
  就思维方式而言,与注重“因果”关系的西方人不同,中国古代一直注重“阴阳”关系。源自《周易》的“阴阳”观念,对中国文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这种观念不是强调事物之间单向的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而是强调事物之间双向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显然,它很适用于敌我双方相互摩擦、彼此消长的战争格局,因而被兵家所看重。与孙武同时代的范蠡就曾指出:“天道皇皇,日月以常,明者以为法,微者则是行。阳至而阴,阴至而阳……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与之俱行。后则用阴,先则用阳。”(《国语·越语下》)在兵家看来,“阴阳”中包含着矛盾双方的对立、依存、冲突、转化等一系列复杂关系,就像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局面一样。
  孙子更是自觉而充分地运用了“阴阳”关系中的辩证法因素,并将其纳入强弱、虚实、主客、攻防、真假、劳逸等具体范畴来研究战争问题,最后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军事思想。《孙武兵法》的第一篇就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擒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也许擅长因果推理的西方人可以建立起严格的物理、逻辑学体系,却很难创立这种法无定则的军事思想。这种经验形态的战争谋略很难转化为明确而严密的科学公式,但它同样是人类智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当美国军队在海湾战争中与萨达姆周旋的时候,他们不仅需要最最先进的飞机大炮,而且也需要最最古老的《孙子兵法》。
  
  3
  
  孙武能够帮助弱小的吴国西破强楚、北伐齐晋,靠的是谋略,是兵法之“诡道”。弱之所以胜强,是通过各种谋略把战争引入对自己有利的态势,因此孙子特别强调军形、兵势、地形、火攻、用间等等。如果自己的兵力不如敌人,就将敌人一分为十,再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如果敌人高垒浑沟,就要攻其所必救,使之不得不出战;把敌人诱入不熟悉的地形,必然能处处主动……难怪李世民曾感叹:“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子兵法》在战术上的精义便在“致人而不致于人”,牢牢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孙武之所以成为伟大的军事家,不只在于他教会了我们谋略,而且在于他辩证地思考了战争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兵学的杰出代表,有一套非常完整的体系。首先它提出了自己的战争观,孙子强调要建立以“慎战”、“备战”为核心的“安国全军之道”,坚决反对在战争问题上轻举妄动,穷兵黩武。他告诫“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要求“非危不战”,同时又要加强备战,未雨绸缪——“慎战为主”、“备战为辅”,使国家立于不败之地。
  在战略思想上,《孙子兵法》推崇“不战而屈人之兵”,提倡以最小的军事代价获取最大的政治成果。“不战”并不是怯战,也不是没有能力应战,而是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后,形成敌我双方强烈的军事力量和状态对比,迫使敌方主动认输,从而达到保存实力、避免流血、减少社会灾难的根本目的。在解放战争时期,北京的和平解放就是不战而胜的典型战例。当时解放军在对北京和天津进行了分割包围,在军事上用打天津来展示战斗力,在政治宣传上主张和平解放、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从而彻底动摇了敌人顽抗的决心,兵不血刃地解放了北京。
  
  4
  
  《孙子兵法》所包含的种种辩证法思想,在以后的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中得到了彻底的展开和充分的运用,最淋漓尽致的,当数那部集兵家“诡道”之大全的《三十六计》了。此计得太阴六六之数,“数中有带,术中有数。阴阳燮变,机在其中。”什么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趁火打劫,什么无中生有、暗渡陈仓、指桑骂槐、笑里藏刀……让你打开无数道门也找不到那颗心。
  应该承认,这类谋略和智慧的发达既有其积极的一面,又有其消极的一面:当它被运用于敌对双方的较量和抗衡时,会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当它被运用于同志之间的矛盾与摩擦时,则可能带来无端的烦恼与内耗。这样说绝不仅仅是种理论上的假设。作为孙子的后人,我们中的哪一位不曾在生活中运用过这类智慧?又有哪一位不曾在现实中体验过由这种智慧而带来的烦恼?其实,前人早已意识到了这类烦恼的本源,因而有“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的规劝。问题在于,规劝并不都是能起作用的。不知是心理的需求还是生存的需要,事实上,年少的最喜欢《水浒》,年老的则偏爱《三国》……每当我走在大街上,看见书摊上那一摞摞畅销不衰的《谋略大全》《制胜法宝》时,真不知道其积极的意义有多大,消极的作用又有多少。
  或许,文化的问题从来就是复杂的,精华与糟粕,谁又能真正分得 开呢?
  
