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的74例子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以同期该院74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观察组分为ⅡB期以下(早期组)15例,ⅡB期及以上(中晚期组)59例,采用日本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监测各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
【机 构】
:
352100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352100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352100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352100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以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的74例子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以同期该院74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观察组分为ⅡB期以下(早期组)15例,ⅡB期及以上(中晚期组)59例,采用日本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监测各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并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Plt高于对照组[(266±71)×109/L比(215±4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2,P<0.05);观察组血小板平均容积低于对照组[(9.2±1.2)fl比(9.9±1.3)f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1,P<0.05)。子宫颈癌早期组与中晚期组Plt及血小板平均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筛查及早期发现子宫颈癌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帕金森病患者肠道菌群的状况。方法选择2015年来北京医院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24例作为帕金森病组,同时选择14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居民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帕金森病相关量表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评估,采集粪便后提取DNA并进行细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两组之间菌群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在门水平上,放线菌门在帕金森病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76%(0.13
泡囊短波单胞菌是一种罕见的条件致病菌,临床上致病较为少见,尤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例,国内未见报道,国外仅报道1例。我们就近期我科收治的1例泡囊短波单胞菌致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
目的探讨根治性调强放疗联合同期化疗治疗转移性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5年4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转移性鼻咽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根治性调强放疗,两组均治疗4个周期后评价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6.7%(30/45),高于对照组的33.3%(15/4
目的研究连接蛋白43(Cx43)在子宫颈癌HeLa细胞亚细胞结构中的分布,并确认其在线粒体中的定位。方法通过匀浆及离心的方法将HeLa细胞分离为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和分离后上清,用免疫电子显微镜观察HeLa细胞线粒体的超微形态学及Cx43在分离的线粒体中的分布和定位,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1)用于线粒体定位确定。用免疫荧光法对HeLa细胞进行Cx43和线粒体生物标志物VDAC1共染色,确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伴2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416例伴2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餐后2 h血糖水平的不同将患者分为<11.1 mmol/L及≥11.1 mmol/L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情况。结果416例患者中,餐后2 h血糖水平<11.1 mmol/L 310例,≥11.1 mmol/L 1
目的评价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经术前调强适形放疗(IMRT)同步联合mFOLFOX6方案化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术前IMRT联合化疗治疗的LARC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mFOLFOX6方案同步化疗46例(mFOLFOX6组),5-氟尿嘧啶(5-Fu)注射液单药同步化疗40例(5-Fu组)。IMRT靶区总剂量45~54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研究颈胸一体热塑膜固定下乳腺癌患者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并计算肿瘤临床靶区(CTV)至计划靶区(PTV)的外扩范围(MPTV)。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25例乳腺癌患者,均采用颈胸一体热塑膜固定进行调强放疗,应用CBCT对患者治疗前摆位进行验证,采用在线骨配准的方式分析X(左右方向)、Y(头脚方向)、Z(前后方向)
目的分析晚期卵巢癌患者行先期化疗联合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4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肿瘤细胞减灭手术(CDS)治疗。按照手术前后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成两组:先期化疗联合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32例作为观察组,单纯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
目的观察不同粒径的纳米氧化铈对X线辐照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数量及构成的影响。方法小鼠按体质量分层后随机分为4组,具体方法:称量每只小鼠的体质量,按体质量从高到低依次分为6组,每组4只,然后从每组中随机各取1只,分别形成对照组、模型组、5 nm氧化铈组和25 nm氧化铈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纳米氧化铈组小鼠经X线一次性全身照射,照射剂量3 Gy;纳米氧化铈组小鼠于照射前4天,1次/d分别腹腔注射10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接受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的晚期肝癌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在TACE后病情缓解时间短的情况下,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后病情缓解时间明显延长,出现高血压不良反应,对症治疗得到有效控制,随访20个月无进展。结论对于TACE疗效欠佳的晚期肝癌患者,选择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可获得临床长时