  5
  
  兵家这种拒绝信仰和情感参与,完全从现实的利害关系着眼的决策原则,多少有些冷酷,常令我想起项羽和刘邦的故事。据《史记一项羽市纪》载,楚汉相争之际,曾捕获刘邦之父的项羽为了逼刘邦出战,以烹食其父相威胁。这种情况下,在军事上出于劣势的刘知丝毫没有感情用事,反而摆出一副无所谓的嘴脸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日‘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这简直是一副流氓无赖的面孔了,然不如此,非但刘邦会吃败仗,乃父也不可能最终坐上太上皇的宝座。
  这种六亲不认、能屈能伸的本领,正是刘邦比项羽高明的地方。在统一天下之后,刘邦比较自己与项羽的得失云:“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伺。连百战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市纪》)于是,不少学者据此断言,能够容人、用人,是刘邦夺取霸业的关键因素。然而在我看来,刘邦在这里只说对了一半,而另一半更为关键的因素却被他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这更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刘邦从不感情用事,不仅对自己的父亲如此,对自己的部下更是如此。当韩信立了战功,要封“假齐王”的时候,刘邦始而大怒,破口大骂,谋士陈平在桌子底下踢了他脚,他便马上意识到此时还不能得罪这位手握兵权的下属,便马上改口说,大丈夫要当就当真齐王,当什么假齐王!一副宽宏大度的样子。而当了“真齐王”的韩信,到头来还是落了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与之相反,楚霸王虽然英雄盖世,但在鸿门宴上却又碍于道义而不忍下手,结果竟放虎归山,使自己最终陷入了四面楚歌、八面埋伏的境地,只剩下感叹“虞兮虞兮奈若何”的份了。从道德的角度上看,项羽可谓英雄,而刘邦只是一个无赖。然而从军事谋略的角度上看,刘邦可谓智者,项羽只是小儿了。
  这种将军事谋略发展为政治权术的做法,或许是孙子所始料不及的,但也不是刘邦一人所独有的。翻翻二十五史,又有哪一部不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历史呢?这很容易使人们想起电视剧《淮阴侯韩信》的邢首歌词:
  帅才不及帝王术!
  兵书不及圣訽书!
  空留下《十面埋伏》古琴谱;
  让后人评述,功过何如?
  当然了,这一切也怪不得孙子。当公平的、台理的、正常的竞争无法展开的时候,人们便只好求助于阴阳变幻的谋略手法了。
  无论如何,智慧本身是无罪的,有罪的是滥用智慧的人们和迫使人们滥用智慧的环境。
  作者简介:陈炎,山东大学副校长、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其他文献
这是个秘密    早上,我和何念念坐在教室里聊天的时候,江毅板着脸进来了,一言不发地从我们身边走过,完全无视我们的存在。  “喂,今天不开心吗?怎么啦?”我笑着凑过去。  “我喜欢的一个朋友要去澳大利亚了。”江毅萎靡不振地说。  “女的?”我敏感地问。  “嗯。比我大三岁,所以我犹豫着要不要告白。”  “随便啦,反正你只有三天的热度……”  “喂,我可是认真的。”  “每次你都这么说。”    夜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转化的基本模式入手,分从新知到旧知、从不等量到等量、从两个变量到一个变量三部分,就如何在小学数学低年级的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进行简单讨论。  【关键词】低年级 数学教学 数学思想 转化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内容和方法的本质认识和进一步抽象概况,它既是在具体教学内容中提炼上升的数学观点,也是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解决
郁金香在四月阳光的关照下含苞待放。凑近看,那些原本娇小的花苞竟膨胀成了一个个鼓鼓的小球,憨憨的样子甚是可爱。下一刻,它将会——怒放。    脱掉厚厚的冬装,转眼,穿裙子的季节又到了。在风中飞扬的裙裾,会让花季女孩的美丽肆无忌惮地绽放。可当大家从柜里翻出轻薄的衣裳,很多女生郁闷地发现,过了一个冬天,那些不该胖的地方又胖了起来,而且无法再在棉袄的掩护下瞒天过海。怎么办?想过减肥的请举手!    直面:
纵观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创新型试题层出不穷:它们不仅立意新颖、内涵深刻,而且在求解思路上也与众不同,是高考试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本期里,《数学金刊》试题研究组的老师们为大家带来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的创新试题,供大家一饱眼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
影视文艺篇  哈姆雷特:爱情还是考研?这是个问题。  凯特·温丝莱特:你考,我也考!  胡汉三:我胡汉三又考研了!  葛优:考研,我看行。  唐僧:考研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改革了,大家考研啦!  多隆:我对考研敬佩之情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  冯小刚:考研,非诚勿扰。    人物篇  李逵:花荣这厮都考得,为何洒家考不得。  叶挺:一个声音高喊着,考研吧,给你资料!
编者按:年轻得与我们并没有太大差别,富有得令我们无法想象,顺利得让我们嫉妒,帅气得足以成为偶像……这或许就是大多数人对“80后”财富新贵们的印象。他们凭什么成功?今天,让我们走近他们,看看真实的他们。    年轻的CEO    如果交给你一个价值几亿元的企业,你准备怎么打理?  25岁的泡泡网CEO李想对他的一百多名员工做出这样的规定:每天早晨8:30准时上班,下午5:30下班。他自己来得更早,走
近日里,突然便想念起自己在南京大学时的宿舍来:放了书就没法好好地写字的桌子、常常会钻进帐子来的蚊子、每天晚上11点半的准时停电……现在的我,坐在宽敞的房间里,灯光温暖柔和,枣子有南大的三倍宽,没有帐子也不曾被蚊子骚扰,永远不用担心下一分钟会停电……而我住的,不过是香港大学的一幢相对有些年纪的传统“舍堂”而已。  “舍堂”这称呼,从香港大学建校初就有了,当年的张爱玲便是出入舍堂的学生之一。至于“舍堂
【摘 要】一年一度的高中段学校招生考试及考生志愿填报,对于初中毕业生来说,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选择,尤其是考生志愿的选择与填报对学生接受高一级教育以及未来的职业走向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学生的成绩、智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可以在高中段学校招生考生志愿填报上,做出最适合学生的正确选择,使学生能够在高中段接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段学校招生考试;志愿填报;
如果你要听于丹的课,必须向守在教室门口的保安出示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证,否则会被谢绝入内。于丹的古诗词鉴赏课是一门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教室里学生的座位却“一个萝卜一个坑”地被排好了次序。不过,真的要混进教室依然有各种办法,教室后三排的“旁听专用座位”上就坐满了拿着鲜花和相机的“于粉”。不一会儿,穿白色小西装,系绿丝巾,化淡妆的于丹老师进入教室,立刻有人上前索取签名。  和“百家讲坛”中的她一样,大学
摘 要:内蒙古希望借助信息化手段使城乡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计划于2016年底实现“同频互动课堂”在自治区102个旗县区全覆盖,那么如何做好“同频互动课堂”应用工作,本文从做好“常规应用”、做好“创新应用”以及应用中常见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同频互动课堂;技术应用;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